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十一都沒有回家”,可是親情在現實面前又算得了什麼呢?

今年十一連著中秋, 長達八天的假期也讓不少人踏上了或旅遊或返鄉的路, 小編屬於回鄉序列;

剛好表妹十一生了孩子, 小編連同媽媽一起去探望, 順便把已經在醫院照顧了女兒一夜的姨媽送回家;

路上, 姨媽落寞地說了一句“XX(姨媽的兒子, 在省會城市讀大二)十一都沒有回家, 說是買不到火車票。 ”

“腦殘”的小編脫口而出“為什麼要回家, 回家幹嘛。 ”

說完就想扇自己一巴掌, 因為這種狀態, 沒有任何一個人做錯, 只是現實殘酷;

圖片來源於全景網

01

表弟不願意回家, 從年輕人的角度, 小編還是可以理解的:

家在鄉下, 回家沒網沒WIFI, 因為鄉村在修路, 出行很不方便, 回家基本只能屋裡蹲;

小編家鄉民營經濟很發達, 父母基本都在企業打工, 這類企業的工人都是三班倒加全年午休;

什麼端午、清明、國慶這類假期, 對那裡的人來說只是一個日期而已;

姨媽家一兒一女,

兒子還未成年, 為了子女的未來, 姨媽姨父基本是超負荷工作;

除做工廠的工作外, 姨媽姨父還在外面打零工, 一天工作時間都在12個小時以上, 回家只能倒頭就睡;

表弟回家, 除了一個冷鍋冷灶, 連父母的面估計都很難碰上;

圖片來源於網路

媽媽說, 姨媽家裡還有個奶奶能給他做飯吃, 小編不禁反問一句:“他回家只是為了吃飯麼?”

與家裡的冷鍋冷灶相比, 大學城豐富的生活明顯更有吸引力, 即使回家的高鐵只要20分鐘, 即使一天幾十趟高鐵、動車, 幾十趟客車, 表弟還是選擇不回家;

02

表弟的感受, 小編也經歷過:

由於工作關係, 只有雙休及假日期間才能回家, 可是一回到家, 也是個冷鍋冷灶;

父母都是三班倒的工作, 父母不是在上班就是上完夜班在補覺, 補完覺父母匆忙趴一口飯就上班去了;

小編即使回了家, 家裡仍然冷冷清清, 有的時候一個雙休日, 竟碰不上父母一面;

父母希望子女回家, 子女想回家陪伴父母, 但是在現實面前, 親情實在是第一個被捨棄的對象;

十一看到新聞, 女兒回家希望和父親吃個團圓飯, 但是因為父親在農場上打工, 一天都不得空, 女兒在家呆了幾天, 一頓團圓飯都沒吃上;

也許會有人說, 那就請個幾天假吧, 不能為了錢不和親人團聚吧?

可是現實的情況是, 如果請假了, 這份工作你可能後面再也得不到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

03

上述的例子, 姨媽姨父沒錯, 表弟也沒有錯, 大家都沒有錯, 只是現實殘酷;

那些父母工作不錯, 退休後退休金體面的家庭也許不能理解這樣的情況, 但是小編想說, 這就是我們那邊的現實;

家鄉還是屬於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 大部分父母輩的人都有養老保險;

但是微薄的養老保險不足以應付養老的開支, 就算以後想住養老院, 一個月的退休金還不夠付養老院的錢;

於是普遍的情況就是, 在幹得動、還有得幹的的前提下, 大家還是拼命幹活;

也許是想多積攢一點養老的本錢, 也許想減輕點子女養老的負擔, 存摺上的錢才是安全感的來源;

只是在這樣的情況下, 親情就變成了被捨棄的物件;

圖片來源於網路

04

闔家歡樂共度國慶、中秋的情形,在小編的家鄉實在是太少太少;

不是不愛家人,而是在現實面前,親情只能被放棄;

翻開十一期間的新聞,都是堵車的、堵人的新聞,似乎沒有人關注到這類現象;

但是小編想說,像這種不能團圓的家庭應該也不在少數;

這是一種被迫的無奈,希望隨著祖國的發展,每個家庭都能歡歡樂樂地團圓過節。

圖片來源於網路

04

闔家歡樂共度國慶、中秋的情形,在小編的家鄉實在是太少太少;

不是不愛家人,而是在現實面前,親情只能被放棄;

翻開十一期間的新聞,都是堵車的、堵人的新聞,似乎沒有人關注到這類現象;

但是小編想說,像這種不能團圓的家庭應該也不在少數;

這是一種被迫的無奈,希望隨著祖國的發展,每個家庭都能歡歡樂樂地團圓過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