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史上最難就業年,我拒了6個500強offer進了四大!

前言:

首先, 感謝直通四大的小編聯繫我轉載我的文章。 這篇文章寫在去年6月, 如今, 當時, 我已經畢業整整一年了, 又值一年畢業季, 看到網上“史上最強就業年”相關的新聞鋪天蓋地而來, 頗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當時剛好有個直系學弟有些找工作方面的事情諮詢我, 就寫下了這篇文章, 發佈在了自己的一個小號上, 本是試筆, 卻沒想到閱讀量很快突破了10w+。

講真, 當時在後臺的留言中分兩派, 一派正在為了工作而迷茫, 從我的文章中得到了些啟發的, 而這也正是我期待的結果。 也不乏一些冷嘲熱諷、潑冷水的,

“不就是6張廢紙麼?有什麼好得意的”, 頗讓人哭笑不得。

如今, 我又對當時的文章進行了一些修改。 總之, 還是那句話, 如果你能從我的文章中找到一點啟發, 那我這篇文章也算沒有白費, 如果你只是以一種失意者的身份擺足了架勢來當鍵盤俠的, 那我也無話可說, 你開心就好。

首先, 簡單介紹一下我自己:

本人男, 帝都某211財經院校會計學專業, 畢業後留校保研。 不是學霸, 曾一度因為社團活動、學生組織工作而耽誤學習, 在班級下游徘徊。 好在大二下學期迷路知返, 並跟在室友後面考完了會從, 報了個高頓的ACCA班, 畢竟大學階段還不能考CPA, 當然, ACCA斷斷續續, 考到去年9月剛結束, 這都是後話。 從大一開始, 我就曾嘗試找各種兼職、實習,

曾在中國農業銀行、中輕集團、四大中的德勤實習過。

總之, 我並不是那種傳統意義上的資優生, 甚至曾一度擔心過畢業後會不會找不到工作, 應該有不少人能從我吊兒郎當的大學生涯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又逢“史上最難就業年”:找工作不難,

找好工作難上加難。

幾乎每一年的畢業季都能從媒體上看到類似這樣的新聞:“今年的就業形勢嚴峻”、“史上最強就業年來襲”、“清華高材生找不到工作, 只能選擇返鄉務農”……且不論其真假, 但對於很多正在為找工作的大學生來說, 著實無異於“雪上添霜”, 很容易就讓人整天負面情緒爆棚。

而事實真的是這樣麼?光從數字上來看, 競爭確實不容小覷, 2015年的畢業生人數又創歷史“新高”達750多萬, 比上一年多出30多萬, 更別提一直是熱門的財會生了。 但對於所有人來說, 其實找一份工作並不難, 關鍵難點在於要找到一份“好工作”, 環境、薪資、發展空間都相當可觀的“好工作”。

都說好的都留在最後, 很多人輸就輸在對找工作沒有一個明確目標,

看到身邊的人紛紛有了著落, 一慌, 就匆匆定下了一份不是很順心的工作, 之後再頻繁換工作, 填補一開始自己挖的這個洞, 往往顯得太過得不償失。

講真, 找工作關鍵還是要找“適合”你的。 這是我在求職過程中感悟較深的一點。 在求職之初給自己定的終極目標就是“四大”, 主要在之前實習的幾家公司裡面, 德勤的氛圍和環境還是比較符合我的心理預期的。 但最終能不能進?進德勤的幾率有多大?講真, 我並沒有多少把握, 因此, 當時我選擇了一種比較穩妥的方式, 多管齊下, 普遍撒網。

很多人知道, 我曾接到過6家500強企業的offer,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 在此之前, 我也曾被無數家企業給拒絕過, 有的甚至已經過了筆試, 有的一面已經通過了,

但還是遺憾失去了那些機會。

最後, 明明有6-7種選擇擺在我的面前, 我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德勤, 畢竟對我來說, 這是我的“初心”, 也許很多人覺得其他的offer裡有更好的選項。 但對我來說, 最好的, 並不一定是最合拍的。

送給所有在求職路上的你, 找工作一定不要忘記初心, 一定要經得住打擊和失敗, 最好的永遠在最後等著你。

把目標定得高一點, 把每一次的機會都當成是“最後一次”。 就像爬山, 如果你的目標只是爬到山腰, 那麼可能才爬了20分鐘, 你就滿足了。 但如果你一開始就把目標訂在了最高的地方“山頂”, 那麼最後你付出足夠的努力, 得到的結果, 就算不是頂點, 起碼也會高於山腰。

我的簡歷前前後後, 修改過十幾遍,自己寫過,也找過導師看過,還托人讓在四大工作的學長學姐們指導過。要知道,你在前期準備得有多細緻,後期才能相對應減輕多少負擔。

在投簡歷的過程中,曾有一些我不曾投遞過的企業HR主動聯繫我,在調查過公司崗位的情況後,我沒有像很多同學一樣,為了給自己留條後路,一拖再拖,而是直截了當拒絕了不少HR,畢竟,其中有不少和我的預期有較大偏離。

當你細心有選擇權時,放棄一些你覺得很“勉強”的機會,而專注於一些你“志在必得”的目標,這樣,你的視野才會逐漸開闊起來。

有人說,第一份工作能堅持一年就算不錯了。在我看來,導致這種情況的罪魁禍首,就是在一開始找工作時,不能清晰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畢業前,我曾拿到了平安集團、招商銀行、中化石油、中輕集團、中國移動、中國農業銀行6家企業的財務崗offer。而這些,也並不是當時隨意投一投的。我是會計出身,一般和專業偏差太大的公司就沒有投簡歷了,而考慮到一些行業壓力的大小,一些證券、基金類的公司,也並不在考慮範圍內。

我給自己限定了一個範圍,限定了一些篩選條件,在這些條件下,選擇我自己想要的,這樣最終無論是哪種結果,都不會和預期偏離得太大。

有人說我放棄了6個500強企業的offer,並寫出這樣一篇感悟,頗有點炫耀,不尊重那些公司的嫌疑。

在這裡想為自己辯駁一句:每一份工作我都曾付出過全部的努力,拒絕那些公司,也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有些是因為工作地點問題,有些是因為工作時間的問題……並不是像很多人想得那樣,拒絕得那般雲淡風輕,為了炫耀而炫耀。

最後祝所有還在追夢路上的你,都能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為了更加精彩的未來,而努力吧!

修改過十幾遍,自己寫過,也找過導師看過,還托人讓在四大工作的學長學姐們指導過。要知道,你在前期準備得有多細緻,後期才能相對應減輕多少負擔。

在投簡歷的過程中,曾有一些我不曾投遞過的企業HR主動聯繫我,在調查過公司崗位的情況後,我沒有像很多同學一樣,為了給自己留條後路,一拖再拖,而是直截了當拒絕了不少HR,畢竟,其中有不少和我的預期有較大偏離。

當你細心有選擇權時,放棄一些你覺得很“勉強”的機會,而專注於一些你“志在必得”的目標,這樣,你的視野才會逐漸開闊起來。

有人說,第一份工作能堅持一年就算不錯了。在我看來,導致這種情況的罪魁禍首,就是在一開始找工作時,不能清晰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畢業前,我曾拿到了平安集團、招商銀行、中化石油、中輕集團、中國移動、中國農業銀行6家企業的財務崗offer。而這些,也並不是當時隨意投一投的。我是會計出身,一般和專業偏差太大的公司就沒有投簡歷了,而考慮到一些行業壓力的大小,一些證券、基金類的公司,也並不在考慮範圍內。

我給自己限定了一個範圍,限定了一些篩選條件,在這些條件下,選擇我自己想要的,這樣最終無論是哪種結果,都不會和預期偏離得太大。

有人說我放棄了6個500強企業的offer,並寫出這樣一篇感悟,頗有點炫耀,不尊重那些公司的嫌疑。

在這裡想為自己辯駁一句:每一份工作我都曾付出過全部的努力,拒絕那些公司,也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有些是因為工作地點問題,有些是因為工作時間的問題……並不是像很多人想得那樣,拒絕得那般雲淡風輕,為了炫耀而炫耀。

最後祝所有還在追夢路上的你,都能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為了更加精彩的未來,而努力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