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從設計思維轉變到技術思維轉變

ZD至頂網CIO與應用頻道 03月13日 人物訪談:與製造相關的企業都離不開在設計研發上的持續投入, 但設計思維也會隨著客戶的需求不斷變化, 就像最近幾年比較火的電動汽車、互聯汽車變化趨勢。

所以說機會來自于對產品思維的變化, 設計什麼樣的產品去符合這樣的趨勢。 當然製造業還要在這個過程中創造新型價值點, 這就需要在技術上不斷革新, 實現從設計思維轉變到技術思維轉變。

本文的主人公是一個年過半百的傳統製造企業, 1966年信昌機械廠股份有限公司於臺北縣新莊市正式創立。

1991年隨著業務逐漸擴展到大陸, 首先在無錫市成立了信昌集團(以下簡稱“信昌”), 2004年成立福州設計研發中心。 經歷20多年的發展, 信昌的足跡已遍佈大江南北, 在無錫、福州、上海、天津、北京等地擁有20餘家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

信昌作為國內五大汽車零部件製造商, 製造範圍涵蓋汽車機構件、內飾件及模夾量治具等各種產品。 50年間信昌已經從一個接受委託的專業代工生產商, 成長為可以説明客戶進行設計與製造相關產品的製造商。

作為主機廠的配套廠, 擁有大量車廠客戶的信昌可以說是產品發展變化的第一個觸點。

臺灣信昌機械福州設計中心副總經理、董事長特別助理奚仲強在與客戶多年的接觸中看到其中的變化,

之前汽車技術基本是從歐美導入, 在比較成熟後才會進入中國。 而現在外資品牌在新技術上已經同步發佈, 這一效應也影響到中國自主品牌更快的接觸和接受這些新技術, 當然這一變化也要求信昌要放眼全球更早的理解各種新技術, 走到價值鏈的前端影響主機廠。

臺灣信昌機械福州設計中心副總經理、董事長特別助理奚仲強

在客戶需求演進的過程中, 設計的變化也逐漸影響到技術的變化。 尤其隨著信昌業務的不斷擴展, 跨部門的溝通讓資訊非常分散, 不能有效利用。 信昌的想法是把研發、設計、產品製造、業務整合在一個平臺之上讓資料得到共用, 所有部門都可以同一時間獲得最新的資訊, 快速的回應客戶需求的變化。

奚仲強提到設計領域的資料整合是最困難的, 工程師大多是獨立工作, 很難在工作的同時及時分享, 這很可能造成重複投入相同資源產生出相似或者效果類似的產品設計。

信昌先後採用達索系統CATIA、ENOVIA、SIMULIA等3DEXPERIENCE平臺, 應用與設計研發、驗證分析與類比模擬等程式。

同時Bid To Win解決方案能夠幫助信昌快速發現問題, 以及調整實際運作中發生的問題。

信昌的理念是不設定哪些零件在某一地區進行設計, 目前信昌的研發團隊分別在臺灣和福州兩地, 兩個設計中心實現了在不同設計環境下資訊的整合、管控、運作, 實現設計的協同, 達到縮短產品製造週期、資源整合、降低成本的效果。

在航空航太、汽車行業之外, 作為管道代理商廣州傑索資訊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曉春看到涉及機械、電子、軟體的智慧產品, 在整個系統優化時同樣非常需要CAD、PLM、3D體驗平臺軟體的支援資訊的共用。

這就不得不提到另一個在製造過程中跨越資訊鴻溝實現互通的案例“格力”。

這既是一個危機也是一個機會, 中國家喻戶曉的品牌格力在家電上早已開啟了智慧時代, 其在智慧產品上需要解決從工程BOM到製造BOM中間的管控。 格力有研發和製造系統但中間過程沒有支撐, 使得資訊不能有效的傳遞和溝通, 產生資訊的鴻溝。 通過達索系統DELMIA可以説明企業根據客戶需求進行調整, 真正實現兩者之間的管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