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高血壓患者僅有23.8%得到控制!十二指標自測高血壓離你還多遠?

10月8日是全國高血壓日, 最新調查資料顯示, 中國高血壓患者僅有23.8%血壓得到控制, 患者實際堅持用藥的平均時間僅為140-200天。 患者隨意憑感覺停藥, 給疾病控制帶來風險。

近日由中國高血壓聯盟發起的“血壓管理觀念調研“專案發佈上述調研資料。 中國高血壓聯盟主席,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王繼光教授表示:“降壓治療的關鍵是血壓達標, 達標時間也非常重要, 一個月內血壓達標者卒中、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風險顯著低於未達標者。 因此最新國內外指南明確推薦:一個月不達標應及時調整用藥。

上述調研結果發現:高血壓達成率仍然不高, 44%醫生認為自己接診的高血患者經治療後血壓達成率不足一半;患者調研則顯示, 僅有45%的患者血壓達標。

原世界高血壓聯盟主席、原中國高血壓聯盟主席,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劉力生教授表示, 近年來我國在血壓管理方面做出很多努力, 但公眾對於高血壓這個疾病認知卻仍然停留在表面,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患病, 不知道危險因素, 甚至患者對自己血壓值也不甚瞭解。

很多高血壓患者盲目相信自我感覺, 某些時段血壓下降, 就認為不用服藥。 對此, 中國高血壓聯盟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王文教授表示, 只要確診了高血壓,

無論有沒有症狀, 都要根據醫生建議按時服藥, 不能隨便停藥。

“患有高血壓後, 不控制血壓, 後果非常嚴重, (可能導致)腦卒中等嚴重疾病。 ”王繼光教授表示。

對於血壓管理, 劉力生教授認為, 必須要做的兩件事情:一是堅持服藥, 不要停藥, 二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能說有高血壓吃藥控制了, 就不注意飲食, 喝酒抽煙。 “生活方式的基礎上再加上藥物, 我覺得這是最完美的措施。 ”

認識高血壓, 首先要從認識高血壓的危險因素開始, 然後有意識地去改變可以改變的因素, 盡可能降低患高血壓病的風險。 以下是目前科學研究公認的一些危險因素, 網友可以自我檢查一下:你存在這些高血壓風險嗎?

一 遺傳因素

家族史是高血壓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研究表明, 有家族史的子女患高血壓的危險是無家族史的2倍;有家族史患者較無家族史患者發病年齡偏低, 血壓水準較高。

先天因素對高血壓的影響, 是現代醫學所不能控制的。 但目前已經有很多針對高血壓靶向基因的研究,

期望有一天基因療法能攻克高血壓的先天難題。

二 年齡

高血壓隨著年齡的增加而發病率上升, 老年人高血壓患病率普遍較高。

老年人常常合併有高血糖、高血脂等多種代謝異常, 其靶器官損傷發生率高、損傷的靶器官多、損傷程度重。 此外, 近30年我國人群心腦血管病(主要是高血壓、冠心病和腦卒中)的發病率逐年上升, 發病年齡均已提前。 因此, 對高血壓病等慢性病的早認識、早預防和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對於自身健康的維護十分必要。

三 性別

性別是影響高血壓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性別的高血壓發病率有明顯的差異。 國內外研究比較一致的發現, 45歲或50歲之前男性高血壓的發病率高於女性, 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男性比女性血壓增加快。

但更年期後, 女性增加較快, 這與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水準下降, 內分泌環境紊亂有關係。

四 超重和肥胖

超重或肥胖是國際上公認的高血壓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是目前國際上普遍採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及是否健康的方法。

體重指數計算公式:體重(kg)÷身高(m)的平方(kg/m2 )。

中國成人正常體重指數為19~24, 體重指數≥24為超重, ≥28為為肥胖。

人群中BMI每增加3, 4年內發生高血壓的風險, 男性增加50%, 女性增加57%。

此外, 身體脂肪的分佈與高血壓發生也有關。 腹部脂肪聚集越多, 血壓水準就越高。 腰圍男性≥2250px或女性≥2125px, 發生高血壓的風險是腰圍正常者的4倍以上。

五 糖尿病

許多研究表明, 糖尿病與高血壓病有關, 在治療高血壓病的同時需要對相關的臨床疾病(如糖尿病)進行適當治療。高血壓會促進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對於糖尿病伴高血壓患者,降壓治療應與降糖治療一樣重要;同時,高血壓人群也要加強對2型糖尿病的預防力度,才能有效地減輕糖尿病及高血壓的協同危害。

六 血脂水準

國內外很多研究證據表明,高血壓病患者的血脂水準普遍較高。國內研究發現,農牧區蒙古族高血壓患病的危險因素中包括高血脂,國內其他多個地區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結果。

七 飲酒

流行病學研究均證實,長期過量飲酒與高血壓的發生有關。雖然少量飲酒後短時間內血壓會有所下降,但長期少量飲酒可使血壓輕度升高,過量飲酒則使血壓明顯升高。我國的飲酒人數眾多,部分男性高血壓患者有長期飲酒的嗜好和飲烈度酒的習慣。所以,有飲酒習慣的人,應重視長期過量飲酒對血壓的影響。此外,飲酒還會降低降壓治療的療效,而過量飲酒甚至可以誘發急性腦出血或心肌梗死的發作。

八 吸煙

研究認為,吸煙引起原發性高血壓會導致肺功能下降,進而損傷右心。右心供血的右冠狀動脈亦受吸煙影響,這就可能導致高血壓的發生。也有研究表明,煙中的尼古丁能刺激心臟跳動,長期大量吸煙,可以引起小動脈持續收縮,使血壓升高。

九 不良膳食結構

高鈉、低鉀膳食 膳食結構與高血壓病密切相關。在我國高鈉、低鉀膳食是高血壓發病的最主要危險因素。研究表明,鈉鹽攝入量與血壓水準和患病率呈正相關,而鉀鹽攝入量與血壓水準呈負相關。在我國,人體攝入的約80%的鈉來自烹調用鹽或含鹽高的醃製品,因此限鹽首先要減少烹調用鹽,少食用各種鹹菜及鹽醃的食品。目前,WHO建議每人每日食鹽量應該從原來的6克減少到5克,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壓。

高油、高脂飲食 對於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來講,膳食因素是能自我控制的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合理膳食有利於血壓調節;相反,膳食結構不合理、攝入高能量、高脂肪和高鹽的膳食,可增加超重、肥胖、糖尿病、血脂異常的發生率,間接導致高血壓的發生。而合理的膳食結構應該以五穀果蔬的素食為主。因為飲食纖維影響飽感和降低能量攝入,這樣通過體重降低可以降低血壓。此外,補充適量優質蛋白質也能降低高血壓的發病率,因此建議改善動物性食物結構,減少含脂肪高的豬肉,增加含蛋白質較高而脂肪較少的禽類及魚類。

十 缺乏體力活動

缺乏體力活動,也是高血壓發病的顯著危險因素。一項研究發現,進行恰當的體育鍛煉干預(如散步、爬樓梯等),鍛煉組與不鍛煉組比,收縮壓和舒張壓都有所下降。

還有研究報導,鍛煉結合熱量控制能降低白天血壓,在降低夜間血壓和24h血壓方面也有協同作用。體育鍛煉結合其他生活方式改善,對於高血壓預防有積極的效應。在降低血壓方面,中等強度的鍛煉就足夠,關鍵在於鍛煉的持之以恆,不能間斷。

十一 睡眠障礙或不足

睡眠障礙 近幾年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與高血壓病的關係引起了關注。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是指熟睡後呼吸每次會停止三十秒以上,然後接著呼吸,每晚停頓很多次。有這種情況的患者,應該引起注意,及時就醫,查明是中樞性的,還是阻塞性引起的,及早醫治。

睡眠不足 一項來自美國的健康營養調查發現,睡眠減少可能是高血壓的一個危險因素,中青年人尤為重要:年齡在32~59歲,睡眠每晚<5h,高血壓的患病率為24%,而睡眠在7~8h僅為12%,說明睡眠較少有增加高血壓的危險;而在60~86歲的中老年人則沒有發現。所以,對於中青年人,少熬夜,少應酬,保持充足的睡眠對預防高血壓是有幫助的。

十二 精神緊張

抑鬱 許多研究發現,抑鬱在高血壓病的發病中有間接的行為學以及直接的病理生理學影響。首先有抑鬱情緒的個體,會有更多的不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例如抽煙,酗酒等,而不良生活方式又與高血壓的發生有關,這類人群高血壓治療的依從性也較差;從病理生理學角度看,抑鬱與血壓的相互關係可能與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張力平衡失調有關。

焦慮 焦慮情緒與高血壓病之間也存在一定關聯。明顯的焦慮情緒是高血壓發生發展的一個獨立的預警因素,並可影響降壓藥物的療效。焦慮因素參與高血壓的發病,可能是由於刺激神經釋放的兒茶酚胺上升,因而表現為間歇性竇速或高血壓。(本文綜合澎湃新聞網、健康時報網)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健康時報大夫說微信。微信關注方式:搜索“大夫說官微”

在治療高血壓病的同時需要對相關的臨床疾病(如糖尿病)進行適當治療。高血壓會促進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對於糖尿病伴高血壓患者,降壓治療應與降糖治療一樣重要;同時,高血壓人群也要加強對2型糖尿病的預防力度,才能有效地減輕糖尿病及高血壓的協同危害。

六 血脂水準

國內外很多研究證據表明,高血壓病患者的血脂水準普遍較高。國內研究發現,農牧區蒙古族高血壓患病的危險因素中包括高血脂,國內其他多個地區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結果。

七 飲酒

流行病學研究均證實,長期過量飲酒與高血壓的發生有關。雖然少量飲酒後短時間內血壓會有所下降,但長期少量飲酒可使血壓輕度升高,過量飲酒則使血壓明顯升高。我國的飲酒人數眾多,部分男性高血壓患者有長期飲酒的嗜好和飲烈度酒的習慣。所以,有飲酒習慣的人,應重視長期過量飲酒對血壓的影響。此外,飲酒還會降低降壓治療的療效,而過量飲酒甚至可以誘發急性腦出血或心肌梗死的發作。

八 吸煙

研究認為,吸煙引起原發性高血壓會導致肺功能下降,進而損傷右心。右心供血的右冠狀動脈亦受吸煙影響,這就可能導致高血壓的發生。也有研究表明,煙中的尼古丁能刺激心臟跳動,長期大量吸煙,可以引起小動脈持續收縮,使血壓升高。

九 不良膳食結構

高鈉、低鉀膳食 膳食結構與高血壓病密切相關。在我國高鈉、低鉀膳食是高血壓發病的最主要危險因素。研究表明,鈉鹽攝入量與血壓水準和患病率呈正相關,而鉀鹽攝入量與血壓水準呈負相關。在我國,人體攝入的約80%的鈉來自烹調用鹽或含鹽高的醃製品,因此限鹽首先要減少烹調用鹽,少食用各種鹹菜及鹽醃的食品。目前,WHO建議每人每日食鹽量應該從原來的6克減少到5克,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壓。

高油、高脂飲食 對於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來講,膳食因素是能自我控制的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合理膳食有利於血壓調節;相反,膳食結構不合理、攝入高能量、高脂肪和高鹽的膳食,可增加超重、肥胖、糖尿病、血脂異常的發生率,間接導致高血壓的發生。而合理的膳食結構應該以五穀果蔬的素食為主。因為飲食纖維影響飽感和降低能量攝入,這樣通過體重降低可以降低血壓。此外,補充適量優質蛋白質也能降低高血壓的發病率,因此建議改善動物性食物結構,減少含脂肪高的豬肉,增加含蛋白質較高而脂肪較少的禽類及魚類。

十 缺乏體力活動

缺乏體力活動,也是高血壓發病的顯著危險因素。一項研究發現,進行恰當的體育鍛煉干預(如散步、爬樓梯等),鍛煉組與不鍛煉組比,收縮壓和舒張壓都有所下降。

還有研究報導,鍛煉結合熱量控制能降低白天血壓,在降低夜間血壓和24h血壓方面也有協同作用。體育鍛煉結合其他生活方式改善,對於高血壓預防有積極的效應。在降低血壓方面,中等強度的鍛煉就足夠,關鍵在於鍛煉的持之以恆,不能間斷。

十一 睡眠障礙或不足

睡眠障礙 近幾年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與高血壓病的關係引起了關注。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是指熟睡後呼吸每次會停止三十秒以上,然後接著呼吸,每晚停頓很多次。有這種情況的患者,應該引起注意,及時就醫,查明是中樞性的,還是阻塞性引起的,及早醫治。

睡眠不足 一項來自美國的健康營養調查發現,睡眠減少可能是高血壓的一個危險因素,中青年人尤為重要:年齡在32~59歲,睡眠每晚<5h,高血壓的患病率為24%,而睡眠在7~8h僅為12%,說明睡眠較少有增加高血壓的危險;而在60~86歲的中老年人則沒有發現。所以,對於中青年人,少熬夜,少應酬,保持充足的睡眠對預防高血壓是有幫助的。

十二 精神緊張

抑鬱 許多研究發現,抑鬱在高血壓病的發病中有間接的行為學以及直接的病理生理學影響。首先有抑鬱情緒的個體,會有更多的不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例如抽煙,酗酒等,而不良生活方式又與高血壓的發生有關,這類人群高血壓治療的依從性也較差;從病理生理學角度看,抑鬱與血壓的相互關係可能與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張力平衡失調有關。

焦慮 焦慮情緒與高血壓病之間也存在一定關聯。明顯的焦慮情緒是高血壓發生發展的一個獨立的預警因素,並可影響降壓藥物的療效。焦慮因素參與高血壓的發病,可能是由於刺激神經釋放的兒茶酚胺上升,因而表現為間歇性竇速或高血壓。(本文綜合澎湃新聞網、健康時報網)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健康時報大夫說微信。微信關注方式:搜索“大夫說官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