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節氣丨寒露,應做好的農事安排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的寒露。 “寒露”的意思是此時的氣溫比“白露”更低, 地面的露水更冷, 快要凝結成霜了。

如果說“白露”節氣標誌著炎熱向涼爽的過渡,

暑氣不曾完全消盡, 早晨可見露珠晶瑩閃光, 那麼“寒露”節氣則是天氣轉涼的象徵, 標誌著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 露珠寒光四射。 當氣候變冷時, 正是人體陽氣收斂, 陰精潛藏于內之時, 故應以保養陰精為主, 也就是說, 養生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寒露節是秋收、秋種、秋管的重要時期,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播種冬小麥的好時節。 常言道:“寒露種小麥,種一碗,收一鬥”, “晚種一天, 少收一石”。 寒露種麥要搶時早播, 達到出苗“勻、齊、壯”, 若寒露氣溫低, 光照不足, 則需要在小麥三葉期適當澆水追肥, 促進分蘖, 保證冬小麥有足夠的根系;反之, 要適當鋤劃鬆土, 防止小麥因過快生長而不能安全越冬。

2、及時採摘棉花。

只要天氣允許, 要儘快在霜前採摘棉花, 以防棉花遭霜打而降低品質, 造成減產。

3、收穫紅薯。 紅薯對霜凍十分敏感, 容易因受凍出現薯塊“硬心”現象, 導致紅薯減產, 因此要在寒露期間收穫完畢。

養生

寒露之後, 燥邪當令, 肅殺之氣明顯。 寒露雖寒, 氣候卻是一年中最為燥熱的時節, 寒露前後是秋食進補最好的時機, 對症才能下藥, 若亂食, 則傷大氣。

古人取杏仁生食, 可活血、治熱病、散體熱。 除生食三妙之餘, 佐菜還可止血、清肺, 當屬秋季第一食。

《本草綱目》提到, 蓮子平和溫良, 但清熱唯有清心蓮子, 蓮子是元氣之母,

秋燥之時食用可調養心肺。 蓮芯雖苦, 卻有清熱除煩、安神之強效, 若兩者佐食, 相得益彰。

據個人的具體情況, 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 既可補脾胃, 又能養肺潤腸, 可防治咽幹口燥等症。 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蘿蔔、冬瓜、藕、銀耳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 早餐應吃溫食, 最好喝熱藥粥, 因為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 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黃精粥等。 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食品。

調整起居 保證睡眠加強鍛煉

進入秋季後, 人們身體出汗明顯減少, 人的機體也進入休整階段, 水鹽代謝功能開始恢復平衡, 消化系統功能也日漸正常, 然而此時人們的身體卻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疲憊感,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秋乏”。 克服“秋乏”應該從調節人體節律入手, 在日常起居作息上作針對性的合理調整, 其中, 睡眠要充足, 最好比平常多睡一個小時, 同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經常泡腳 驅除寒冷促進代謝

防寒從腳部開始, 所以腳部的保暖, 就成了秋季養生的頭等大事。 涼鞋可以洗洗刷刷全部收起來了, 夏季喜歡在家光腳走來走去的人, 現在也應穿上棉襪和拖鞋。 如果想美美睡一覺, 最好用熱水泡泡腳, 暖暖和和進入夢鄉。 熱水泡腳可預防陽虛調節經絡, 既解乏又利於睡眠。 在水中加點中藥藥材, 還可以起到其它的保健作用。

熱水泡腳既可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又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 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酸痛的發生,使人精力充沛。還可改善局部血液迴圈,驅除寒冷,促進代謝,從而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但要注意防止燙傷皮膚,溫度應以40—50攝氏度,時間以半小時內為宜。同時,飯後不宜馬上泡腳,易影響消化,入睡前效果最佳。

編輯丨彥 瑩

校對丨豔 霞

終審丨一 君

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酸痛的發生,使人精力充沛。還可改善局部血液迴圈,驅除寒冷,促進代謝,從而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但要注意防止燙傷皮膚,溫度應以40—50攝氏度,時間以半小時內為宜。同時,飯後不宜馬上泡腳,易影響消化,入睡前效果最佳。

編輯丨彥 瑩

校對丨豔 霞

終審丨一 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