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文化|只因林徽因一句話,25歲的她把一生獻給這門技藝,還送上了新中國第一份“國禮”

一句承諾, 一生不悔。

那天的北平, 跟今天一樣, 陽光正好, 刮著一溜小風。

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海王村古文化市場轉悠, 相中了古玩攤上的一個景泰藍花瓶。

瓶子雖歷經滄桑, 卻依然色彩斑斕、閃耀晶瑩。

(林徽因與梁思成)

“二位有眼力, 這是正宗老天利的景泰藍, 別處你見不到了。 就是老天利這家大字型大小, 也撐不住, 快關張了。 ”

老攤主一邊把花瓶遞給林徽因, 一邊遺憾地念叨:“北京的景泰藍,

熱鬧了幾百年, 到這會兒算絕根兒了。 ”

這可是中華的瑰寶啊, 怎能說絕就絕了呢?兩人回家一合計, 申請在清華營建系成立一個美術組, 搶救瀕於滅絕的景泰藍。

(林徽因)

時年25歲的錢美華, 是林徽因的學生, 也加入了這個小組。

(錢美華)

他們一起跑遍京城, 調查景泰藍的生產狀況。 僅存的幾個小作坊, 幾副小爐灶, 產量極低;三五個老師傅, 後繼無人, 他們拉著林徽因的手說:你們救救景泰藍吧!

(當時北京景泰藍小作坊)

那時候,林徽因已病得很厲害。但她還是強忍病痛,為景泰藍四方奔走。

她找出各種珍藏的歷代裝飾圖案,讓大家分析研究,指導設計了一批具有民族風格的新穎圖案。還成立了景泰藍實驗廠,把被迫改行拉黃包車的老師傅,一個個請回來。

(林徽因設計的夔龍紋對罐)

直到最後,躺在病榻上的林徽因,還是放心不下,她只給錢美華留下一句話:“景泰藍是國寶,不要在新中國失傳。”

(病榻上的林徽因)

老師的一句話,學生的一輩子。1958年,清華畢業的錢美華主動要求到新成立的北京市琺瑯廠工作。

為全面瞭解和學習景泰藍,她在梁思成的推薦下到故宮博物院,跟著當時的研究員沈從文先生學習。沈老給她出了個點子:故宮景泰藍寶物多,先把這些圖案都臨摹下來。

(錢美華與沈從文)

存放景泰藍的珍寶館,一般不對外開放,錢美華就和工作人員商量好,把自己反鎖裡面,清早進去,晚上出來。

時值隆冬,冷清的屋裡寒氣逼人。手一拿出來就凍僵了,毛筆一個個硬的像棗核。錢美華就搓搓手、哈哈氣,把冰渣呵去一直畫。

堅持花了十幾天,終於掌握了傳統紋樣的規律,還找到了很多失傳的圖案。

回到工廠後的錢美華,沒有在設計室裡閉門造車。她深入到基層車間,跟著老師傅們一點點深入學習。還把景泰藍的每一道工序列出來,製成表格。

制胎、掐絲、燒焊、點藍、燒藍、磨光、鍍金。7道大流程,108道小流程,每個流程之中還有無數細節。

掐絲。把扁銅絲按照圖紙的花紋,用鑷子掰成一段段弧形,然後用白芨糊,一點點粘在做好的銅胎上。

這是景泰藍工藝中最“魔幻”的一道。

繁複的花紋,精細的工藝,是對人心力和體力的雙重考驗。毫釐之間的作品,卻需要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

點藍,是把各種顏料點塗在器物上。

師傅們不緊要洗淨雙手,避免手上的油脂污染,還要屏息凝神,十二分專注。稍有不慎,就會“崩藍”,前功盡棄。

因為點藍技術的特殊性,以往的師傅們往往多留一手,防備著徒弟偷偷調色。

錢美華卻無所顧忌,以自己多年經驗和美學知識,編寫了第一部景泰藍創作教材《景泰藍創作設計》,毫無保留地向學生們傳授配色方法。

既要繼承也要創新,既要有規矩,更要有突破。

錢美華還在敦煌壁畫中汲取靈感,與技術人員一起創新,開發出珊瑚紅、碧玉、“地兒綠”等新顏色,讓景泰藍的色彩更為豐富。

(錢美華與景泰藍一線技術人員合作)

他們堅持人民美學的理念,研究出了4種施釉工藝,設計研發等多種造型,多次獲國際國內大獎。

錢美華曾受國務院委託,設計亞太和平會議景泰藍禮品,這件禮品被郭沫若稱為:“新中國第一份國禮”。

她還參與設計人民大會堂北京廳,周恩來總理高度讚譽,評價她為“新中國景泰藍第一人”。

(作品之一《周其壘》,器形傳統簡潔,絲工設計嚴謹考究,在1981年全國工藝美術百花獎評比中,獲得百花金杯獎,是全國工藝美術界的最高榮譽。)

從而立之年,一直到退休。錢美華就在小小的廠房裡,為了一句承諾,奉獻了自己的全部青春。

退休後,錢美華依舊停不下來,一有時間就不停地畫。

2009年,82歲高齡的錢美華,連袂兩位設計大師,完成了集她一生功力的收官之作——《和平尊》。

(錢美華景泰藍作品《和平尊》)

而這其中的一位設計師,便是錢美華的得意弟子,北京市琺瑯廠第三任總工藝美術師:鐘連盛。

“創新就是最好的繼承”,他秉承師傅遺志,以現代美賦予景泰藍時代的烙印,帶領著琺瑯廠的師傅們,誓將景泰藍藝術發揚光大。

這些師傅中,很多都是幾十年工齡的老師傅,從上一輩開始,就跟景泰藍結下了緣分。父親點藍,自己燒活,妻子掐絲。

器物有魂魄。每一件器物,從設計到製作,到反復的點藍、燒制,都需要匠人極致的付出。

而每一個步驟,也都有著外人不可知的枯燥和危險。“如果不是真的愛這一行,是堅持不下來的。”

(爐內溫度高達600度,極易灼傷)

琺瑯廠安靜的設計室裡,年輕的小曾,正專心地畫著設計圖。

她是鐘連盛最鍾愛的徒弟,也是景泰藍工藝的新生代代表。她給景泰藍注入年輕的血液,讓宮廷珍品走向尋常百姓家。

景泰藍無疑是幸運的。它遇到了林徽因,遇到了錢美華,遇到了鐘連盛、小曾,和無數個堅守在一線的景泰藍師傅們。

傳承,遠不是說說那麼簡單。它是幾代人的堅守,是濃於血脈的拳拳匠心。

投稿郵箱:kaiwind123@sina.com

一經採用支付豐厚稿酬

我們在這裡 · 靜靜等著你.

(當時北京景泰藍小作坊)

那時候,林徽因已病得很厲害。但她還是強忍病痛,為景泰藍四方奔走。

她找出各種珍藏的歷代裝飾圖案,讓大家分析研究,指導設計了一批具有民族風格的新穎圖案。還成立了景泰藍實驗廠,把被迫改行拉黃包車的老師傅,一個個請回來。

(林徽因設計的夔龍紋對罐)

直到最後,躺在病榻上的林徽因,還是放心不下,她只給錢美華留下一句話:“景泰藍是國寶,不要在新中國失傳。”

(病榻上的林徽因)

老師的一句話,學生的一輩子。1958年,清華畢業的錢美華主動要求到新成立的北京市琺瑯廠工作。

為全面瞭解和學習景泰藍,她在梁思成的推薦下到故宮博物院,跟著當時的研究員沈從文先生學習。沈老給她出了個點子:故宮景泰藍寶物多,先把這些圖案都臨摹下來。

(錢美華與沈從文)

存放景泰藍的珍寶館,一般不對外開放,錢美華就和工作人員商量好,把自己反鎖裡面,清早進去,晚上出來。

時值隆冬,冷清的屋裡寒氣逼人。手一拿出來就凍僵了,毛筆一個個硬的像棗核。錢美華就搓搓手、哈哈氣,把冰渣呵去一直畫。

堅持花了十幾天,終於掌握了傳統紋樣的規律,還找到了很多失傳的圖案。

回到工廠後的錢美華,沒有在設計室裡閉門造車。她深入到基層車間,跟著老師傅們一點點深入學習。還把景泰藍的每一道工序列出來,製成表格。

制胎、掐絲、燒焊、點藍、燒藍、磨光、鍍金。7道大流程,108道小流程,每個流程之中還有無數細節。

掐絲。把扁銅絲按照圖紙的花紋,用鑷子掰成一段段弧形,然後用白芨糊,一點點粘在做好的銅胎上。

這是景泰藍工藝中最“魔幻”的一道。

繁複的花紋,精細的工藝,是對人心力和體力的雙重考驗。毫釐之間的作品,卻需要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

點藍,是把各種顏料點塗在器物上。

師傅們不緊要洗淨雙手,避免手上的油脂污染,還要屏息凝神,十二分專注。稍有不慎,就會“崩藍”,前功盡棄。

因為點藍技術的特殊性,以往的師傅們往往多留一手,防備著徒弟偷偷調色。

錢美華卻無所顧忌,以自己多年經驗和美學知識,編寫了第一部景泰藍創作教材《景泰藍創作設計》,毫無保留地向學生們傳授配色方法。

既要繼承也要創新,既要有規矩,更要有突破。

錢美華還在敦煌壁畫中汲取靈感,與技術人員一起創新,開發出珊瑚紅、碧玉、“地兒綠”等新顏色,讓景泰藍的色彩更為豐富。

(錢美華與景泰藍一線技術人員合作)

他們堅持人民美學的理念,研究出了4種施釉工藝,設計研發等多種造型,多次獲國際國內大獎。

錢美華曾受國務院委託,設計亞太和平會議景泰藍禮品,這件禮品被郭沫若稱為:“新中國第一份國禮”。

她還參與設計人民大會堂北京廳,周恩來總理高度讚譽,評價她為“新中國景泰藍第一人”。

(作品之一《周其壘》,器形傳統簡潔,絲工設計嚴謹考究,在1981年全國工藝美術百花獎評比中,獲得百花金杯獎,是全國工藝美術界的最高榮譽。)

從而立之年,一直到退休。錢美華就在小小的廠房裡,為了一句承諾,奉獻了自己的全部青春。

退休後,錢美華依舊停不下來,一有時間就不停地畫。

2009年,82歲高齡的錢美華,連袂兩位設計大師,完成了集她一生功力的收官之作——《和平尊》。

(錢美華景泰藍作品《和平尊》)

而這其中的一位設計師,便是錢美華的得意弟子,北京市琺瑯廠第三任總工藝美術師:鐘連盛。

“創新就是最好的繼承”,他秉承師傅遺志,以現代美賦予景泰藍時代的烙印,帶領著琺瑯廠的師傅們,誓將景泰藍藝術發揚光大。

這些師傅中,很多都是幾十年工齡的老師傅,從上一輩開始,就跟景泰藍結下了緣分。父親點藍,自己燒活,妻子掐絲。

器物有魂魄。每一件器物,從設計到製作,到反復的點藍、燒制,都需要匠人極致的付出。

而每一個步驟,也都有著外人不可知的枯燥和危險。“如果不是真的愛這一行,是堅持不下來的。”

(爐內溫度高達600度,極易灼傷)

琺瑯廠安靜的設計室裡,年輕的小曾,正專心地畫著設計圖。

她是鐘連盛最鍾愛的徒弟,也是景泰藍工藝的新生代代表。她給景泰藍注入年輕的血液,讓宮廷珍品走向尋常百姓家。

景泰藍無疑是幸運的。它遇到了林徽因,遇到了錢美華,遇到了鐘連盛、小曾,和無數個堅守在一線的景泰藍師傅們。

傳承,遠不是說說那麼簡單。它是幾代人的堅守,是濃於血脈的拳拳匠心。

投稿郵箱:kaiwind123@sina.com

一經採用支付豐厚稿酬

我們在這裡 · 靜靜等著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