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史前最大型的恐龍高過9層樓 真真正正的人類象螞蟻

恐龍, 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 恐龍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 滅亡於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所發生的白堊紀末滅絕事件。 恐龍種類繁多, 體型更是各有千秋, 大到幾層樓高的地震龍, 矮到1.78釐米的細鄂龍, 那麼今天小編就帶你們來瞭解一下最大的恐龍吧!

謂大地負載萬物, 海洋容納百川。 這裡是記錄世界頻道, 本文小編/小滿 圖片/小滿 本文所有圖片和GIF均為原創, 同行請勿盜載, 違者必究。

本文簡介

恐龍是2.3億年前的一類爬行動物, 大多數恐龍都是同一個特徵: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

多數生活在森林地或開闊地帶, 海洋裡。 當然論到體型的話也是大小不一,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前5名最大的恐龍吧!

排名榜

第5名

ouranosaurus, 中文名叫無畏龍, 天堂龍。 它生存于早白堊紀(早阿普第階), 約1億1000萬年前的非洲。 天堂龍是草食性恐龍, 嘴部前方沒有牙齒, 而是喙狀嘴, 如同鴨與鴨嘴獸。 1966年在西非的尼日爾的尼日阿加德茲沉積層發現了兩個完整化石, 根據化石推算其身長約26米, 重達65噸, 比一架波音737飛機還重。

無畏龍屬

無畏龍

第4名

paralititan stromeri , 在漢語中, 叫它羅氏潮汐龍。 這種大型泰坦巨龍類蜥腳下目恐龍,

化石被發現於埃及的拜哈裡耶組, 該地層屬於上白堊紀的海岸沉積層。 潮汐龍的肱骨長達1.69米, 比任何已知白堊紀的蜥腳類恐龍還長。 目前對於潮汐龍的所知甚少, 所以很難去估計潮汐龍的正確體型大小, 以有效的化石估計體重有60-80公噸, 總長達到27-30米, 可能還會更長。

潮汐龍

羅氏潮汐龍

羅氏潮汐龍

第3名

Argentinosaurus, 中文名字叫阿根廷龍, 它生存在1億年前白堊紀中期阿爾布階-93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森諾曼階。 阿根廷龍只有部分骨架被發現。 科學家不能確定其確切大小。 阿根廷龍留給後人研究的, 只有一副骨架的其中幾個部分, 它們包括了高、寬均有1.5米的脊椎骨, 每節脊椎骨化石重達2噸。 根據美國亞特蘭大fernbank博物館的組裝骨架長37米, 肩部高度超過8米, 體寬超過4.2米, 體重在90噸以上。 是最大的已經裝架起來的恐龍骨架。 科學家推算出阿根廷龍是曾經漫步在大地上的最大型動物之一, 身高12米,身長42米。在現代所有生物裡,只有藍鯨比他大。有一些別的恐龍跟阿根廷龍一樣長,也有的身高比它高。儘管如此,阿根廷龍還是要比其他的恐龍都重得多,它有可能重達94噸,相當於20頭大象的總重量。

阿根廷龍

阿根廷龍

第2名

Seismosaurus,中文名叫哈氏梁龍,也叫地震龍,意為"使大地震動的蜥蜴"。地震龍生存於啟莫里階到提通階,約1億5400萬年前到1億4400萬年前。它最早是1979年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發現的,時代為迭紀晚期。已經發現的身體有尾巴;背部;臀部和後肢。初看起來它很像梁龍,但地震龍具有更長的尾巴和粗壯的骨盆。據初步估計,它的長度至少有35米,甚至可達到40米。 地震龍是草食動物,吃東西時,地震龍將樹葉整個咽下去,一口也不嚼。地震龍是最大的恐龍,但部分科學家認為已發現的地震龍化石屬於一隻長得過大的梁龍。

地震龍—梁龍

地震龍

第1名

這個排名就有很多爭議了,有人認為地震龍第一,有人認為它第一,而小編也是偏向它。Titanosaurus,中文名叫泰坦巨龍,屬名意為"泰坦的蜥蜴",是以希臘神話中的早期神只泰坦巨神為名。現代的對它的記錄是少之又少,只有一些遊戲會出現它的身影。泰坦巨龍是巨大的食草類恐龍。它們遍佈在白堊紀的印度,老撾,馬達加斯加,歐洲和阿根廷,時間跨越整個6000萬年。泰坦巨龍屬中最著名的種原本是柯氏泰坦巨龍(T. colberti),現已重新命名為伊希斯龍。2016年,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泰坦巨龍"展將正式遊客開放,37.2米長的"泰坦巨龍"。古生物學者說,這個巨大的食草類恐龍重約70噸,相當於十頭非洲大象。與體形龐大的梁龍相比,泰坦龍身體比梁龍長11米。

遊戲中的泰坦龍

泰坦龍

泰坦龍和非洲象比較

(注:由於小編個人能力有限,部分資料和資料可能不是很完整,或者有不一定的準確性,如果您有比較權威的資料,可以在評論區留言,以便小編改進,感謝各位大佬)

如果您對此類文章有興趣的話,不妨點個關注,小編也會定時更新原創的文章以供各位大佬觀看,最後求個贊!

身高12米,身長42米。在現代所有生物裡,只有藍鯨比他大。有一些別的恐龍跟阿根廷龍一樣長,也有的身高比它高。儘管如此,阿根廷龍還是要比其他的恐龍都重得多,它有可能重達94噸,相當於20頭大象的總重量。

阿根廷龍

阿根廷龍

第2名

Seismosaurus,中文名叫哈氏梁龍,也叫地震龍,意為"使大地震動的蜥蜴"。地震龍生存於啟莫里階到提通階,約1億5400萬年前到1億4400萬年前。它最早是1979年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發現的,時代為迭紀晚期。已經發現的身體有尾巴;背部;臀部和後肢。初看起來它很像梁龍,但地震龍具有更長的尾巴和粗壯的骨盆。據初步估計,它的長度至少有35米,甚至可達到40米。 地震龍是草食動物,吃東西時,地震龍將樹葉整個咽下去,一口也不嚼。地震龍是最大的恐龍,但部分科學家認為已發現的地震龍化石屬於一隻長得過大的梁龍。

地震龍—梁龍

地震龍

第1名

這個排名就有很多爭議了,有人認為地震龍第一,有人認為它第一,而小編也是偏向它。Titanosaurus,中文名叫泰坦巨龍,屬名意為"泰坦的蜥蜴",是以希臘神話中的早期神只泰坦巨神為名。現代的對它的記錄是少之又少,只有一些遊戲會出現它的身影。泰坦巨龍是巨大的食草類恐龍。它們遍佈在白堊紀的印度,老撾,馬達加斯加,歐洲和阿根廷,時間跨越整個6000萬年。泰坦巨龍屬中最著名的種原本是柯氏泰坦巨龍(T. colberti),現已重新命名為伊希斯龍。2016年,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泰坦巨龍"展將正式遊客開放,37.2米長的"泰坦巨龍"。古生物學者說,這個巨大的食草類恐龍重約70噸,相當於十頭非洲大象。與體形龐大的梁龍相比,泰坦龍身體比梁龍長11米。

遊戲中的泰坦龍

泰坦龍

泰坦龍和非洲象比較

(注:由於小編個人能力有限,部分資料和資料可能不是很完整,或者有不一定的準確性,如果您有比較權威的資料,可以在評論區留言,以便小編改進,感謝各位大佬)

如果您對此類文章有興趣的話,不妨點個關注,小編也會定時更新原創的文章以供各位大佬觀看,最後求個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