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消防評論:逃生過程六步驟

對於如何逃生這個話題, 人人都有常識。 這個話題太熟悉了, 以至於我們不知道該如何描述逃生的過程。 所謂小鬼好畫人難畫, 就是因為這個道理。 這裡筆者從日本人民在311大地震及海嘯中的應對場面的100多張公開圖片中, 篩選出6張, 用來闡述《火場逃生行為學》中的決策理論。 該理論最早是Withey提出, 包括7個心理學和逃生運動的過程階段, 教育心理學博士John Bryan把他的理論改編成逃生過程六步驟, 奠定了他自己火場行為學大師的地位。 一張好的圖片勝過千言萬語, 如果你看完能夠有所印象, 有所感悟, 逃生科普教育的目的就達到了。

首先說明, 火場決策6步驟適用於其他逃生場合, 為方便其他場合, 這裡只談逃生過程六步驟, 而不說火場特徵, 這是為了方便更廣泛的緊急逃生場合。

圖1. 逃生過程六步驟

首先, 感知。

感知過程表現在當事人覺察到火場的潛在苗頭(一點火苗,

或者一陣煙霧), 或者是直接確認火災的發生。 一項有趣的心理學研究表明, 在大夥存在的場合, 人們通常會忽視危險的苗頭, 為什麼別人不報告呢?大家都這樣想, 就是群體禁止(Group Inhibition)。 所以, 單人場合比多人場合更早發現危險, 這是心理反常的現象。

其次, 驗證。

雖然火災或潛在火災發生了, 我們該幹什麼?如果立即行動, 未免太傻了, 人們通常會搜尋一番, 發現真實報警或者誤報的證據。 最可怕的結果, 是什麼也不作, 關掉報警器, 如北京隆福商場大火。 驗證過程有可能帶來很大的延誤, 這是現代報警系統智慧化和集成化的目的, 便於迅速發現火情, 及早驗證報警, 減少驗證的時間, 降低決策逃生前的耽誤(Pre-movement Time)。 火場逃生設計中,

最難確定的一項延誤就是Pre-movement Delay, 與驗證過程的長短和驗證的效果有關。 錯過一次發現的機會, 很難在迅速發展的火勢面前得到彌補。

第三, 定義。

驗證過程, 也不過是發現其他一些相關的線索, 如有人行動, 有人呼喊, 來確認逃生過程的必要。 這時候, 還需要當事人的經驗和知識背景來定義這一事件, 有人認為這是誤報, 有人把誤報也當作險情, 這都是定義過程的出錯。 如範美忠在汶川大地震時刻的過度反應, 也是定義過程的出錯, 是認知過程造成的。

第四, 評估。

個體的評估過程是人們回應危險的認知上和心理上的反應。 Sime認為, 個人在評估階段對存活有效時間的認知極為關鍵。 洛陽東都大火, 在消防隊員到場一個多小時以後,

人們仍然沒有意識到危險, 拒絕跳樓(樓下有一定的保護措施), 這是他們的常識出錯, 是評估過程產生的偏差。 在場316人, 沒有採取自救防護措施的309人全部死亡, 另外注意防煙自救(躲到櫃子裡)的7人, 當天出院(等於沒有受傷)。 洛陽大火的火場死亡率幾乎到100%, 是古今中外絕無僅有的特例, 這是評估過程的偏差。

第五, 行動。

這是當事人意識到(真正的)危險, 採取逃生行動, 達到安全目標的過程。 對於逃生設計來說, 這是最簡單的, 也是不確定性很少的過程。 根據逃生距離, 反算行動時間, 這是很入門的逃生計算常識。 行動部分的延誤, 和不確定的逃生延誤(主要發生在驗證過程)相比, 一般是很小的。 所以, 大部分火災的受害者,

包括上海高層大火在內, 大部分是自己浪費了有效逃生時間, 這是需要培訓增加的認識。

行動過程的時間在設計階段都是經過計算的, 屬於可控制因素。 而個人的反應, 主要浪費在逃生行動前的決策過程上。 當然, 行動過程過於快速, 缺乏對環境的認識, 是造成深圳舞王大火損失的主要原因。 如果沒有恐慌造成的擠壓踩踏問題, 深圳大火應該是沒有傷亡的, 因為噴淋頭正確動作了。

第六, 再評估。

人們逃到安全地帶以後, 確認自己安全之後, 開始再評估逃生過程, 以及其他一切相關的逃生要素。 有的人比較衝動, 如範美忠發表的網上高論《地動山搖那一刻》, 可以算是再評估過程的一部分。

有道是, 危險來臨有苗頭, 技術確認早決策;常識教育助定義,廣泛溝通利評估;快速行動防恐慌,安全之後再評估。認識逃生六步驟,逃生過程靠自救。

第一步(感知):菅直人的驚鴻一瞥,正是人類對危險的本能性反應之表現。報警系統設計的目標,就是讓人人都能夠及時地驚鴻一瞥。

第二步(驗證):指指點點,發現問題,正是驗證過程之特徵。主要的逃生延誤,耽誤在驗證的過程。

第三步(定義):思前想後,百思得解,是常識與訓練的共同結果。靠經驗和常識來定義未知形勢,這是人類得以繁衍的本能。

第四步(評估):危機時刻,人群彙聚,交流看法,共商大計。這是評估的內容和方式。

第五步(行動):日本人的逃生場面。這幅逃難圖,放在這裡來說明行動的過程,有點勉強。

第六步(再評估):安全頭上戴,廣場得自由。逃生值慶倖,聞訊報平安。

技術確認早決策;常識教育助定義,廣泛溝通利評估;快速行動防恐慌,安全之後再評估。認識逃生六步驟,逃生過程靠自救。

第一步(感知):菅直人的驚鴻一瞥,正是人類對危險的本能性反應之表現。報警系統設計的目標,就是讓人人都能夠及時地驚鴻一瞥。

第二步(驗證):指指點點,發現問題,正是驗證過程之特徵。主要的逃生延誤,耽誤在驗證的過程。

第三步(定義):思前想後,百思得解,是常識與訓練的共同結果。靠經驗和常識來定義未知形勢,這是人類得以繁衍的本能。

第四步(評估):危機時刻,人群彙聚,交流看法,共商大計。這是評估的內容和方式。

第五步(行動):日本人的逃生場面。這幅逃難圖,放在這裡來說明行動的過程,有點勉強。

第六步(再評估):安全頭上戴,廣場得自由。逃生值慶倖,聞訊報平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