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抱歉,這麼另類的島國神片我不該現在才推薦!

提到「末日電影」, 總是伴隨著恐慌感。

腦海中浮現的畫面肯定是喪屍遍地的情景, 好可怕!

但是如果只是“停電”, 你會陷入末日恐慌嗎?

肯定不會, 等來電就行了唄!

如果一直不來電呢, 我們該怎麼辦呢?

於是, 島國人民拍出一部另類的「末日電影」來解答這個問題——

《生存家族》

海報中的一家四口, 住在一棟普通公寓。

父親基本是撒手掌櫃, 吃了睡, 睡了吃, 醒了去上班, 困了就休息。

偶爾會顯示下自己的權威,

挑挑其他人的毛病。

母親是家庭主婦, 任勞任怨, 負責一家人的吃喝拉撒。

兒子寡言少語, 甚至有些怯弱。

自己有喜歡的女生, 卻不敢大膽表白。

女兒有些矯情, 經常挑三揀四, 對鄉下外公送來的海產品總是很嫌棄。

和普通人家一樣, 他們過著得過且過的生活。

雖然一家人生活在一起, 但幾乎很少交流。

父親整天抱著電視, 母親對著廚房, 兒子掛機不離耳朵, 女兒手機不離手。

可突然有一天, 停電了。

“得過且過”的生活再也無法維持下去了。

剛開始, 家庭主婦們還調侃, 終於可以不用做飯了。

但慢慢地事情開始變得詭異起來。

電梯停了, 紅綠燈停了, 電車停了, 鐘錶停了。

手機黑屏了,電話盲音了,電視開不開了,汽車不能啟動了,工作不能完成了······

到最後,所有和電力沾邊的程式全都暫停了。

一天之內,人們基本回到了“說話靠吼,交通靠走”的地步。

而且家裡、超市里的食品被一掃而空,連水都給斷了。

再在城裡呆下去,恐怕得活活餓死。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離開東京,回到有山有水的農村。

真真的“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

面對此情此景,男主一家也準備離開東京。

可是,他們去哪裡呢?

鹿兒島。

孩子的外公在那裡生活,而且那裡緊鄰海邊,有取之不盡的水源。

但是剛走到機場,遇到航空管制,機場關閉了。

沒了交通工具,人力便成為香餑餑。

於是,父親便提議騎自行車到鹿兒島。

從東京到鹿兒島的距離,用一張地圖來告訴你。

這就意味著,他們騎車走到那裡至少需要兩個月。

可他們能有更好的選擇嗎?

沒有,只能靠蠻力找出路了。

可以說,男主一家自從踏上逃離之路後,就獨得上天恩寵。

上一秒還在河邊洗衣服曬太陽,下一秒就面臨風雨交加的壞天氣。

前一天還有吃有喝,明天就只能用貓糧充饑,用蓄電池補充液補充水分。

最尷尬的是,別人家逃亡像在度假。

支著遮陽棚,打牌喝茶聊段子,經常發出杠鈴般的笑聲。

而男主一家呢?

一個個耷拉著腦袋坐在路邊,吃著貓糧,滿臉灰土,簡直是大寫的“喪”。

不過生氣又能怎麼樣,自己選擇的路哭著也要走完。

離開東京時,爸爸主動承擔起了領頭羊的職責。

他安慰一家人,沒關係,只要有我在,一定不會吃苦。

結果,飛機停飛不說,價格翻倍的水和食物,都讓他只能幹瞪眼。

在轉向原始社會的過程中,爸爸純屬是打醬油的角色。

當初因為爭口氣,他執意帶著家人去大阪。

結果,來到大阪後,仍是沒電沒水。

氣的女兒直跺腳。

這時站在一邊的媽媽,看不下去了。

上前替爸爸喊冤,這二十年來他一直都是這樣,你們又不是不瞭解!

爸爸一臉懵逼地轉向老婆,這一刀補得真心疼。聽到一家人這樣評價自己,爸爸開始反思自己。

這麼多年來,他幾乎沒有真正關心過老婆孩子,對他們也不瞭解。

甚至連一點野外生存經驗都沒有。

到頭來,還要依靠老婆和孩子來尋找食物和糧食。

自從停電後,礦泉水的價錢一路飆升。

就在彈盡糧絕之際,老婆一開口就把礦泉水從2500日元砍到了600日元。

在逃亡路上,孩子們也成為獨當一面的大人。

家裡沒水沒食物了,兩個小孩子去超市採購。

自行車車胎壞了,兒子找到工具修理。

女兒也不叫苦叫累,開始學著幫媽媽做一些野外家務。

在生存技能面前,爸爸反倒成了累贅。

原來在別人眼裡他只是個不會生存不能受罪的小男人。

一對兒女的成長,更是讓他自愧不如。

於是,在末日一天天逼近的窘境裡,他終於丟掉該死的面子,變身家庭頂樑柱。

為了能給孩子要點粥喝,他“撲通”就給人跪下。

為了給家人找食物補充能量,他獨自和豬大戰300回合。

自此,從東京離開後,男主一家終於有了家的感覺。

面對困難,他們齊心協力度過難關。

面對災害,他們心平靜和的解決問題。

從東京走到鹿兒島,他們早已從“得過且過”變為“認真生活”。

而兩位家長也終於知道怎樣能成為合格的父母了。

這就是日本電影最大的魅力。

它總能看到資訊時代下潛藏的社會問題,然後用輕鬆幽默的氛圍反應出來。

《生存家族》中,電消失的設定,本來要把人逼向絕路。

但是這部電影裡,災難帶來的不是末日,而是真善美的回歸。

逃亡路上,水成為生命之源。

男主一家拿出一大筆經費,屯了好多水。

當看到路人需要用水給嬰兒喂藥,他們主動拿水給需要幫助的人。

而當男主一家需要幫助時,也會有人對他們伸出援手。

男主一家餓的快要受不了了,是鄉下農民給他們提供吃喝拉撒睡的地方。

臨走時,還送了他們滿滿一大包醃制的豬肉,希望他們能熬到鹿兒島·····

當他們被野狗逼上絕路時,是火車救了他們的性命。

車上的乘客樂呵呵的,完全不排斥他們的到來。

這和《釜山行》中的勾心鬥角,形成鮮明對比。

作為一部災難題材電影,《生存家庭》沒有恐慌,沒有人吃人,反而是一派祥和的畫面。

不管是男主一家,還是路人,他們沒有開掛的人生,而是生活中的你我他。

就是這種親近感,讓人容易產生代入感。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這部電影能有8.1分的原因。

災難中有溫情,溫情中有搞笑,搞笑背後還有對社會的反思。

手機黑屏了,電話盲音了,電視開不開了,汽車不能啟動了,工作不能完成了······

到最後,所有和電力沾邊的程式全都暫停了。

一天之內,人們基本回到了“說話靠吼,交通靠走”的地步。

而且家裡、超市里的食品被一掃而空,連水都給斷了。

再在城裡呆下去,恐怕得活活餓死。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離開東京,回到有山有水的農村。

真真的“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

面對此情此景,男主一家也準備離開東京。

可是,他們去哪裡呢?

鹿兒島。

孩子的外公在那裡生活,而且那裡緊鄰海邊,有取之不盡的水源。

但是剛走到機場,遇到航空管制,機場關閉了。

沒了交通工具,人力便成為香餑餑。

於是,父親便提議騎自行車到鹿兒島。

從東京到鹿兒島的距離,用一張地圖來告訴你。

這就意味著,他們騎車走到那裡至少需要兩個月。

可他們能有更好的選擇嗎?

沒有,只能靠蠻力找出路了。

可以說,男主一家自從踏上逃離之路後,就獨得上天恩寵。

上一秒還在河邊洗衣服曬太陽,下一秒就面臨風雨交加的壞天氣。

前一天還有吃有喝,明天就只能用貓糧充饑,用蓄電池補充液補充水分。

最尷尬的是,別人家逃亡像在度假。

支著遮陽棚,打牌喝茶聊段子,經常發出杠鈴般的笑聲。

而男主一家呢?

一個個耷拉著腦袋坐在路邊,吃著貓糧,滿臉灰土,簡直是大寫的“喪”。

不過生氣又能怎麼樣,自己選擇的路哭著也要走完。

離開東京時,爸爸主動承擔起了領頭羊的職責。

他安慰一家人,沒關係,只要有我在,一定不會吃苦。

結果,飛機停飛不說,價格翻倍的水和食物,都讓他只能幹瞪眼。

在轉向原始社會的過程中,爸爸純屬是打醬油的角色。

當初因為爭口氣,他執意帶著家人去大阪。

結果,來到大阪後,仍是沒電沒水。

氣的女兒直跺腳。

這時站在一邊的媽媽,看不下去了。

上前替爸爸喊冤,這二十年來他一直都是這樣,你們又不是不瞭解!

爸爸一臉懵逼地轉向老婆,這一刀補得真心疼。聽到一家人這樣評價自己,爸爸開始反思自己。

這麼多年來,他幾乎沒有真正關心過老婆孩子,對他們也不瞭解。

甚至連一點野外生存經驗都沒有。

到頭來,還要依靠老婆和孩子來尋找食物和糧食。

自從停電後,礦泉水的價錢一路飆升。

就在彈盡糧絕之際,老婆一開口就把礦泉水從2500日元砍到了600日元。

在逃亡路上,孩子們也成為獨當一面的大人。

家裡沒水沒食物了,兩個小孩子去超市採購。

自行車車胎壞了,兒子找到工具修理。

女兒也不叫苦叫累,開始學著幫媽媽做一些野外家務。

在生存技能面前,爸爸反倒成了累贅。

原來在別人眼裡他只是個不會生存不能受罪的小男人。

一對兒女的成長,更是讓他自愧不如。

於是,在末日一天天逼近的窘境裡,他終於丟掉該死的面子,變身家庭頂樑柱。

為了能給孩子要點粥喝,他“撲通”就給人跪下。

為了給家人找食物補充能量,他獨自和豬大戰300回合。

自此,從東京離開後,男主一家終於有了家的感覺。

面對困難,他們齊心協力度過難關。

面對災害,他們心平靜和的解決問題。

從東京走到鹿兒島,他們早已從“得過且過”變為“認真生活”。

而兩位家長也終於知道怎樣能成為合格的父母了。

這就是日本電影最大的魅力。

它總能看到資訊時代下潛藏的社會問題,然後用輕鬆幽默的氛圍反應出來。

《生存家族》中,電消失的設定,本來要把人逼向絕路。

但是這部電影裡,災難帶來的不是末日,而是真善美的回歸。

逃亡路上,水成為生命之源。

男主一家拿出一大筆經費,屯了好多水。

當看到路人需要用水給嬰兒喂藥,他們主動拿水給需要幫助的人。

而當男主一家需要幫助時,也會有人對他們伸出援手。

男主一家餓的快要受不了了,是鄉下農民給他們提供吃喝拉撒睡的地方。

臨走時,還送了他們滿滿一大包醃制的豬肉,希望他們能熬到鹿兒島·····

當他們被野狗逼上絕路時,是火車救了他們的性命。

車上的乘客樂呵呵的,完全不排斥他們的到來。

這和《釜山行》中的勾心鬥角,形成鮮明對比。

作為一部災難題材電影,《生存家庭》沒有恐慌,沒有人吃人,反而是一派祥和的畫面。

不管是男主一家,還是路人,他們沒有開掛的人生,而是生活中的你我他。

就是這種親近感,讓人容易產生代入感。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這部電影能有8.1分的原因。

災難中有溫情,溫情中有搞笑,搞笑背後還有對社會的反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