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超市裡面特批產品隱含的多項利益

很多商品因為各種原因, 資質認證不全, 缺乏檢驗報告, 本不應該流通銷售的, 卻堂而皇之進了超市, 上了貨架。 這一切都是因為超市有特批這個潛規則。

潛規則之所以屢禁不止, 一直存在, 首先是消費者的水準很難辨認貨架上的產品是否違規, 有些商品就連服務員也不知道是否資質不全, 更別提普通消費者了。 超市正是利用消費者認知灰色地帶, 而趁機做鬼。

當今社會有職業打假隊, 超市裡面的特批產品真的被打假隊撞上了, 超市果真被工商局罰款了, 那麼超市不但不會受損失, 反而可以變向獲利,

超市與供應商早就簽了協定, 不負擔產品品質問題導致的任何後果。 也就是說罰款賠償的錢, 實際是供應商在出, 而工商局介入之後, 超市可以以名譽受損為由, 讓供應商加倍賠償。 這樣超市反而獲利了。

本來被投訴是小概率事件, 即使真碰上了, 還不受任何損失, 所以每個超市都會有特批產品。

超市特批產品之所以不斷出現, 根本原因是利潤空間大, 一般證照齊全的商品不可能讓利太大。 超市會在一些本身利潤就比較高的商品類別裡面, 設置更多的特批產品。 例如:玩具、化妝品。

解決這類問題, 只能不斷地探索建立新型供應鏈, 達到零供雙方長期共存, 相榮共生, 建立更穩定, 更健康的零供關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