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千年古鎮——重慶市江津區白沙鎮

白沙古鎮

走進白沙, 可以觸摸一段遠去的繁華;走進白沙, 可以重溫一段如歌的歲月;走進白沙, 可以聆聽一段段動人的佳話。

悠久的歷史

千年古鎮——重慶市江津區白沙鎮, 位於長江之濱, 距重慶主城72公里。 面積237平方公里, 人口14萬。 素有“天府名鎮”、“川東文化重鎮”盛譽, 是重慶市首批歷史文化名鎮。

白沙鎮名最早見於北宋《元豐九域志》。 早在五千年前, 先民就在這裡勞動生息, 創造出燦爛的“先巴文化”。 東漢末年, 白沙境內驢溪河一帶, 人口聚居, 村落眾多。 唐朝初見繁榮, 宋、元、明、清皆在這裡設建制鎮。 千擔岩漢崖墓群, 巴蜀盛景鄰母洞, 是白沙悠久歷史的見證。

厚重的文化

古鎮白沙, 文化底蘊厚重。 建築文化、抗戰文化、名人文化、生態文化、民俗文化交相輝映, 特色鮮明。

◆ 建築文化

白沙古鎮, 歷史街區風貌獨特, 規模宏大, 保存完好, 是名副其實的最大的巴渝山地民居建築群。

古鎮北望長江, 南倚山嶺。 民居、洋樓、書院、會館、寺廟、店鋪等建築, 一應俱全, 藝術精湛, 折射出各個歷史時代的文化內涵。

☆ 街巷

白沙古鎮, 明清時共有街巷65條, 現保存完好的有38條, 總長8400米。 保存最為完好的東華街, 長達3千米, 如蒼龍臥波, 蜿蜒順流而下。 臨江一邊為滿屋式石柱吊腳樓, 吊腳最高達20米, 國內罕見。 石壩街, 明代時在35度的整塊石坡上鑿擊階梯而成, 長千余米, 是全國最長的整體石壩街道。 長1百余米的板板街, 是我國唯一倖存的最古老的廊坊式棧道木板街。 古鎮街區, 街巷空間開敞有序, 一步一景, 蜿蜒曲折, 小巷深處別有洞天。 古色古香的建築風味, 樸實無華的鄰里鄉情, 使人感到濃濃的鄉土氣息和厚重的歷史沉澱。

☆ 民居

古鎮街區, 民居院落多採用穿鬥式與抬梁式混合結構, 懸山式屋頂, 小青瓦, 粉壁牆。 一棟棟四合院和洋樓洋房, 簡練、輕穎, 體現了巴渝文化與移民文化相容並蓄和西洋文化的融入。 最具特色留存完好的有:明代的衡廬;清末的鄧家大院、石家洋樓、朱家洋樓、卞家院子、夏公館等。 位於城中心的夏公館, 房屋建築面積近3千平方米, 是重慶市唯一保留完好的民國時期民居。

☆ 書院

幽深、寧靜的聚奎書院, 是重慶市首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於清光緒年間, 是巴蜀地區唯一保持完好的清代書院。 書院為四合院建築, 土木結構, 建面2千多平方米。 建于清末的白屋書院, 採用中西合璧的建築形式, 磚石結構、白菜式科林斯柱頭,

歐式外廊式建築, 整幢建築氣勢恢宏。

☆ 寺廟

白沙城區內有九宮十八廟, 城區外有大小古寺廟30餘座。 現保存最完好的有北宋建築九神寺, 明代建築川主廟、張爺廟、清代建築紫雲宮、流水寺等。 張爺廟圓穹式11滴水複式風火牆, 碩大的圓形木柱, 恢弘的殿堂樓宇, 精美的雕樑畫棟、壁畫彩繪, 全國罕見。 紫雲宮為國內最大的豪式屋架抱廳建築, 通風、採光、遮陽、避雨。

☆ 店鋪

白沙至今仍保存完好的老字型大小三榮祥鞋莊、洪順祥鹽號, 見證著白沙昔日的繁榮。

◆ 抗戰文化

白沙古鎮, 中國大後方抗戰文化第一鎮。 白沙抗戰史實豐富, 抗戰遺址集中。 抗日戰爭爆發後, 白沙擔當著拱衛陪都重慶的重任, 成為大後方區域性的行政、經濟、文化、援戰中心,

為全國抗戰勝利發揮了不可替代的歷史性作用。

☆ 行政中心

1938年初, 國家審計部、陸軍十六後方醫院、國民黨黨史編撰委員會、中央圖書館、國立編譯館等中央機構遷建于此, 重慶衛戍總部在白沙鎮設立重慶市戶口疏散白沙指揮所。

☆ 經濟中心

1939年, 宋美齡在白沙創辦新運紡織廠, 白沙紡織工業得以大規模發展, 全鎮開辦大小織布廠71家。 國民政府財政部在白沙成立農本局, 液體燃料管理委員會在白沙創辦國華動力酒精廠, 夏仲實等投資興辦白沙水電廠。 國家、地方、私營銀行達10餘家。 白沙成為抗戰大後方經濟重鎮。

☆ 文化中心

抗戰時期, 川東師範、國立女子師範學院等省內外一大批學校紛紛遷建白沙, 大、中、小學37所, 在校學生達一萬餘人,人稱白沙為“學生之城”。當時,白沙人文薈萃,先後創辦的各種報刊13種之多,開辦圖書館、閱覽室、書店共12家。1942年,教育部音樂教育委員會在白沙舉辦了中國音樂史上史無前例的萬人大合唱。因文化的空前繁榮,白沙與重慶沙坪壩、北碚夏壩,成都華西壩名列四川著名的“文化四壩”。

☆ 援戰中心

白沙人夏仲實出任國軍第78軍軍長,率家鄉子弟兵血戰日寇,戰功赫赫。抗戰期間,白沙人民為抗戰捐獻大量的資金、糧食、衣物,輸出大量勞工。1944年,時任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的馮玉祥在白沙抗日募捐650多萬元,創造了全川最高記錄,稱白沙為“最愛國的市鎮”。

☆ 抗戰文化遺址

白沙抗戰文化資源豐富,現存有國民政府審計部、七七抗戰紀念堂、鶴年堂、朝天咀碼頭等20多個重慶市級抗戰文物保護點,占重慶抗戰文化遺址的15%,江津區80%。建于明朝的朝天咀碼頭,被譽為“白沙朝天咀,重慶朝天門”。是川江唯一保持原貌原狀仍在發揮作用的傳統大型水碼頭。是天然的抗戰文化影視拍攝基地。《重慶碟戰》、《紙醉金迷》、《江姐》等影視劇,皆以此為重慶朝天門碼頭背景拍攝。鶴年堂,為仿羅馬歌劇院式建築。時稱“川東第一大禮堂”。抗戰時期,陳獨秀、馮玉祥、于右任、梁漱溟等各界知名人士在此登臺演講,宣傳抗日。

◆名人文化

白沙古鎮,鐘靈毓秀,人才輩出,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名人薈萃之城。

☆ 白沙籍名人

辛亥革命先驅卞小吾、李大釗秘書譚祖堯、抗日名將夏仲實、原中聯部副部長李初犁、著名白屋詩人吳芳吉、建築學家國徽設計者之一汪國渝、當代科技發明家張朝吟、油畫家陳可之、作曲家王錫仁、原中國女排“三連冠”主教練鄧若曾、六次圍棋世界冠軍古力等皆為我國革命與各項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 流寓名人

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物理學家周光召,聶雲臻元帥之婿丁衡高上將等抗戰時曾分別就讀聚奎中學與白沙中學。

抗戰時期, 陳獨秀、馮玉祥、宋美齡、陳立夫、于佑任、郭沫若、黃炎培、梁漱溟等一大批名流在白沙留下了大量文化財富。

◆ 生態文化

白沙古鎮,自然環境幽美,山水天然融合,是一幅名副其實的自然生態畫卷。

☆ 黑石山風景區

在白沙鎮南郊,有中國最奇特秀麗的天然園林景觀——黑石山。滿山石頭皆黑,星羅棋佈山間。山中有明清寺廟、書院。鐫刻于山中黑石上歷代文人墨客、社會名流的手書題字七十餘處。中心景區九曲池,集山、水、亭、榭、橋、樹、花、鳥為一園,美輪美奐,猶如瑤池仙境,遊人贊口不絕。曾入選美國出版的《世界風景名勝辭典》、《美國旅遊辭典》。

☆ 驢溪河風景區

境內的驢溪河,全長40餘公里,經九彎八曲後在白沙鎮西側注入滾滾長江。

☆ 滾子坪風景區

“森林公園”滾子坪,位於白沙鎮南,方圓25平方公里。

◆ 民俗文化

白沙古鎮民風純樸,民俗厚重,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寶庫。

鏗鏘有力的川江號子訴說著當年古鎮的滄桑歲月,優美動聽的薅秧山歌飄蕩在田間山野。燒酒釀制技藝享譽巴蜀,著名的特色小吃冰糖藕丸等於入載《川味小吃》。白沙農村地區,老百姓至今還保留著婚嫁時新娘座大花轎、拜堂、請樂隊吹吹打打、回門等民間習慣。白沙的廟會祭祀活動熱鬧非凡,風趣別致。端午節劃龍船,春節舞龍、舞獅、扭秧歌、打腰鼓、打聯槍、放鞭炮、打鐵水等白沙民間活動熱鬧非凡。

在校學生達一萬餘人,人稱白沙為“學生之城”。當時,白沙人文薈萃,先後創辦的各種報刊13種之多,開辦圖書館、閱覽室、書店共12家。1942年,教育部音樂教育委員會在白沙舉辦了中國音樂史上史無前例的萬人大合唱。因文化的空前繁榮,白沙與重慶沙坪壩、北碚夏壩,成都華西壩名列四川著名的“文化四壩”。

☆ 援戰中心

白沙人夏仲實出任國軍第78軍軍長,率家鄉子弟兵血戰日寇,戰功赫赫。抗戰期間,白沙人民為抗戰捐獻大量的資金、糧食、衣物,輸出大量勞工。1944年,時任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的馮玉祥在白沙抗日募捐650多萬元,創造了全川最高記錄,稱白沙為“最愛國的市鎮”。

☆ 抗戰文化遺址

白沙抗戰文化資源豐富,現存有國民政府審計部、七七抗戰紀念堂、鶴年堂、朝天咀碼頭等20多個重慶市級抗戰文物保護點,占重慶抗戰文化遺址的15%,江津區80%。建于明朝的朝天咀碼頭,被譽為“白沙朝天咀,重慶朝天門”。是川江唯一保持原貌原狀仍在發揮作用的傳統大型水碼頭。是天然的抗戰文化影視拍攝基地。《重慶碟戰》、《紙醉金迷》、《江姐》等影視劇,皆以此為重慶朝天門碼頭背景拍攝。鶴年堂,為仿羅馬歌劇院式建築。時稱“川東第一大禮堂”。抗戰時期,陳獨秀、馮玉祥、于右任、梁漱溟等各界知名人士在此登臺演講,宣傳抗日。

◆名人文化

白沙古鎮,鐘靈毓秀,人才輩出,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名人薈萃之城。

☆ 白沙籍名人

辛亥革命先驅卞小吾、李大釗秘書譚祖堯、抗日名將夏仲實、原中聯部副部長李初犁、著名白屋詩人吳芳吉、建築學家國徽設計者之一汪國渝、當代科技發明家張朝吟、油畫家陳可之、作曲家王錫仁、原中國女排“三連冠”主教練鄧若曾、六次圍棋世界冠軍古力等皆為我國革命與各項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 流寓名人

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物理學家周光召,聶雲臻元帥之婿丁衡高上將等抗戰時曾分別就讀聚奎中學與白沙中學。

抗戰時期, 陳獨秀、馮玉祥、宋美齡、陳立夫、于佑任、郭沫若、黃炎培、梁漱溟等一大批名流在白沙留下了大量文化財富。

◆ 生態文化

白沙古鎮,自然環境幽美,山水天然融合,是一幅名副其實的自然生態畫卷。

☆ 黑石山風景區

在白沙鎮南郊,有中國最奇特秀麗的天然園林景觀——黑石山。滿山石頭皆黑,星羅棋佈山間。山中有明清寺廟、書院。鐫刻于山中黑石上歷代文人墨客、社會名流的手書題字七十餘處。中心景區九曲池,集山、水、亭、榭、橋、樹、花、鳥為一園,美輪美奐,猶如瑤池仙境,遊人贊口不絕。曾入選美國出版的《世界風景名勝辭典》、《美國旅遊辭典》。

☆ 驢溪河風景區

境內的驢溪河,全長40餘公里,經九彎八曲後在白沙鎮西側注入滾滾長江。

☆ 滾子坪風景區

“森林公園”滾子坪,位於白沙鎮南,方圓25平方公里。

◆ 民俗文化

白沙古鎮民風純樸,民俗厚重,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寶庫。

鏗鏘有力的川江號子訴說著當年古鎮的滄桑歲月,優美動聽的薅秧山歌飄蕩在田間山野。燒酒釀制技藝享譽巴蜀,著名的特色小吃冰糖藕丸等於入載《川味小吃》。白沙農村地區,老百姓至今還保留著婚嫁時新娘座大花轎、拜堂、請樂隊吹吹打打、回門等民間習慣。白沙的廟會祭祀活動熱鬧非凡,風趣別致。端午節劃龍船,春節舞龍、舞獅、扭秧歌、打腰鼓、打聯槍、放鞭炮、打鐵水等白沙民間活動熱鬧非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