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窩頭就鹹菜、地下室裡造設備,這幾個中國人搞出了波音737

萊特兄弟波音737-800飛行模擬機

3月28日, 哈爾濱天空晴朗, 車水馬龍, 這座北京一半人口的城市, 已逐漸成為東北地區中心, 國家製造業基地,

歐亞大橋明珠, 空中走廊的重要樞紐。

哈爾濱萊特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下稱, 萊特兄弟)在此地召開了全球戰略發佈會暨中國首家AR飛行科技體驗館揭幕儀式。

會上, 創始人葛俊面對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領導, 投資方, 媒體以及來自五湖四海的飛行發燒友, 談吐間流露出興奮與激動, 甚至有些緊張, 這是他第一次公開站在講臺上, 闡述夢想。 而他為這一時刻準備了許久, 以至於在前一天的採訪中, 姍姍來遲。

圓夢

初識葛俊是在哈爾濱龍塔里的萊特兄弟飛行體驗館, 他大眼睛、高鼻樑、中等身材與典型的東北爺們無異。

這並非葛俊第一次創業, 早在8年前, 他便成立美麗石島, 將美國野生海參帶到中國, 讓餐桌上的海參由養殖變成野生。

這也讓他賺取了人生第一桶金。

如今, 美麗石島已成為哈市當地赫赫有名的項目, 如日中天時, 他卻選擇放手, 為另一個夢想蓄力。

從小到大, 葛俊始終懷揣一份理想, 駕駛飛機去全世界最美麗的地方。 創業後, 由於要往返中美兩地, 這意味著, 一年裡要有一半時間在美國度過, 這段日子也是最令他感到幸福的。

這種幸福感來自, 考取私照(私人飛行執照)後, 自己可以帶著心愛之人, 自由飛翔, 遠離都市喧囂。

2012年, 葛俊回國。 摸不到飛機的日子裡, 他甚至有些手癢, 哪怕是可以操作一台飛行模擬機。 有一次, 他去海航花費3000元, 只體驗了15分鐘模擬機。 如此短暫的時間不但沒能過足癮, 需求反而被激發出來。

他開始向身邊朋友詢問,

哪裡能購買一台模擬機。 後來, 才知道, 即便是曾經體驗過的那台機器, 價格也要上億元。

一次偶遇, 葛俊在“中國模擬飛行論壇”結實了飛友“窩頭就鹹菜(下稱, 窩頭)”, 倆人在網上聊了3個小時, 相談甚歡。

當葛俊聽到窩頭正在琢磨研究飛行模擬器時, 產生興趣:“你能給我造一架模擬機嗎?”窩頭的回答很乾脆:“可以。 ”

“需要多長時間?五年, 為什麼?因為沒錢。 我給你!”

葛俊也沒在細問, 在淘寶上匯給了窩頭30萬元, 助其研發設備。 這樣的舉動卻把窩頭嚇壞了, 這是他第一次遇到這種“特殊情況”, 仿佛像夢一般。 第二天, 窩頭帶著一起準備搞設備的飛友付強去哈爾濱找葛俊, 告訴他自己並非騙子, 是真想做模擬機的人。

地下室裡造“飛機”

一年過去了, 拿到錢的窩頭沒能做出機器, 心裡有點難過, 有點不踏實, 他給葛俊打了個電話:“大哥, 雖然我們沒能造出機器, 但是你可以來鄭州看看, 我們製作機器的情況, 你的錢, 沒亂花。 ”

春節之後, 葛俊如約飛往鄭州, 當他看到窩頭他們搭建模擬機場時,

震驚了。 他的眼前, 是一個灰暗狹小的地下室, 沒有任何供暖設備, 寒冷程度不亞于老家東北, 更可怕的是, 上一次廁所要跑到外面酒店, 需要半小時。

葛俊落淚了, 他決定多出些錢, 讓窩頭和兄弟們去哈爾濱。 他當時的設想是, 成功了, 就成立個公司, 失敗了, 就當為夢想努力一把。

但他們真的成功了。

2014年, 在窩頭帶領下, 第一台飛行模擬機問世。 為了實現當初的願景, 他們一起成立了公司, 取名萊特兄弟, 也是對第一架飛機的發明者表示敬意。

葛俊(左)、劉忠亮(右)

現在回憶起當時的種種經歷,葛俊依然歷歷在目,作為公司的創始人及天使投資人,每次提到窩頭,他都好似有講不完的話要說。

“其實我應該只算是聯合創始人,窩頭才是創始人。”

窩頭原名劉忠亮,在採訪時,他特別介意別人喊他“劉總”,更習慣別人叫他窩頭就鹹菜或窩頭;追溯此名來源也與他一段經歷有關。

2009年,劉忠亮創辦了國內第一家模擬飛行論壇,只為給發燒友找一個可以飛的家。那時,他與妻子在鄭州打工,薪資加在一起不過4000元收入,為了維護論壇伺服器,每月要拿出2500元,剩下1500元則用來租房子、吃飯。

因此,在這樣窘迫的環境下,劉忠亮給自己取了個網名“窩頭就鹹菜”,一方面是他對處境的無奈,另一方面,他希望能延續“小米加步槍”的革命精神,將模擬飛行論壇做起來,讓飛友們都有個歸宿。

時間是最好的見證者,困難的處境,鍥而不捨的精神,讓該論壇凝聚了12萬飛友。彼時,小有成就的劉忠亮始終覺得,自己出不出名不重要,有窩頭、鹹菜就夠了,有朋友,不孤獨。

就這樣,葛俊、劉忠亮、付強、還有另一發燒友周志園,四個人組成了最初的萊特團隊,但他們深知,自己雖然圓夢了,但12萬論壇兄弟、姐妹怎麼辦,不管了?

公司要做大,這些錢顯然不夠,融資?

等待

早在2013年公司未成立前,葛俊和團隊就想過融資這件事,年底朋友聚會,他認識了,慧致天誠(俞敏洪服務創業者的投後管理運營團隊)CEO許穎。

他將劉忠亮做飛行模擬機,為飛行發燒友圓夢的事蹟講給許穎聽的時候,希望有機會可以幫襯劉忠亮一把。

2014年9月30日,許穎陪同新東方集團(600811,股吧)董事長俞敏洪應黑龍江省長陸昊要求來到哈爾濱參加北大企業家俱樂部的座談會,陸昊省長講了很多,包括東三省經濟落後的現狀。

那個階段,創業熱剛開始出現苗頭,或許是哈爾濱本地人的緣故,許穎並不認同“投資不過山海關”這一說法,“誰說東北沒有好項目?我認為,技術上哈市不比上廣深差。”

2015年,許穎與葛俊第二次見面是在美國。再見到她時,葛俊有點小興奮,他將造出飛行模擬機的事透露後,許穎決定回國看看。

萊特兄弟搭建飛行模擬艙

10月份,回到哈爾濱的她看到了萊特兄弟的第一架艙,為了讓當地愛好者有個落腳處,葛俊建立了飛行者俱樂部咖啡館。“當時看那個艙,感覺挺粗糙,咖啡館那會經營狀態也不好”。許穎接受投資家網專訪時表示。

和萊特團隊的幾次接觸,讓許穎覺得,這樣一群有飛行夢想、癡狂的人,居然能把飛行模擬器做出來,這種熱情不是所有初創團隊都能具備的。“一個能將美麗石島做的如此優秀的人,為什麼不能把第二個項目做好呢?”

2015年底,慧致天誠開始重點關注萊特兄弟。

2016上半年,許穎和葛俊就融資問題進行多輪探討,引入資本,將這個飛行夢變成現實。

起初,慧致天誠將萊特兄弟定義為統意義上的初創項目跟投資方接觸,卻發現沒有更多選擇。

早在1929年,美國人愛德華· 林克曾設計出世界上第一台機械式的飛行模擬器,稱為林克機。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飛行模擬器也變得越來越先進,卻是一種十分複雜、精密的高科技設備。而國內飛行模擬器多以價格昂貴著稱,這讓很多資本,望而卻步。

骨子裡有股衝勁兒的許穎,找到了新東方。

作為俞敏洪幫助創業者的第二事業,慧致天誠身上多少會有這位企業家的影子。但許穎明白,作為俞敏洪的團隊,絕不輕易放棄任何一個有潛力的項目。

她的推薦理由有三:一切夢想最有可能實現並且成為中堅力量的一定是孩子,而新東方作為中國最大的教育培訓機構,有這方面實力;第二,所有飛行一定要講英文,在中國講英文培訓,新東方首當其衝;第三,俞敏洪與葛俊、劉忠亮團隊是同一類人,有夢想。

在整個融資過程中,並沒有許穎開始想的那樣順利,更恰當的比喻是,“在順與不順之間徘徊”。

許穎所說的“順”是指,倆人(俞敏洪、葛俊)見面時,惺惺相惜。“不順”是指,葛俊讓俞敏洪等候了半個小時。

現在回憶起當時的場景,葛俊仍捏把冷汗。“俞老師是我的偶像,2016年我有機會跟他見了一面,之前準備的很充分。我也知道俞老師最討厭遲到,但那天我居然讓俞老師和《洪哥夢遊記》一百多人的團隊在高速上等了我半個小時。”

葛俊覺得,第一次見面會讓俞敏洪非常的不愉快,融資的事就要泡湯了,可是俞敏洪又給了這位有夢想的青年人一次機會。

俞敏洪體驗萊特兄弟飛行模擬機

三個月後,俞敏洪來到哈爾濱萊特兄弟試驗田,在將近一個小時的飛行體驗後,他選擇加入萊特團隊。有了新東方集團的支持,飛行也從夢想變為現實。

得知這個好消息,劉忠亮找到葛俊,對他說了一席話,“我一直覺得不孤單,因為有你,俞老師的加入,不孤單的不再是我和你,還有12萬飛友。”這份等待來的值。

作為萊特兄弟與新東方的“橋樑”,慧致天誠無疑功不可沒。“我問過葛俊為什麼要如此堅持,他說,因為投資方給錢,一定是希望我能夠把這個夢想變成現實,那我也要對別人負責,傾其全力,絕不能忽悠。”許穎表示。

發力

2016年中旬,新東方與萊特兄弟投資合約簽完,準備打款,這個團隊反而說再等等。實際上2016年創投圈掛起了一陣寒風,面對這樣的機會,萊特兄弟這種先不要錢的做法,更像個“創業異類”。

葛俊這時的理由只有一個,要先拿到美國波音集團的授權,再說打款的事。如果拿到授權,萊特兄弟將成為全球第四家獲得波音授權的公司,其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Sam(莊上毅)

實際上,在俞敏洪加入後,萊特兄弟還迎來三位夥伴,Sam、可嘉、阿吉。Sam是美國職業飛行教官,出生臺灣,成長於美國。然而,在Sam加入前,葛俊也猶豫過,現在自己和團隊幹的是份“窩頭就鹹菜的苦差事,他進來能堅持住嗎?”Sam卻態度堅決的說,“我也是中國人。”

可嘉是專業航管,辭職來到萊特兄弟做運營航管,讓這個團隊更具專業性;阿吉是臺灣民航訓練中心主任,從臺灣來到哈爾濱,加入訓練中心,為飛友提供更多支援。

2016年11月,萊特兄弟獲得兩項授權:美國波音集團智慧財產權商標授權,成為首個獲此授權的中國民營企業;民航總局4級飛行訓練器認證,成為首個獲此認證的民營企業。

這也標誌著,萊特兄弟做的模擬機是一台專業航空飛行模擬機,真正的飛行器。同年,美國萊特雄鷹航校被萊特兄弟收購,Sam出任校長,其已成為萊特佈局飛行培訓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7年2月,他們更是拿到美國波音集團衍生品銷售代理權。

在商業模式上,萊特兄弟既重2B也重2C。2B方面,其對標客戶有航空公司、培訓學校、機場、科技館以及各地旅遊局等;2C方面,萊特兄弟已佈局了一系列線下店,例如主題咖啡館、AR飛行科技體驗館、美國波音集團衍生品銷售店等,主題餐廳也會陸續在全國各地建立。

萊特兄弟中國首家AR飛行科技體驗館

葛俊向投資家網透露,飛行類比機同類產品,賽斯納-172國外要賣到500萬元人民幣,波音-737價格達到上千萬。即便將這些機器從國外買回,每個小時體驗費用也要達到幾千元。萊特兄弟研發出的產品可以將體驗成本降到極致,100多元。

3月28日,發佈會結束後,俞敏洪再次闡述了對萊特兄弟的熱愛。他認為,教育領域是萊特兄弟的第三個市場,將產生巨大前景。“既可以教學生開模擬飛機,也可以開展與飛行相關的英語教學。對於新東方,每個教學點放一架模擬機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就是每個教學點開闢一間教室,輔導孩子們的教練不需要很專業,我只要把每個教學點的教師管理員,送到萊特兄弟培訓一個禮拜就可以了”。

這個由飛友組成看似不太“專業”的團隊,不僅獲得了19項國家專利,還在模擬機領域打破美國、加拿大公司的長期行業壟斷。

插上“資本翅膀”, 萊特兄弟未來也將飛的更高,更遠。

葛俊(左)、劉忠亮(右)

現在回憶起當時的種種經歷,葛俊依然歷歷在目,作為公司的創始人及天使投資人,每次提到窩頭,他都好似有講不完的話要說。

“其實我應該只算是聯合創始人,窩頭才是創始人。”

窩頭原名劉忠亮,在採訪時,他特別介意別人喊他“劉總”,更習慣別人叫他窩頭就鹹菜或窩頭;追溯此名來源也與他一段經歷有關。

2009年,劉忠亮創辦了國內第一家模擬飛行論壇,只為給發燒友找一個可以飛的家。那時,他與妻子在鄭州打工,薪資加在一起不過4000元收入,為了維護論壇伺服器,每月要拿出2500元,剩下1500元則用來租房子、吃飯。

因此,在這樣窘迫的環境下,劉忠亮給自己取了個網名“窩頭就鹹菜”,一方面是他對處境的無奈,另一方面,他希望能延續“小米加步槍”的革命精神,將模擬飛行論壇做起來,讓飛友們都有個歸宿。

時間是最好的見證者,困難的處境,鍥而不捨的精神,讓該論壇凝聚了12萬飛友。彼時,小有成就的劉忠亮始終覺得,自己出不出名不重要,有窩頭、鹹菜就夠了,有朋友,不孤獨。

就這樣,葛俊、劉忠亮、付強、還有另一發燒友周志園,四個人組成了最初的萊特團隊,但他們深知,自己雖然圓夢了,但12萬論壇兄弟、姐妹怎麼辦,不管了?

公司要做大,這些錢顯然不夠,融資?

等待

早在2013年公司未成立前,葛俊和團隊就想過融資這件事,年底朋友聚會,他認識了,慧致天誠(俞敏洪服務創業者的投後管理運營團隊)CEO許穎。

他將劉忠亮做飛行模擬機,為飛行發燒友圓夢的事蹟講給許穎聽的時候,希望有機會可以幫襯劉忠亮一把。

2014年9月30日,許穎陪同新東方集團(600811,股吧)董事長俞敏洪應黑龍江省長陸昊要求來到哈爾濱參加北大企業家俱樂部的座談會,陸昊省長講了很多,包括東三省經濟落後的現狀。

那個階段,創業熱剛開始出現苗頭,或許是哈爾濱本地人的緣故,許穎並不認同“投資不過山海關”這一說法,“誰說東北沒有好項目?我認為,技術上哈市不比上廣深差。”

2015年,許穎與葛俊第二次見面是在美國。再見到她時,葛俊有點小興奮,他將造出飛行模擬機的事透露後,許穎決定回國看看。

萊特兄弟搭建飛行模擬艙

10月份,回到哈爾濱的她看到了萊特兄弟的第一架艙,為了讓當地愛好者有個落腳處,葛俊建立了飛行者俱樂部咖啡館。“當時看那個艙,感覺挺粗糙,咖啡館那會經營狀態也不好”。許穎接受投資家網專訪時表示。

和萊特團隊的幾次接觸,讓許穎覺得,這樣一群有飛行夢想、癡狂的人,居然能把飛行模擬器做出來,這種熱情不是所有初創團隊都能具備的。“一個能將美麗石島做的如此優秀的人,為什麼不能把第二個項目做好呢?”

2015年底,慧致天誠開始重點關注萊特兄弟。

2016上半年,許穎和葛俊就融資問題進行多輪探討,引入資本,將這個飛行夢變成現實。

起初,慧致天誠將萊特兄弟定義為統意義上的初創項目跟投資方接觸,卻發現沒有更多選擇。

早在1929年,美國人愛德華· 林克曾設計出世界上第一台機械式的飛行模擬器,稱為林克機。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飛行模擬器也變得越來越先進,卻是一種十分複雜、精密的高科技設備。而國內飛行模擬器多以價格昂貴著稱,這讓很多資本,望而卻步。

骨子裡有股衝勁兒的許穎,找到了新東方。

作為俞敏洪幫助創業者的第二事業,慧致天誠身上多少會有這位企業家的影子。但許穎明白,作為俞敏洪的團隊,絕不輕易放棄任何一個有潛力的項目。

她的推薦理由有三:一切夢想最有可能實現並且成為中堅力量的一定是孩子,而新東方作為中國最大的教育培訓機構,有這方面實力;第二,所有飛行一定要講英文,在中國講英文培訓,新東方首當其衝;第三,俞敏洪與葛俊、劉忠亮團隊是同一類人,有夢想。

在整個融資過程中,並沒有許穎開始想的那樣順利,更恰當的比喻是,“在順與不順之間徘徊”。

許穎所說的“順”是指,倆人(俞敏洪、葛俊)見面時,惺惺相惜。“不順”是指,葛俊讓俞敏洪等候了半個小時。

現在回憶起當時的場景,葛俊仍捏把冷汗。“俞老師是我的偶像,2016年我有機會跟他見了一面,之前準備的很充分。我也知道俞老師最討厭遲到,但那天我居然讓俞老師和《洪哥夢遊記》一百多人的團隊在高速上等了我半個小時。”

葛俊覺得,第一次見面會讓俞敏洪非常的不愉快,融資的事就要泡湯了,可是俞敏洪又給了這位有夢想的青年人一次機會。

俞敏洪體驗萊特兄弟飛行模擬機

三個月後,俞敏洪來到哈爾濱萊特兄弟試驗田,在將近一個小時的飛行體驗後,他選擇加入萊特團隊。有了新東方集團的支持,飛行也從夢想變為現實。

得知這個好消息,劉忠亮找到葛俊,對他說了一席話,“我一直覺得不孤單,因為有你,俞老師的加入,不孤單的不再是我和你,還有12萬飛友。”這份等待來的值。

作為萊特兄弟與新東方的“橋樑”,慧致天誠無疑功不可沒。“我問過葛俊為什麼要如此堅持,他說,因為投資方給錢,一定是希望我能夠把這個夢想變成現實,那我也要對別人負責,傾其全力,絕不能忽悠。”許穎表示。

發力

2016年中旬,新東方與萊特兄弟投資合約簽完,準備打款,這個團隊反而說再等等。實際上2016年創投圈掛起了一陣寒風,面對這樣的機會,萊特兄弟這種先不要錢的做法,更像個“創業異類”。

葛俊這時的理由只有一個,要先拿到美國波音集團的授權,再說打款的事。如果拿到授權,萊特兄弟將成為全球第四家獲得波音授權的公司,其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Sam(莊上毅)

實際上,在俞敏洪加入後,萊特兄弟還迎來三位夥伴,Sam、可嘉、阿吉。Sam是美國職業飛行教官,出生臺灣,成長於美國。然而,在Sam加入前,葛俊也猶豫過,現在自己和團隊幹的是份“窩頭就鹹菜的苦差事,他進來能堅持住嗎?”Sam卻態度堅決的說,“我也是中國人。”

可嘉是專業航管,辭職來到萊特兄弟做運營航管,讓這個團隊更具專業性;阿吉是臺灣民航訓練中心主任,從臺灣來到哈爾濱,加入訓練中心,為飛友提供更多支援。

2016年11月,萊特兄弟獲得兩項授權:美國波音集團智慧財產權商標授權,成為首個獲此授權的中國民營企業;民航總局4級飛行訓練器認證,成為首個獲此認證的民營企業。

這也標誌著,萊特兄弟做的模擬機是一台專業航空飛行模擬機,真正的飛行器。同年,美國萊特雄鷹航校被萊特兄弟收購,Sam出任校長,其已成為萊特佈局飛行培訓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7年2月,他們更是拿到美國波音集團衍生品銷售代理權。

在商業模式上,萊特兄弟既重2B也重2C。2B方面,其對標客戶有航空公司、培訓學校、機場、科技館以及各地旅遊局等;2C方面,萊特兄弟已佈局了一系列線下店,例如主題咖啡館、AR飛行科技體驗館、美國波音集團衍生品銷售店等,主題餐廳也會陸續在全國各地建立。

萊特兄弟中國首家AR飛行科技體驗館

葛俊向投資家網透露,飛行類比機同類產品,賽斯納-172國外要賣到500萬元人民幣,波音-737價格達到上千萬。即便將這些機器從國外買回,每個小時體驗費用也要達到幾千元。萊特兄弟研發出的產品可以將體驗成本降到極致,100多元。

3月28日,發佈會結束後,俞敏洪再次闡述了對萊特兄弟的熱愛。他認為,教育領域是萊特兄弟的第三個市場,將產生巨大前景。“既可以教學生開模擬飛機,也可以開展與飛行相關的英語教學。對於新東方,每個教學點放一架模擬機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就是每個教學點開闢一間教室,輔導孩子們的教練不需要很專業,我只要把每個教學點的教師管理員,送到萊特兄弟培訓一個禮拜就可以了”。

這個由飛友組成看似不太“專業”的團隊,不僅獲得了19項國家專利,還在模擬機領域打破美國、加拿大公司的長期行業壟斷。

插上“資本翅膀”, 萊特兄弟未來也將飛的更高,更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