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醫生不獻血”的謠言你信嗎?

“為什麼醫生從不獻血?因為獻血危害健康!”“我在醫院工作的同學告訴我, 醫生從來不獻血”……你有沒有被網上帖子中這些聳人聽聞的說法、看似有理的分析嚇過、迷惑過?浙江醫務人員千人獻血率是普通公民的12倍。 為積極推動無償獻血工作, 弘揚衛生工作者獻血救人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 2012年3月, 浙江省衛生廳在全省衛生系統發起"護衛生命天使血緣"愛心獻血活動。 活動發起後的兩年內, 浙江共有4.27萬余名醫務工作者參加了無償獻血, 同比增加2.2萬人次, 累計獻血量高達10500升。 浙江醫務人員千人獻血率為千分之132,

是普通公民的12倍。 醫務工作人員發揮了重要的應急供血保障作用。

獻血是一種“健康投資”

“獻血儲蓄健康, 救人功德無量”, 獻血者在為社會奉獻愛心的同時, 也改善了自己的身體狀況。 科學家運用血液流變學與血液動力學對血質與獻血的關係作了研究,

發現定期適量獻血, 特別是單獻紅細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分, 可使血液黏稠度明顯降低, 加快血液流速後, 腦血流量提高, 從而達到緩解或預防高黏血症, 使人感到身體輕鬆、頭腦清醒、精力充沛。

為什麼女人比男人更長壽?其中的秘密就藏在血液裡。

市血液中心主任助理范亞欣說, 中青年育齡婦女每月的月經失血加速了紅細胞的新陳代謝, 促進骨髓造血, 使新生的紅細胞數量在血液中含量增多, 輸送更多的氧氣及營養成分給身體各部位, 因而降低了患心臟病的風險。 月經週期性失血也損失了一定量的鐵質, 根據《國際癌症》報導, 人體內的鐵含量超過正常值的10%, 罹患腫瘤的幾率就提高, 腦血栓和心肌梗塞的發病也增多。 適量獻血, 特別是男人經常獻血能減少上述疾病的發生。

獻血後多久能恢復?

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的規定, 獻血者的獻血年齡應在18~55周歲, 血站對獻血者每次採集血液量一般為200毫升, 最多不得超過400毫升, 兩次採集間隔期不少於6個月。 然而國外獻血間隔卻只有3個月, 那麼獻血後的恢復期到底是多久呢?

正常成年人的血液總量相當於體重的7%~8%, 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體內血液總量大約是4500ml, 一次獻200毫升血液, 僅占全身血液的4%~5%, 對人體沒有什麼影響。 血液由血細胞和血漿組成,

血漿占55%。 獻血後, 血管周圍的液體(組織液)會立即透過毛細血管進入血管, 只要一兩個小時便可補上血容量, 與此同時, 肝臟也會加速製造白蛋白, 大約在1~2天內即可補足。 血細胞是有壽命的, 即使不獻血, 也要經歷新生、成熟、衰老、死亡的新陳代謝過程。 紅細胞的平均壽命大約120天, 白細胞約7~14天, 血小板約8~11天。 紅細胞恢復時間稍長些, 一般需要兩周或多一點時間。 因此, 獻血後兩周左右, 血液中的各種成份便可恢復到原來的水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