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聊城這64個村被列入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快看看有你家嗎?

好 消 息!

發 錢 了!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趕緊往下看看

日前, 國家旅遊局官方網站發佈了由國家旅遊局、國家發改委、國務院扶貧辦等10多個部門和單位共同制定並印發的《鄉村旅遊扶貧工程行動方案》。 該方案中顯示, 聊城市共有64個村被列入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 快來看看有你家鄉嗎?

鄉村旅遊扶貧八大行動

1、鄉村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行動

大力改善鄉村旅遊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 規劃啟動“六小工程”, 確保每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建好停車場、旅遊廁所、垃圾集中收集站、醫療急救站、農副土特產品商店和旅遊標識標牌。

到2020年全國2.26萬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實現“六小工程”和“廁所革命”全覆蓋, 50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三改一整”工程。

2、旅遊規劃扶貧公益專項行動

組織和支援300家旅遊規劃設計單位開展旅遊規劃扶貧公益行動, 圍繞旅遊產品建設和促進旅遊產業發展, 為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編制旅遊發展規劃。

每年促成不少於500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與規劃設計單位結對, 5年完成3000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的規劃編制。

3、鄉村旅遊後備箱和旅遊電商推進專項行動

依託鄉村旅遊發展帶動農副土特產品銷售, 支持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在鄰近的重點景區景點、高速公路服務區、主要交通幹道旅客集散點等設立農副土特產品銷售專區。

開展旅遊電商萬村千店行動, 優先支持有條件的重點村利用已有資源建設旅遊扶貧電商平臺, 組織實施貧困地區“一村一店”、“旅遊淘寶村”、“旅遊扶貧村+特色館”立體扶貧, 依託村民中心、超市等營業場所建設電商服務站點, 支援各大電商平臺開展旅遊電商扶貧行動, 為貧困地區開設扶貧頻道, 開展線上宣傳推廣、特產銷售、旅遊線路行銷。

到2020年, 全國建設1000家“鄉村旅遊後備箱工程示範基地”, 銷售產值8000億元, 帶動不低於50萬戶貧困戶脫貧;建設1000個鄉村旅遊扶貧電商示範村, 每年實現旅遊商品銷售100億元。

4、萬企萬村幫扶專項行動

組織動員全國1萬家旅遊企業、賓館飯店、景區景點、旅遊規劃設計單位、旅遊院校等單位,

對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進行幫扶脫貧。 採取安置就業、專案開發、輸送客源、定點採購、指導培訓等多種方式説明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發展旅遊, 通過5年時間解決100萬左右貧困人口的脫貧。

5、百萬鄉村旅遊創客專項行動

組織和引導百萬返鄉農民工、大學畢業生、專業藝術人才、青年創業團隊等各類“創客”投身鄉村旅遊發展, 通過一系列的創意研發、產品開發、宣傳推廣, 推動鄉村旅遊實現轉型提升、創新發展。

到2020年, 全國培育1000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 形成一批高水準文化藝術旅遊創業示範鄉村。

6、金融支持旅遊扶貧專項行動

加快鄉村旅遊扶貧專案庫建設, 統籌資源支援國開行、農發行等銀行創新金融服務,

設計符合旅遊扶貧專案特點、與旅遊扶貧項目週期相匹配的支援產品。 探索建立鄉村旅遊投融資主體、擔保平臺、風險準備金制度及信用評級體系, 優先在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進行授信, 為貧困戶提供小額貸款, 相關部門給予貸款貼息。

積極探索景區帶村、能人帶戶、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扶貧信貸政策, 引導金融機構根據帶動貧困村、貧困戶實現增收的情況, 為景區、能人、企業(合作社)提供成本低、期限長的信貸支援。 每年金融支援旅遊扶貧專案不少於1000個, 資金不少於3000億元。

7、扶貧模式創新推廣專項行動

探索景區帶村、能人帶戶、企業(合作社)+農戶等多種類型的旅遊扶貧新模式, 按照景區扶貧加分政策, 鼓勵每個4A、5A級景區帶動周邊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不少於3個,

每個能人帶動不少於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一個合作社帶動不少於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通過招工、訂單採購農產品、建設綠色食品基地、成立互助社等方式幫扶脫貧。

加快扶貧創新模式推廣, 到2020年, 全國建設旅遊扶貧示範景區1000個、企業(合作社)+農戶旅遊扶貧示範基地1萬家, 培育旅遊扶貧帶頭人5萬個, 帶動80萬戶貧困戶脫貧。

8、旅遊扶貧人才素質提升專項行動

設立鄉村旅遊扶貧東部、西部培訓基地, 組建“全國鄉村旅遊扶貧專家庫”, 動員規劃、管理、行銷專業人才到扶貧開發重點縣、易地扶貧搬遷小鎮、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開展公益指導培訓。

到2020年前, 各省要以市、縣為基礎, 建立地方培訓基地, 實現對2.26萬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致富帶頭人培訓全覆蓋,培養旅遊扶貧帶頭人10萬人。

話不多說,快看看聊城都有哪些村子入選吧:

實現對2.26萬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致富帶頭人培訓全覆蓋,培養旅遊扶貧帶頭人10萬人。

話不多說,快看看聊城都有哪些村子入選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