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國防科技大學碩士博士宣講團:在知行合一中鋪就成長成才之路

紅網時刻記者 劉怡斌 通訊員 李治 李清江 張龍飛 報導

長期以來, 國防科技大學碩士博士宣講團注重把理論學習和成長成才緊密結合起來, 在學習踐行党的創新理論中不斷提升思維能力和素質本領。

2017年春季學期剛開學, 宣講團成員李田林所在的小組就接到一次專題宣講的任務。

在李田林的牽頭下, 小組成員認真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關於改革強軍的一系列重要指示, 組織召開多次碰頭會, 確定了“世界知名軍事院校改革的思考”的宣講主題。 宣講在廣大學員中取得良好反響,

不少同學課後還找他們要來講稿拿回去學習。

“每次宣講, 從主題選定到資料準備再到組織實施, 都是對我們學研理論能力和系統思維的鍛煉, 對於我們開展學習科研有很大幫助。 ”李田林感慨地說道。

這種幫助對於博士學員湯俊來說更是受益匪淺。 雖然沒有加入碩士博士宣講團, 但通過參加論壇交流活動, 看著師兄師姐們在研討中碰撞思想的火花, 聽著他們在宣講中闡述深刻的見解, 湯俊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著党的創新理論的洗禮, 理論水準和思想覺悟不斷提高。

2012年, 湯俊被選派到西班牙攻讀博士學位, 在國外求學時, 除了定期向黨支部和隊領導彙報學習生活狀況, 湯俊還通過同學獲取最新的“博士生論壇”宣講講稿,

堅持將學研党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和鑽研學科專業前沿技術相結合, 運用系統思維和辯證方法, 實現一系列創新, 他在“多機態勢下空中防撞系統”方面的研究成果獲英國機械工程師學會威廉史密斯科學獎, 成為中國首位獲此殊榮的學者, 也是迄今為止該獎最年輕的獲獎者。

2016年6月, 在導師劉戟鋒教授的帶領下, 宣講團成員楊培宇加入了中國科協重大調研課題《戰略高技術創新體制機制研究》課題組, 並將課題作為碩士學位論文選題方向。

在研究過程中他發現, 自己所承擔的課題部分在理論層面有很大的延展空間, 如果只是從所學科技哲學角度對其進行探討, 完成結題目標並不難,

但是很難把課題做精做細。

就在楊培宇為這個問題所困擾的時候, 宣講團內一場交流會讓他找到了突破口。 這一天, 國防經濟專業的5名碩士學員正結合習近平主席關於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重大戰略思想做成果交流。 楊培宇意外地發現, 自己正在研究的“戰略高技術成果轉化體系”在概念內涵和外延上都和他們口中的“戰略新興產業軍民融合體系”有共通之處。

交流會後, 他便急忙要來了他們的交流材料和課件, 學習其中的理論要點和邏輯思路。 遇到不清楚的地方, 就記下來, 虛心向同學請教。 在與同學的請教討論中, 他逐漸理清了兩個學科之間在這一領域的邏輯支洽點, 對課題研究的思路也越發清晰。

隨後, 楊培宇將通過引入部分國防經濟理論構建了一個戰略高技術成果轉化體系的邏輯模型, 在分析國內外現實案例、理清技術發展脈絡的基礎上, 證明了戰略高技術成果轉化與軍民融合之間存在的內在一致性。

今年4月, 在導師的帶領下, 他來到中國科技會堂, 順利完成結題答辯, 所提交的專報通過中國科協評審。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2004級博士學員邢立甯在聽博士生論壇學術報告時, 瞭解到我國發射的遙感衛星受任務規劃水準限制, 衛星資源應用與國外有較大差距。 他萌生了把高效求解複雜優化問題的智慧優化方法作為自己博士論文研究方向想法, 在導師陳英武教授的指導下, 他的博士論文《學習型智慧優化方法及其應用研究》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是軍隊院校獲得的第一篇管理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宣講團在學習實踐党的創新理論中誕生, 在傳播党的創新理論中成長。

近5年來, 成員參與政治理論課教學保障活動200多次, 科研攻關近百項, 重大課題研究12項, 27人參與理論著作編纂, 發表論文600餘篇, 近百人出國留學深造, 許多人歸國和畢業後, 逐步成長為單位技術骨幹和優秀一線帶兵人, 在新的崗位上依然執著學習傳播党的創新理論, 用科學真理勵志鑄魂, 在火熱軍營實現人生價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