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動脈硬化患者怎樣控制膽固醇?“飲食+藥物+運動”維持代謝平衡

【原創】馬士新 新民康健園

據統計, 全球每年新增1750萬心血管疾病患者。 所謂心血管疾病, 包括心臟疾病和卒中, 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 “膽固醇”在現代社會中給人的印象是“談虎色變”, 因為膽固醇過高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其實, 膽固醇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固醇類化合物。

我們知道, 人體是由細胞組成的, 而膽固醇就是細胞膜的主要組成成分。 另外, 膽固醇也是我們體內的很多類固醇激素(性激素, 腎上腺激素, 甲狀腺激素等), 膽汁酸, 維生素D的前體物質。 從這個意義上講, 人體又離不開膽固醇。

新版《美國居民膳食指南》就提出不再限制每天攝入的膽固醇量。 所以, 問題的關鍵是要怎樣維持好我們體內的膽固醇代謝平衡, 才能夠不顧此失彼。 維持膽固醇的代謝平衡就需要我們知道膽固醇的來龍去脈——

膽固醇從哪裡來?

人體內的膽固醇1/3來自食物,

2/3在體內自行合成。 正常人每天從膳食中可獲得300-500mg的膽固醇, 膳食中的膽固醇主要來源於動物內臟、蛋黃、奶油及肉類。

植物食物中不含膽固醇, 含有的是植物固醇, 過多攝入植物固醇可以抑制膽固醇的吸收。 肝臟則每天合成大約800-1000mg的膽固醇, 其中40%在肝臟氧化成膽汁酸隨膽汁排入小腸, 而其中大部分則在小腸下段被重吸收入血進入肝臟構成所謂的“肝腸迴圈”。

膽固醇到哪裡去?

那麼從肝臟合成的和膳食中吸收的膽固醇進入到血液中, 去哪兒了呢?

第一, 被細胞攝取來合成細胞膜。

第二, 被不同的組織細胞攝取, 轉變成具有多種生理作用的重要物質。

第三, 如果吸收或肝臟合成膽固醇過多, 或者由於個體自身的基因缺陷(如細胞膜上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缺乏)導致血液中膽固醇過剩後, 膽固醇就會被氧化, 然後透過動脈血管壁的內膜屏障沉積到內膜下, 隨後被趕到此處的巨噬細胞吞噬, 經過一系列反應最後形成動脈斑塊, 造成管腔的狹窄或閉塞, 這就是動脈粥樣硬化。

第四, 膽固醇在肝臟內被氧化為膽汁酸隨膽汁排出, 排出量占肝臟合成量的40%, 在小腸下段其中大部分被重吸收入血, 少部分被腸道細菌作用後轉變為糞膽原而排出體外。

膽固醇怎樣運輸?

問題來了, 那麼膽固醇是怎麼在血液中運輸和被組織細胞攝取的呢?

膽固醇在血液中的運輸要靠載體來實現, 這個載體就是脂蛋白。 脂蛋白有多種, 包括高密度脂蛋白(H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中間密度脂蛋白(IDL), 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脂蛋白a(LPa)。 1分子HDL含1分子載脂蛋白A, HDL與膽固醇結合後與肝細胞膜上的HDL受體結合, 通過包吞方式進入肝細胞被降解, 所以HDL也叫“好的脂蛋白”。 VLDL運送肝細胞生成的甘油三酯, 與膽固醇轉運無關。 每1分子LDL, IDL和LPa含有1分子載脂蛋白B, 這些脂蛋白與膽固醇結合後除了通過組織細胞膜上的相應受體被運送到細胞內發揮各自的作用外, 也會將膽固醇運送到動脈血管壁內膜下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所以這類脂蛋白叫做致動脈粥樣硬化脂蛋白, 屬於“壞的脂蛋白”, 其中LDL最重要。LDL膽固醇正是臨床用藥需要“打壓”的靶物質。

通過以上的介紹,希望對大家尤其是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全面瞭解膽固醇,有所幫助和獲益。

專家介紹

馬士新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

其中LDL最重要。LDL膽固醇正是臨床用藥需要“打壓”的靶物質。

通過以上的介紹,希望對大家尤其是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全面瞭解膽固醇,有所幫助和獲益。

專家介紹

馬士新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