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講融合:新媒體勿需定義 老傳統回歸真理

------本期內容導讀------

僅僅只是從時間維度上來看, 新媒體根本還算不是一種全新的媒體。 按現代社會中對於媒體的描述與定義來,

即使是完全應用了最新的互聯網技術之後, 也仍然未能走出眾者對其的期望、需要與感受

------以下正文詳情------

自互聯網問世以來, 關於“新媒體”之定義的問題就一直沒有一個著落。 大家是眾說紛紜, 各有各的道理, 但也最終並沒有一個共同的結論。 而對於今天的這個現實, 剛剛倒也認為, 沒有結論恰恰就是最好的結論, 這新媒體並非是一個獨立的需要定義與說明的新詞彙, 又或者說新媒體並非是全新的媒體形式, 而只是完整的媒體形式中一個新的狀態!

世間萬物都是在變化中的, 有的變得快、有的變得慢, 一旦變化之勢積累過了一定的度之後, 那就會成了新事物。 比如生命的演化, 魚兒上岸魚鰭漸成足後還是四腳魚,

但若等鍶退肺出就成了爬行動物;再如古猿直立行走成人猿, 但若是學會使用工具與火之後, 便成了人!

但是那些都是站在極其長遠的時間維度上、又或者是在已經被漫長歷史所證明了的結果之後而回看的部分。 試想一下, 如果我們身處在一種事物正在緩緩演變的過程之中, 正其相當漫長的量變之積累之中, 你就會發現, 許多特點與變化, 會經歷一種昨天變過來、今天變回去的反復狀態, 又或者說, 那不是簡單的反復, 而是哲學概念上的否定之否定, 又或者說是螺旋式上升, 這便是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的演變;

其實僅僅只是從時間維度上來看, 新媒體根本還算不是一種全新的媒體。 按現代社會中對於媒體的描述與定義來,

即使是完全應用了最新的互聯網技術之後, 也仍然未能走出眾者對其的期望、需要與感受。 從下面的這兩張間隔一百多年的照片對比來看, 所差別的不過是手中的介質變化而已:

再說一點現實的, 在幾年之前, 我們如果說是要構想一個新媒體的建設方案、發展思路,

腦子裡更容易想到的, 就是如何去開發一種新的程式, 或者說是做個網站、APP、公眾號之類的, 幾乎所有的思維, 都是建立在如何改變現狀甚至是拋棄現狀, 那時大家都認為:打敗或是取代傳統媒體, 這就是新媒體應該去做的事;

但是, 不過短短幾年, 當傳統媒體真正開始感受到了發展危機, 又開始面臨著生存條件惡化的時候。 新媒體卻在一步步地重新拾起傳統媒體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又或都說是行業義務。 而不斷市場化競爭的格局中, 我們還意外發現了, 優秀內容永遠是媒體的主題, 優質的內容生產機制, 是所有新舊媒體都渴求的核心資源。 在這時, 你才會突然感受到, 所謂的“新媒體”,

無非是對於傳統媒體“脫胎換骨”式的美好期望, 無非是出陳換新之後的媒體而已。

正因為如此, 我們才慶倖沒有那麼武斷地給“新媒體”一定要起上一個標誌著全新意義的新稱謂, 我們才慶倖沒有那麼盲目地就把傳統媒體的所有都扔到垃圾堆裡去;這樣看來, 眼下最正式、最嚴肅的“媒體融合”的努力中, 首要需要融合的, 便是我們對於新舊媒體概念與認知上的融合;

所以, 眼下的新媒體中心, 應該建設成為整個媒體機構的中心, 而不只是所謂的新式媒介方式的中心;我們的新媒體建設方案, 便應該是充分地考慮與認識了眼下的互聯網傳播環境之後, 將所有可能利用與掌握的傳播方式, 包括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在內的所有媒介都能整合起來運用的, 一種關聯融彙整合後的媒體方案;我們的新媒體人才,就應該是包含了在當前媒體生態中,依然還能保持思想與動作能力的所有人才;

重新認識吧,這是一個新的媒體時代,而不僅僅只是一個新媒體的時代;這是一個新的媒體發展的大好時光,而並不只是新媒體的發展大好時光!

一種關聯融彙整合後的媒體方案;我們的新媒體人才,就應該是包含了在當前媒體生態中,依然還能保持思想與動作能力的所有人才;

重新認識吧,這是一個新的媒體時代,而不僅僅只是一個新媒體的時代;這是一個新的媒體發展的大好時光,而並不只是新媒體的發展大好時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