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楊家將七子去,六子回,最後一個回來的,全靠他哥哥神箭

那麼多的古裝片, 那麼多的戰爭電影, 我們還能期待多少新風景呢?

於仁泰執導的《忠烈楊家將》試圖透過金沙灘一役展示他亦有執導戰爭場面的能力;亦要在兩狼山的突圍戲中, 展現他場面調度的功力;更要在峽谷決戰中, 成就死戰成仁的豪情;要在葦花田中, 極盡兩張強弩捕風捉影的緊張氣勢...論場面, 論構圖, 論雄心, 《忠烈楊家將》都不失為一部熱鬧緊湊的商業片, 但卻弱在角色刻畫, 戰爭與家族的主題探討亦失之淺薄, 還是在通俗演義的格局上打轉。

《忠烈楊家將》的「忠烈」兩字, 其實已然局限了全片的格局, 封建時代, 確實皇令難違, 風燭老將亦得拼死上戰場, 但是明明已被奸人所累, 明明都已拼搏到皮開肉綻, 必需刮骨療毒的慘烈末日, 老將還要帶領兒子跪謝皇恩, 忠和愚之間的等號, 固然具現了封建皇朝的餘毒深重, 卻也暴露了編導無意就「窮途」人性多做挖掘,

訴諸傳統老招, 就草草帶過的羅盤偏差。

挑剔《忠烈楊家將》不想多給人性深度, 或許失之過苛, 畢竟於仁泰給了大反派遼國耶律原(邵兵飾演)相當空間, 他忘不了母親終夜啜泣之痛, 矢志要報楊業殺父之仇, 先是兵困楊業, 再誘出楊家七子, 要一舉殲滅楊家男丁, 確實可見恨毒之深與算計之精, 仇恨之火讓他不惜一刀斬了囉嗦的監軍, 但是他真是個英雄嗎?真想血祭家翁嗎?電影中的耶律原也只是先讓兵眾做犧牲, 等到楊家男兒以寡敵眾, 人乏力盡之後, 他再來一刀刺胸。

是的, 世界上沒有公平的戰役, 特別是只問結果, 不問過程的生死決戰裡, 贏家才有生存權與發言權, 弱肉強食才是真理, 耶律原善用兵力優勢來殲滅楊家男兒, 確實應驗了鬼穀子預告的「七子出, 六子回」的悲慘史事(這裡的「六子回」算是全片少數的機巧伏筆了), 但也正因為耶律原像禿鷹掠殺雛鳥, 所有的同情與憐憫就全都彙聚弱者身上, 他的悲情早已不足輕重, 他的無情(一槍挑起大郎,

一槍掠穿三郎)固然霹靂勇猛, 也夠讓人驚愕心疼, 卻只有把同情的能量全都送往楊家男兒了, 一心一意想要實踐心願的人, 何以不能圓夢?甚至不能贏得同情?關鍵在於前頭對耶律原的仇恨解剖, 其實只是裝飾, 楊家(漢族)才是正統, 電影早已選邊, 耶律原的夢碎志破, 反而符合了通俗演義的黑白臉譜了。

我願意把《忠烈楊家將》的娛樂性歸功於作戰設計, 從楊家七子的破敵戰法, 遼國軍隊的巨石攻城, 都頗有新意, 但是真正玩出了點新意的拼戰戲還是要歸功於周渝民飾演的三郎, 他的武器是弓箭, 背上的箭筒羽飾, 原本就讓他的體格顯得比其他人更巨大雄武, 七個男兒中亦只有他一人蓄須, 而且家族合影,

誰人不是垂手肅立, 唯獨他叉手環胸, 這些角色細節都是要突顯他的特殊視覺, 雖然弓箭手的交戰戲, 根本就是翻版自《魔戒三部曲》中Orlando Bloom飾演的精靈(Legolas Greenleaf), 而且似乎箭筒裡永遠都有射不完的箭, 但是至少於仁泰還懂得先來個趣味變奏:弓一舉, 對手全部止步低身, 一動一靜之間, 充分說明了他的神射功力, 以及臨陣應變的求生機巧;然後再來個聽音辨位的箭神決戰, 就在黃蕩蕩的芒蘆叢中, 要欺敵, 還要制敵, 速度與力度快速輪轉, 既讓人目不暇給, 又讓人莫測高深, 確實是一場讓人難忘的決鬥好戲。

當然,於仁泰深諳無情之道,他最愛在觀眾還來不及喘息之際,就又迅速逆轉情勢,鄭伊健和周渝民都是在這樣的節奏律動下,完成了失敗英雄的悲歌,卻也因為結果往往來得如此突兀與錯愕,哀泣更濃,惆悵更烈,光是這種節奏控制,就已證明於仁泰的電影技法,完全符合了商業電影的煽情期許了。

早課原創,歡迎訂閱,請勿抄襲。

當然,於仁泰深諳無情之道,他最愛在觀眾還來不及喘息之際,就又迅速逆轉情勢,鄭伊健和周渝民都是在這樣的節奏律動下,完成了失敗英雄的悲歌,卻也因為結果往往來得如此突兀與錯愕,哀泣更濃,惆悵更烈,光是這種節奏控制,就已證明於仁泰的電影技法,完全符合了商業電影的煽情期許了。

早課原創,歡迎訂閱,請勿抄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