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瀾湄合作啟動一周年 專家聚雲南建言獻策

中新社昆明3月31日電 31日, 在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下稱瀾湄合作)啟動一周年之際, 中國眾多高校及研究機構專家齊聚雲南大學, 為加快和深化瀾湄合作建言獻策。

瀾湄合作是由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六國共同主導、攜手推動的新型次區域合作機制, 於2016年3月啟動。 2017年3月31日, 由雲南大學主辦的“瀾湄合作啟動一周年紀念暨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在昆明召開。

瀾滄江-湄公河合作中國秘書處副國家協調員季淩鵬介紹稱, 瀾湄合作啟動一年來, 已建立起包括領導人會議、外長會、高管會、工作組會在內的多層次合作框架,

確立了堅持政治安全、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社會人文三大支柱協調發展, 在互聯互通、產能、跨境經濟、水資源、農業和減貧五大優先領域開展合作的“3+5合作框架”。 45個早期收穫項目、倡議完成或正在實施的已過半, 融資支持全面鋪開, 真正體現了天天有進展、月月有成果的“瀾湄速度”和“瀾湄效率”。

季淩鵬表示, 目前, 瀾湄六國已經制定了推進下一步合作的路線圖, 商定年內六國都成立瀾湄合作國家秘書處或協調機構, 今年上半年建成優先領域聯合工作組並投入運作, 下半年召開瀾湄合作第三次外長會, 為預定於2018年舉辦的第二次領導人會議作準備。 並將制定瀾湄合作五年行動計畫, 提出第二批合作專案。

但季淩鵬也坦言, 當前, 瀾湄合作同樣面臨缺乏長遠項目支撐等問題, 急需打造更為創新有效的工作機制。

復旦大學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研究中心主任石源華認為, 瀾湄合作對區域而言無疑是一個亮點, 並有望成為區域發展的示範樣本。 相關各國應重視彼此的利益協調, 在公平、合理、協商、共贏的基礎上開展務實合作。

中國社科院全球與亞太戰略研究所副研究員葉海林指出, 深化瀾湄合作需明確“小多邊”合作定位, 相關國家共同主導區域合作與發展。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