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白居易:淒淒寒露零繪深秋

嫋嫋涼風動, 淒淒寒露零。

蘭衰花始白, 荷破葉猶青。

獨立棲沙鶴, 雙飛照水螢。

若為寥落境, 仍值酒初醒。

這是描述酒後初醒, 看到的景色,生動的表現出了深秋寒露的景象。

“白露身不露, 寒露腳不露。 ”今天, 我們將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寒露。 保健專家提示說, 此時節氣溫下降明顯, 天氣由涼轉寒, 早晚溫差大, 公眾要注意保暖, 尤其腳部保暖, 謹防感冒等的發生。

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 太陽到達黃經195度時, 即為寒露節氣。 如果說白露是炎熱向涼爽的過渡, 寒露則是涼爽向寒冷的轉折。

氣象資料顯示, 進入“寒露”後,

冷空氣的入侵頻率和強度都會加大, 氣溫降得快是此時節的一大特點。

《孝經緯》曰:"秋分後十五日, 鬥指辛, 為寒露, 謂露冷寒而將欲凝結矣。 "寒露時節, 秋高氣爽, 遠山可矚, 正是登山賞景的佳期。

寒露是氣溫由涼變寒的轉捩點。 相對于白露, 寒露代表氣溫更低, 民諺有"先白後寒"之說。 同樣是結在地面的露水, 寒露更冷, 即將成霜。 寒露時節, 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 東北進入深秋, 西北地方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三候

寒露分三候, "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 "

初候, 鴻雁來賓。 時至寒露, 鴻雁南遷, 有種說法是賓同"濱", 是水邊的意思, 鴻雁都飛往江南水濱。

二候, 雀入大水為蛤。 深秋天寒, 雀鳥都不見了, 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 並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 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

三候, 菊始黃華, 菊花此時已經盛開。 草木皆華于陽, 獨菊華于陰。

吃花糕

寒露節氣一般與重陽節在時間上相近, 因而九九登高之後, 有吃花糕的習俗。

因“高”與“糕”諧音, 故應節糕點謂之“重陽花糕”, 寓意“步步高升”。

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 粘些香菜葉以為標誌, 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乾果。

觀紅葉

寒露節氣, 北方賞紅葉的習俗。 寒露過後的連續降溫催紅了楓葉, 金秋的香山層林盡染,

漫山紅葉如霞似錦、如詩如畫。

我國幅員遼闊, 跨越緯度範圍比較大, 各地的紅葉在遼闊的大地上呈現的時間是不同的。 適合寒露觀紅葉的是北方地區尤其是黃河以北。

登高

由於重陽節在寒露節氣前後, 寒露節氣宜人的氣候又十分適合登山,

逐漸地, 重陽節登高的習俗也成了寒露節氣的習俗。

寒露登高習俗在北京更盛, 景山公園、八大處、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 重九登高節, 更會吸引眾多的遊人。

鬥蟋蟀

白露、秋分和寒露, 是老北京人鬥蟋蟀兒的高潮期。 蟋蟀兒也叫促織, 一般聽見蟋蟀兒叫就意味著入秋了, 天氣漸涼,提醒人們該準備過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織鳴,懶婦驚”之說。

秋釣邊

在我國南方,寒露節氣,炎熱已退,陽光和煦,正是出遊的好時節,人們紛紛外出賞花、吃螃蟹或釣魚。因寒露時節,氣溫下降迅速,深水處太陽已曬不透,魚兒游向水溫較高的淺水區,所以有“秋釣邊”之說。

飲菊花酒

寒露節氣,菊花盛開,為除秋燥,某些地區就有飲“菊花酒”的習俗。

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麴釀制而成,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

養生

寒露腳不露

常言道:“寒露腳不露。”寒露過後,氣溫逐漸降低,因此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同時夏季的涼鞋基本可以收起來,以防“寒從足生”。

可以養成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的習慣,這樣能使足部的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酸痛發生,緩解疲勞。

朝鹽晚蜜湯

寒露是熱與冷交替的秋季的開始。在秋天裡,秋燥是讓人煩惱的一件事。養生專家提出,對付秋燥的最佳飲食良方就是:“朝朝鹽水,晚晚蜜湯”。

秋季很多人會發現皮膚越來越乾燥,以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補充水分。實際上,光喝白開水,水分反而易流失。不過,如果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情況就大不同了,這種方法,與補充生理鹽水是一個道理。

適時添衣物

寒露過後,天氣寒涼,老人、兒童和身體體質較弱的人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漸增添衣服。俗話悅“春捂秋凍”,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於提高皮膚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種慢性疾病者,則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凍”出病來。

在起居上,要合理安排。研究認為,在氣溫下降和空氣乾燥時,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強。為了及時預防感冒,要適時添衣。

【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宣導者。其詩語言通俗,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天氣漸涼,提醒人們該準備過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織鳴,懶婦驚”之說。

秋釣邊

在我國南方,寒露節氣,炎熱已退,陽光和煦,正是出遊的好時節,人們紛紛外出賞花、吃螃蟹或釣魚。因寒露時節,氣溫下降迅速,深水處太陽已曬不透,魚兒游向水溫較高的淺水區,所以有“秋釣邊”之說。

飲菊花酒

寒露節氣,菊花盛開,為除秋燥,某些地區就有飲“菊花酒”的習俗。

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麴釀制而成,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

養生

寒露腳不露

常言道:“寒露腳不露。”寒露過後,氣溫逐漸降低,因此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同時夏季的涼鞋基本可以收起來,以防“寒從足生”。

可以養成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的習慣,這樣能使足部的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酸痛發生,緩解疲勞。

朝鹽晚蜜湯

寒露是熱與冷交替的秋季的開始。在秋天裡,秋燥是讓人煩惱的一件事。養生專家提出,對付秋燥的最佳飲食良方就是:“朝朝鹽水,晚晚蜜湯”。

秋季很多人會發現皮膚越來越乾燥,以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補充水分。實際上,光喝白開水,水分反而易流失。不過,如果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情況就大不同了,這種方法,與補充生理鹽水是一個道理。

適時添衣物

寒露過後,天氣寒涼,老人、兒童和身體體質較弱的人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漸增添衣服。俗話悅“春捂秋凍”,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於提高皮膚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種慢性疾病者,則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凍”出病來。

在起居上,要合理安排。研究認為,在氣溫下降和空氣乾燥時,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強。為了及時預防感冒,要適時添衣。

【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宣導者。其詩語言通俗,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