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花,辣子,饃(西安)

作者:南蔻(旅行家)

來講超級超級小眾且沒有代表性的西安。

去西安看什麼?看墳, 看澡堂, 看碑林, 看華山, 都去過了, what else?

我曾經在12年前非常非常非常深度游過一次西安的各路知名景點, 遊完了的結論是, 好了, 如果西安沒啥發展的話, 這輩子封殺了也就封殺了。 除了景點和吃的, 也就是說, 刨除了歷史, 就是個破三線城市, 破省會。 作為一個非專業人士, 要是非得跟歷史過不去呢, 難不成每次去西安都要參拜那些1000多年就長這樣現在還長這樣沒有任何變化的文物??

有問題的不是歷史, 而是人們對待歷史的態度。

歷史過於悠久的城市, 一切的城市活動都被歷史所綁架。 所謂天地不仁, 市民均如螻蟻一般, 是城市發展, 或者說是演化中, 暫態的, 一粒渣渣。 建築的意義, 是為了彰顯城市的牛逼, 而並非為了人的使用。 最偉大的是泥鍋歷史, 如上帝般存在, 而西安則是教皇, 是歷史的具象表達, 是歷史在人類社會的代言人。

而建築, 則如同歷史的一襲華美的袍。

在傳統農業審美的邏輯下, 所以的尺度都要大, 不僅要大, 還要巨, 才能讓人們感覺到自己是渣渣, 才能匍匐於歷史面前。 每個人, 每種風格的變遷, 都不過是在為城市尺度上的“巨”添磚加瓦。 什麼現代主義, 什麼以人為本, 在這麼長的歷史面前居然不懂得尊(xiao)重(dao)?!

由於與一般城市的發展邏輯非常不同,

並且自從泥鍋經濟重心東移之後長期被邊緣化——雖然現在是全國東西南北的正中間吧, 還是被叫做“西部”, 西安漸漸成為了一個大盆景。 既然又沒有特別出眾的產業, 又在靈魂上不與後現代合作, 便被掌握了話語權的看客輕率且粗暴地貼上了諸如“活化石”、“源遠流長”、“曾經牛逼”這樣的廉價標籤。 城市被框在了“歷史感”這一語境的監獄裡, 不得翻身。

歷史成為了城市的累贅, 而城市的邏輯也日益被現代化了的“外人”所拋棄。 從過去“老人家說的都是對的”到現在人們紛紛恐懼變老, 年輕=新思想的時刻, 西安面臨的是“美”的話語權的丟失。 在失去了“美”的話語權之後, 城市才真正實現了“捍衛歷史”的責任,

即被未來所拋棄。

但是2007年後的一個偶然事件, 讓人看到, 西安還是有希望的。

就在鐘樓邊上。

鐘樓這邊人暴多, 但是像要自拍, 還是有可能的。 ——是不是有種恐怖片的趕腳?

說的就是這個, 鐘樓旁邊的星巴克。

之前, 北方的建築評論家們都說這個星巴克多麼多麼牛叉, 能在鐘樓這樣敏感的地段玩出花樣來, 又不“騷擾”到旁邊的真假古跡, 我是很不屑的。 ——明擺著那些木格柵完全不是人的尺度嘛, 好用不好用都難說。 與周邊的真假古跡“融為一體”, 又有什麼鳥用。 走到那個下沉廣場, 才體會出來, 劉院長在外皮上只能做出這種尺度, 因為旁邊的那些大小真假古董, 體積實在是太!大!了!連下沉廣場, 也是猴山熊山尺度的, 怎麼讓人“人性化”得起來?!星巴克的表皮要收一下尺度,

然後, 在室內設計上還要再收一下, 才能“正常”了。

西安當年與東部沿海有10年的發展時間差, 也是正常的事情, 直到現在, 西安的流行風格仍然比上海整晚1年(郊遊時包車碰到服裝批發商, 聊天時說的)。 如果把2007腦補成1997, 就正常了。 1997年, 距離文丘裡的後現代開山之作《向拉斯維加斯學習》25年, 打個中西之間的時間差, 差不多, 正好是解構主義最終被人們接受的時候。 10年前我才不會認為這個小亭子配叫解構主義, 現在覺得, 這的確是西安的解構主義開山之作。 雖然還是很保守吧, 但是, 態度是有的, 無論是設計師的態度, 還是西安輿論的態度。

白天看是這樣的。

建築有缺點沒有?有, 但是那是當時最合適的妥協方式了。

蠢到深處自然萌, 也算是西安建築艱難進化過程中一個小小的里程碑。

第二天該去原本是重點的地方了, 太平峪。 為什麼叫“花, 辣子, 饃”, 也是因為, 這次再到西安, 其實是想看花的。

設為封面

太平峪春天有紫荊花海, 可惜五一太晚了。 五一, 偏偏是花海青黃不接的時候, 紫荊謝了, 而未央宮的虞美人還欠火候。

路上還有點零散的景觀樹, 可是太做作了。

雖說不是最好的季節, 但是還是有彩蛋的。

比如一地野花。

比如路上黃紫相間。 ——對了, 五一正是二月蘭、油菜、薊、蒲公英等一些知名不知名的野草此起彼伏的時候, 失之東隅, 收之桑榆, 也還不錯。

與大別山沒了杜鵑花就只能農家樂不同, 秦嶺北坡水多, 瀑布多, 一年四季都適合進山,每個峪口都是一道風景。再晚些,灃峪口的杜鵑花也要開了。

太平峪的特點是很多瀑布。可惜人太多,就不攙和了。

路邊看到怪異的氣生根,也是有趣的事情。

累了,還有茶座可以休息一下。

第二天就這麼過去了,但是到了第二天晚上,忽然又抑鬱了,懶得動彈,哪都不想去,心情也特別差。但是,我熱衷於到處跑的初心,就是為了抵抗抑鬱症啊,所以無論如何,也要動起來,才能不抑鬱。下了這個決心之後,第三天,再去這次最想去的一個地方。

——未央宮遺址。

漢長安城遺址位於西安西北郊區,是我國迄今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遺跡最為豐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遺址,是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國家級"大遺址。其城垣內面積36平方公里,加上建章宮等遺址,遺址保護總面積達到65平方公里,占西安四大遺址保護總面積108平方公里的60%,占到未央區全區262平方公里的四分之一。

2013年10月28日,位於西安市西北角的漢代長安城的皇宮——未央宮遺址保護“特區”28日正式免費開放。目前,未央宮遺址區是漢長安城遺址最重要的保護展示區之一,總面積6平方公里多,包括整個未央宮遺址和漢長安城西南角的城牆、城壕等區域。未央宮遺址展示區僅僅是漢長安城遺址的一部分。到2015年,漢長安城遺址的主要文物保護和展示工作才能全部完成,到2020年時將完全建成漢長安城考古遺址公園。

還是那句話,除了歷史,對於普通的市民來說,廢墟還有什麼意義?

意義大了去了,就像紐約中央公園對紐約的意義一般,長安城遺址是郊區難得的一片超級大並且周圍還有限高的綠地,放風箏,野餐,休閒起來,怎麼玩都是好的。

更何況,5月下旬,虞美人就要全開了。

現在只是零零星星,但是我留意了一下,主路西邊到處都是虞美人的芽,晚些就陸陸續續全開了。

目前最多的,是這種黃花。

在城牆腳下。

拉近了看。

油菜花(?至少確定是十字花科)還沒開敗。

長焦過去,很有飄渺的感覺。

薊也是開得最旺盛的時節。

對於花園來說,有人可能喜歡人工感,但是我更喜歡自然的荒涼。

什麼“衰蘭送客咸陽道”,什麼“離離原上草”,什麼“徑上古原頭”,必然不是在私家花園裡寫出來的。

大氣,究到底,還是因為自然。

一團長得像線道路網的草。

我又職業病了哈哈哈。

因為遺址區面積大,所以一眼望不到邊。

那邊是龍首原的方向。

回到入口,向另一個方向看去,就能看到市區的天際線了。

再回到市中心,忽然發現了幾個彩蛋。

比如,拿苦楝當行道樹。

比如,老字型大小已經有膽長成這樣了。還是好吃噠,要不不會五點半之後就開始要等位了。我也是吃過那種“能夠揪出寶雞黨”的涼皮攤的哈!(西安黨和寶雞党的涼皮不一樣,有興趣大家可以人肉一下。)

對於帝都人來說,“北方”和“南方”的定義有一種,就是降水量和植被豐富的程度。所以我考慮把西安趕粗北方圈。

本來就是,地理上在全國東西南北的正中間,不知道怎地就被叫了西北地方了,西安人很不爽。

一年四季都適合進山,每個峪口都是一道風景。再晚些,灃峪口的杜鵑花也要開了。

太平峪的特點是很多瀑布。可惜人太多,就不攙和了。

路邊看到怪異的氣生根,也是有趣的事情。

累了,還有茶座可以休息一下。

第二天就這麼過去了,但是到了第二天晚上,忽然又抑鬱了,懶得動彈,哪都不想去,心情也特別差。但是,我熱衷於到處跑的初心,就是為了抵抗抑鬱症啊,所以無論如何,也要動起來,才能不抑鬱。下了這個決心之後,第三天,再去這次最想去的一個地方。

——未央宮遺址。

漢長安城遺址位於西安西北郊區,是我國迄今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遺跡最為豐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遺址,是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國家級"大遺址。其城垣內面積36平方公里,加上建章宮等遺址,遺址保護總面積達到65平方公里,占西安四大遺址保護總面積108平方公里的60%,占到未央區全區262平方公里的四分之一。

2013年10月28日,位於西安市西北角的漢代長安城的皇宮——未央宮遺址保護“特區”28日正式免費開放。目前,未央宮遺址區是漢長安城遺址最重要的保護展示區之一,總面積6平方公里多,包括整個未央宮遺址和漢長安城西南角的城牆、城壕等區域。未央宮遺址展示區僅僅是漢長安城遺址的一部分。到2015年,漢長安城遺址的主要文物保護和展示工作才能全部完成,到2020年時將完全建成漢長安城考古遺址公園。

還是那句話,除了歷史,對於普通的市民來說,廢墟還有什麼意義?

意義大了去了,就像紐約中央公園對紐約的意義一般,長安城遺址是郊區難得的一片超級大並且周圍還有限高的綠地,放風箏,野餐,休閒起來,怎麼玩都是好的。

更何況,5月下旬,虞美人就要全開了。

現在只是零零星星,但是我留意了一下,主路西邊到處都是虞美人的芽,晚些就陸陸續續全開了。

目前最多的,是這種黃花。

在城牆腳下。

拉近了看。

油菜花(?至少確定是十字花科)還沒開敗。

長焦過去,很有飄渺的感覺。

薊也是開得最旺盛的時節。

對於花園來說,有人可能喜歡人工感,但是我更喜歡自然的荒涼。

什麼“衰蘭送客咸陽道”,什麼“離離原上草”,什麼“徑上古原頭”,必然不是在私家花園裡寫出來的。

大氣,究到底,還是因為自然。

一團長得像線道路網的草。

我又職業病了哈哈哈。

因為遺址區面積大,所以一眼望不到邊。

那邊是龍首原的方向。

回到入口,向另一個方向看去,就能看到市區的天際線了。

再回到市中心,忽然發現了幾個彩蛋。

比如,拿苦楝當行道樹。

比如,老字型大小已經有膽長成這樣了。還是好吃噠,要不不會五點半之後就開始要等位了。我也是吃過那種“能夠揪出寶雞黨”的涼皮攤的哈!(西安黨和寶雞党的涼皮不一樣,有興趣大家可以人肉一下。)

對於帝都人來說,“北方”和“南方”的定義有一種,就是降水量和植被豐富的程度。所以我考慮把西安趕粗北方圈。

本來就是,地理上在全國東西南北的正中間,不知道怎地就被叫了西北地方了,西安人很不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