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那些牛人不開車行為的經濟學解釋!

郝志中老師

1.

前段時間, 參加混沌大學南京分社在蘇甯大學報告廳舉行的關於運營方面的演講。 演講人是混沌大學北京分社的社長郝志中。

郝老師在演講過程中分享他的一個生活話題, 說到他現在在北京已經不開車了。

大夥問他, 為什麼不開車?

有同學說, 公司配的專車, 或者坐朋友的順風車?

郝老師說, 他現在坐的就是順風車, 但不是朋友的, 而是滴滴平臺提供的順風車。

2.

要知道, 北京的計程車司機都是大爺, 載不載你全看心情。 可即便你開車上班什麼的, 單雙號通行其實跟你半毛錢關係沒有, 照樣讓你堵的心發慌。

對於郝老師不開車的行為決策, 我深思一番還覺得挺有意思。 有意思在哪?就是不開車的背後隱藏著經濟學當中幾個關鍵概念。

這些概念, 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生活中都可以派上用場的, 尤其是幫助我們進行理性決策。

3.

學過經濟學的可能都知道這幾個概念,

但是學過的, 你未必會將這些概念應用到實際當中來。 所以, 今天就借這個案例將這幾個概念通俗地解釋一番, 給大夥在實際應用中有個好的借鑒。

(1)沉沒成本

釋義:就是你無論做什麼, 也無法挽回的那部分成本, 也就是歷史成本。

(2)機會成本

釋義:就是你在選擇一個專案或產品後而放棄另外一個專案或產品所產生的最大價值。

實際意義:對郝老師來說, 他選擇不開車時, 他的機會成本就是開車期間所發生的實際成本, 包括汽車折舊費用、油費、保險、保養維護費等。

當不開車所花費的費用小於機會成本, 這是他決策的關鍵因素之一, 另外關鍵因素就是體驗感。

(3)邊際效用遞減

釋義:就是你多投一份資源所帶來的邊際增量是逐步減少的。

最簡單例子, 就是你餓時吃饅頭特別香, 當你飽時再繼續吃就覺得要吐。

實際意義:對郝老師來說, 剛開始開車感覺特別棒, 但時間長了也就厭倦, 尤其在堵車和停車難的情況下, 開車體驗最差。

(4)均衡價格

釋義:就是買家為某一商品或服務願意支付的價格與賣家為提供某一商品所願意接受的供給價格一致的價格。 它是買賣雙方在無干擾情況下自發形成的價格。

實際意義:在滴滴平臺未出現之前, 計程車供給資源非常缺乏, 但需求量卻很大, 其價格應該呈上揚態勢。

但是, 計程車作為公共產品, 其價格受政府管制, 所以價格遠低於市場自發形成的均衡價, 服務體驗自然比較差。

而滴滴平臺則是將供需進行自發匹配, 司機接單則意味接受乘客支付的價格, 服務體驗要比計程車好很多。

(5)機會收益

釋義:這個相對機會成本來說的, 是指放棄某個決策所產生的收益而獲取另外的收益。

簡單來說, 你有1000千元, 投資A方案有6%收益, 投資B方案你有10%收益, 但風險較大。 你選擇了B而放棄了A, 而A的收益60元就是你的機會收益。

實際意義:對郝老師來說, 開車(A)的最大收益就是自主, 而不開車(B)最大收益就是擁有額外的時間。

所以, 當郝老師選擇B而放棄A, 他的機會收益是“自主“”。 但實際上, 在北京開車, 這種收益幾乎為零。

4.

身邊很多人都覺得, 經濟學都是理論上的東西, 距離實際生活還很遙遠。 就是我那些同學, 在工作後都將經濟學拋之腦後。

其實, 在我看來, 學經濟的確無法讓你改變世界, 卻可以讓你改變你的世界觀。

要知道, 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上所做的每一項決策, 目標就是實現效益最大化。 這個效益, 不再局限於物質層面, 更多應該涉及精神層面的效益。

在體驗經濟時代下, 我們花錢不再是物質上的擁有, 而是精神上的擁有。

要想做到這點, 關鍵就在於如何理性決策?而理性決策就需要有相關的決策依據給你去判斷, 這也就上升到思維層面。 只有你擁有較高水準的決策思維, 才能做出讓你賞心悅目的決策。

這樣的決策, 會讓你有種安心踏實的感覺。

而這些, 離不開我們對經濟學原理的掌握和應用。 它不再局限於理論知識, 而將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體現出它的重要性來。

那麼,如何來掌握這些比較有決策指導意義上的經濟學概念?這裡有兩點建議:

(1)推薦讀蒂姆·哈福德的《臥底經濟學》。這本書對普通讀者而言,可以算是一部經濟學啟蒙著作,適合作為家庭讀物進行學習和分享。在此基礎上,可以進行交往深入的學習,比如高鴻業版本的《西方經濟學》,這本書是作為大學經濟學專業的課程教材,非常不錯。

(2)當你掌握經濟學當中某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概念之後,可以嘗試將生活中的案例進行專業分析,通過分析進一步鞏固和強化對概念的理解和應用,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經濟學思維。

最後,想要說的,當你瞭解和掌握這些經濟學感念之後,你其實擁有的便是看問題的角度。

在如今,真正稀缺的不是結論,而是看問題的角度。這些角度將帶給你全新的視野,並且幫助你在工作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與眾不同和獨樹一幟,其實就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我相信,當你掌握了這些經濟學原來,你的角度必定與周邊人大為不同。

而將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體現出它的重要性來。

那麼,如何來掌握這些比較有決策指導意義上的經濟學概念?這裡有兩點建議:

(1)推薦讀蒂姆·哈福德的《臥底經濟學》。這本書對普通讀者而言,可以算是一部經濟學啟蒙著作,適合作為家庭讀物進行學習和分享。在此基礎上,可以進行交往深入的學習,比如高鴻業版本的《西方經濟學》,這本書是作為大學經濟學專業的課程教材,非常不錯。

(2)當你掌握經濟學當中某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概念之後,可以嘗試將生活中的案例進行專業分析,通過分析進一步鞏固和強化對概念的理解和應用,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經濟學思維。

最後,想要說的,當你瞭解和掌握這些經濟學感念之後,你其實擁有的便是看問題的角度。

在如今,真正稀缺的不是結論,而是看問題的角度。這些角度將帶給你全新的視野,並且幫助你在工作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與眾不同和獨樹一幟,其實就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我相信,當你掌握了這些經濟學原來,你的角度必定與周邊人大為不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