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秦始皇陵為什麼至今未被發掘?

我相信關注過秦始皇陵的網友應該都知道, 目前秦始皇陵被發掘的部分只是陪葬坑, 秦始皇陵的主墓根本就沒動。

目前發掘出作為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馬俑坑。 一號坑在南, 東西長216米,寬62米, 面積13260平方米。 二號坑東西長124米,寬98米,面積為6000平方米。 三號坑面積520平方米。 已發掘部分, 共出土武士俑800件,木質戰車18輛, 陶馬100多匹。 按兵馬俑現有排列形式推算, 這三個坑的武士傭可能有7000件, 戰車100輛,戰馬1100匹。 由模擬的軍陣, 可以想見二幹多年前橫掃六國, 統一全國, 所向披靡的秦國軍隊的威武強大。 陶傭身材高大,

一般在1.8米左右, 形態各異, 表情逼真。 體現了秦代高超的雕塑技藝水準。 這只是一個陪葬坑, 可想而知秦始皇陵的主墓會更讓人震驚。

沒有發掘秦始皇陵的主墓的原因有官方版和民方版。

官方版:1。 古墓葬環境基本是貧氧狀態,墓葬形成初期,墓室中含有一定濃度的氧氣,隨著墓葬中物質的氧化分解,氧氣逐步消耗殆盡,形成了密閉的貧氧環境,這是埋藏文物得以長期保存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對而言墓室環境是比較穩定的,一經發掘,空氣迅速滲入,環境條件迅急發生劇烈改變,氧化反應急速加快,自由基類的炭化反應隨著出現,有機物炭化在所難免。 以前, 馬王堆出土的漆器裡有新鮮藕片, 接觸空氣不久就變成灰了,

於是研究農作物發展歷史的機會就這麼擦肩而過。 還有在發掘漢墓中, 發現一個很明顯的現象, 陶罐上面那些彩繪, 隨著發掘的過程中, 那彩繪就卷起來了, 這個現象非常普遍。 所以說現代文物保護技術還達不到。

剛發掘出的兵馬俑

氧化後的兵馬俑

2.發掘太過困難, 我們看一張秦始皇陵的圖。

秦始皇陵

大型陵寢一般有封土, 早期為了祭拜方便以壘土或者種樹的方式來標記墓穴位置, 後來封土規模逐漸演變為墓主人身份財力的象徵, 秦始皇陵就是迄今發現的封土最大的壘土陵墓。 你們沒有看錯, 秦始皇陵的封土是一座山, 要樹有樹, 要高度有高度的一座山, 所以要挖墓之前, 先要把這座山移走。 而且還要搭一個全包圍的屏障, 二十四小時保證固定的濕度溫度以及各種條件, 把自然環境和墓室完全隔離開。 不然就像我上面說的,

會發生氧化。 可大家要想想秦始皇墓有多大?陵園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78個故宮的大小, 陵上封土原高約115米, 現仍高達76米, 陵園內有內外兩重城垣, 內城周長3840米, 外城周長6210米。

民間版:《史記》中明確記載了地宮中有防盜的“機弩矢”, 並且能做到“有所穿近者輒射之”, 不僅如此, 秦始皇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目的, 不單是營造恢弘的自然景觀, 在地宮中彌漫的汞氣體, 還可以使入葬的屍體和隨葬品保持長久不腐爛。 而且, 汞的熔點很低, 即使在常溫下也極易揮發, 而汞本身是劇毒物質, 一旦吸入一定濃度的汞, 即可導致死亡, 因此在地宮中的水銀可毒死膽敢闖入的人。 重要的是一旦打開了墓, 這些水銀揮發的劇毒物質會飄散到空氣中, 這會出大事的。

我相信秦始皇陵總會有發掘的一天,這座浩大奢華的陵墓會有展現在世界面前的一天。

這會出大事的。

我相信秦始皇陵總會有發掘的一天,這座浩大奢華的陵墓會有展現在世界面前的一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