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貴州“春暉歸雁”楊秀萍:返鄉與鄉親“共富”

楊秀萍和她的鄉村“合夥人”們脫貧致富的冷水魚養殖基地。 楊雲 攝

中新網貴州江口10月8日電 題:貴州“春暉歸雁”楊秀萍:返鄉與鄉親“共富”

作者 楊雲 羅興

在貴州江口綠源水產發展有限公司務工的陳紅霞幹活總是格外賣力。 因為一位元江口“雁歸工程”“春暉行動”返鄉創業的同鄉姐妹, 讓她相信脫貧不是夢, 是正逐步變成現實的事實。

38歲的陳紅霞是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閔孝鎮平寨村貧困戶:丈夫外出務工摔成殘疾, 兒子上大學、女兒讀高中, 陳紅霞一人要挑起一家四口的生計。

平寨村是江口縣最偏遠的村, 全村2016年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7戶258人, 是貴州省三類貧困村。

陳紅霞家庭生活的變化, 得益于江口“雁歸工程”“春暉行動”請回來的“鄉村能人”“春暉歸雁”楊秀萍。

楊秀萍出生于貴州省江口縣閔孝鎮沙河壩村一個農民家庭, 在廣東創業、打拼多年, 積累了相當資產。

每年春節返鄉, 發現家鄉還有許多鄉親掙扎在貧困線下, 十分牽掛。 在江口“雁歸工程”“春暉行動”等活動感召下, 她賣掉在深圳的房產及公司, 帶著2000萬元多年打拼積蓄返鄉創業。

平寨村山高路遠, 經濟滯後, 但生態良好, 水質優良, 適宜發展冷水魚養殖。

為幫助平寨這類貧困村發展, 江口官方出臺支持政策, 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鼓勵“雁歸工程”“春暉行動”返鄉能人參與貧困村發展。

2012年3月, 總投資300萬元的貴州江口綠源水產發展有限公司在平寨村掛牌成立, 楊秀萍任董事長。

“因為企業在平寨, 每年我都會拿出一筆錢資助平寨村公益事業, 但我漸漸發現, 這種支持不能徹底改變他們的困境, 也不能斬斷‘窮根’。 ”楊秀萍說,

只有發展產業, 才能帶領村裡更多的人走出貧困。

至2016年, 楊秀萍累計投資2000萬元, 建成了標準化苗種孵化場2000平米, 流水養殖面積達15000平米, 成為江口縣規模最大、標準化程度最高的冷水魚養殖場。

回鄉辦企業這幾年, 楊秀萍與有關部門先後協調整合財政專項扶貧資金, 為平寨村20戶貧困戶入股30余萬元, 帶動貧困戶增收。

平寨村的許多貧困戶都成了楊秀萍的“合夥人”。

“去年, 我在泥鰍養殖場的入股分紅有2000元。 今年, 通過精准扶貧貸款, 參加冷水魚養殖入股5萬元, 算下來年底就可分紅1.5萬元。 ”陳紅霞算著賬, 細心地用勺子將魚池中的魚苗舀起, 再分箱裝好。

看到楊秀萍養殖冷水魚致富, 當地許多無資金無技術的村民也想養。

楊秀萍得知情況後,

承諾免費提供技術, 提供魚苗, 回收成魚進行加工。

在楊秀萍的鼓勵支持下, 平寨村已經有三戶開始修建魚池。

2016年, 楊秀萍採取“公司+農戶”的方式啟動泥鰍養殖專案, 讓20戶貧困戶以土地或資金入股, 建成泥鰍養殖池70畝, 年底保底分紅1.2萬元。 當年底, 入股的20戶貧困戶如期分紅, 全村20戶69人全部脫貧, 平寨村成為江口縣第一個整體脫貧的貧困村。

2017年, 楊秀萍又以“公司+基地+農戶”模式, 牽頭組建了“江口梵源水產發展專業合作社”、“泥鰍種養專業合作社”, 專門從事鱘魚和泥鰍養殖, 帶動更多村寨發展養殖業。

如今, 楊秀萍的養殖場已成銅仁市規模較大的標準化冷水魚養殖場。 年生產商品魚60萬斤, 行銷重慶、貴陽、長沙、成都、廣州等地,

年產值1000多萬元。

同時, 楊秀萍為當地貧困戶、殘疾人、留守婦女提供52個固定就業崗位, 臨時用工和季節性用工每年超過300餘人次。

如今, 一提起楊秀萍, 平寨村村民交口稱讚她的勤奮和善良, 是大家心中的“返鄉榜樣”。

“每一個貧困村扶貧都是一場‘啃硬骨頭’攻堅戰。 ”平寨村“第一書記”付茂榜認為, “精准扶貧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因村施策、因戶施策、甚至因人施策, 激發貧困人口脫貧內生動力, 鄉土能人是很好榜樣。 ”

江口持續開展幾年的“雁歸工程”已經召喚數以千計的能人返鄉創業, 為農村發展注入人才動力。

今年開始, 江口縣依託“春暉行動”, 宣導外出遊子、成功人士回饋鄉土, 不斷成立鄉鎮“春暉社”, 先後吸引了在外遊子1000余人回鄉創業扶貧, 帶動近400戶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江口縣計畫年底前建成30個“春暉社”,讓“鄉土人才”更好地服務鄉村發展,助力脫貧。(完)

帶動近400戶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江口縣計畫年底前建成30個“春暉社”,讓“鄉土人才”更好地服務鄉村發展,助力脫貧。(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