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音樂背後的心理學,原來音樂不是隨便聽的,音樂也分好壞

【自知011:音樂心理學之我們該聽何樣的音樂?】

孔子在齊國聽到《韶樂》, 食肉三月不覺肉味, 沒想到如此迷人的音樂會出現在那個時代。

詩經裡也有“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的唱詞, 那個時代, 音樂之風就開始盛行了。

從古代的絲竹琴瑟之音, 到現代的搖滾、rap, 都是音樂, 都曾經佔據著人們的耳朵。

到底我們該聽何樣的音樂呢?什麼樣的音樂才會起到心靈的潤滑劑的作用呢?什麼樣的音樂千萬聽不得屬於靡靡之音呢?音樂又有哪些特殊之效果呢?音樂的心理學問其實非常高深,

且聽我慢慢道來。

音樂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最具普遍性以及感染力的形式之一。 不管是中國古代, 還是西方, 先賢們對音樂的描繪已經出神入化。 孔子說:“三月不知肉味, 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柏拉圖說:“音樂的節奏可以進入到我們靈魂的深處”。 一首好聽的歌, 足以讓我們瞬間安靜, 全神貫注享受音樂帶來的“獎賞”, 仿佛, 這個世界定格在此刻, 哪管春夏和秋冬。

音樂好聽, 為什麼好聽?為什麼會因此著迷?音樂的魔力自古有之, 從我國的宮商角徵羽五聲音階, 到西方的七聲音階, 音樂讓人賞心悅目, 並給大家帶來聽覺的享受。 然而, 直到過去的幾十年裡,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 神經科學也隨之突飛猛進, 科學家們為我們揭開了音樂好聽的“驚天”秘密, 科學家經過堅持不懈地多方努力, 終於發現聆聽音樂可以啟動大腦的獎賞回路, 讓人通過聽音樂獲得愉悅感。

在本書的其他章節,

我會專門闡述大腦的獎賞機制, 本書只著重闡述音樂和獎賞回路的關聯。 據科學家觀測, 大多數人是可以從音樂當中獲得愉悅感的, 音樂會直接刺激大腦中的多巴胺系統發生作用, 當我們聽音樂時, 腹側和北側紋狀體(大腦獎賞回路區域)都會分泌多巴胺, 並且, 音樂越是好聽, 越是聽到喜歡的音樂, 多巴胺的分泌就越多, 愉悅感也隨之俞強。

生活在西伯利亞的土著部落, 他們相信撒滿(巫醫)可以通靈治病, 撒滿乞求神靈通靈的方法非常特別而簡單, 那就是帶有舞蹈形式的原始音樂。 通靈活動開始, 部族裡的男女老少們, 在撒滿的帶領下, 集體跳舞唱歌, 一起瘋狂, 同時也敲鼓和演奏當地的民間樂器。 這樣的儀式一般會持續數天數夜, 到了最後幾乎所有人都會嗨起來, 集體進入一種催眠狀態, 許多人竟然可以跪倒或跳躍到火堆裡渾然不覺。 可見, 音樂的魔力是何等巨大。

再舉個現代的例子, 本人親身參加過一次“分時度假”的推廣活動, 一進現場就被低音炮凸顯的音樂轟鳴和節奏給虐俘了, 差點就衝動簽約。還有每當參加那種產品推薦會和新品發佈會,都會被那種直擊心靈的音樂給衝擊到。音樂的魔力可以用來治癒心靈,也可以來征服心靈,所以,也需要我們好好把控音樂,否則,也會被音樂牽著鼻子走。

有意思的是,這種獎賞回路與性愛的獎賞機制是完全共用的,我會在專門的章節談到性愛與獎賞回路。同時,大腦中的這個獎賞回路還對美食、成功、獲取金錢、得到權力、升職、審美等具體的或抽象的都有效。不過,這個獎賞回路在處理美食和性愛等生存層面的行為時,是直接獎賞,直接作用。也能處理基於學習基礎之上的但與生理性獎賞息息相關的行為,諸如獲取金錢和得到權力等,但這些屬於次級獎賞。讓科學家驚喜的是,獎賞回路竟然可以作用於抽象的審美活動,諸如音樂和美術。聽到好聽的音樂和欣賞到精美的圖片以及書畫作品,都會啟動大腦的獎賞機制,多巴胺悄悄分泌,快樂油然而生。

略為不幸的是,竟然存在“音樂快感缺乏症”,有一小部分無論聽到什麼樣的音樂,都不會覺得美妙,他們會一直以為是噪音。如果你還可以從音樂當中獲得快感,那麼恭喜你,你是多麼幸運。因為,目前這種音樂快感缺乏症,科學界尚是難題,是否可以通過訓練來恢復和獲取這種“獎賞”尚不可知。而且,是否還會影響到諸如“性愛快感”、“繪畫快感”、“美食快感”、“閱讀快感”等,尚不可知。要回答這些問題,還需要科學家們繼續求索。

音樂除了好聽,還可以有諸多作用,比方說治療作用。

亞里斯多德說過:“情緒失控的人一旦聽了令人心醉神迷的音樂之後,就會神一般好轉”,畢達哥拉斯(古希臘哲學家)也說過:“用音樂的某些旋律和節奏可以教育人、治療人,人的脾氣和情欲都可以得到治療”。看來,古之聖賢早就知道如何利用音樂來做更多的事情,為人類做更多的服務。根據有關記載,大作曲家巴赫曾經為一位伯爵創作了30首功能性的音樂作品,竟然治好了伯爵多年的失眠症。

話說在二戰時期,一所野戰醫院,生活和環境都非常糟糕,缺醫少藥,傷病們的情緒低落到了極點。突然,有人吹起來口琴,簡單明快的音樂,清脆而響亮,很多士兵的情緒很快就穩定下來。

看來,音樂對於情緒的穩定和疏導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言語,有時候是蒼白的,不如音樂那樣直入心靈。

大家應該都有看過《泰坦尼克號》這個電影吧,最後整艘船斷成了兩截,即將完全傾覆的時刻,我們還看到樂手們拉起了小提琴,在安靜的音樂裡,大部分人從靈魂那端進入另一個世界,這是功德無量的事情啊!音樂,隨時隨地,魔力無邊。

音樂還可以帶給我們無窮無盡的靈感,每當悠揚的音樂響起,獎賞機制啟動,多巴胺分泌,快感充盈著心身,人的靈感就像被啟動的電路,瞬間在腦海裡穿行,歡騰雀躍。各種奇思妙想和頓悟,爭先恐後鑽出來向主人領賞。以我本人為例,我曾經帶著耳機聽著音樂,好像是紅樓夢的全曲,用時20天寫完一部20萬字的長篇小說《愛在別處》,保持每天一萬字的速度進行著,文思泉湧,一直到完稿。多年來,我保持聽著音樂快走,快走停止後立即寫一篇文章的習慣,我發現,只要遠離了音樂,靈感就沒有那麼靈驗了。

還有優美的音樂可以帶給人身心俱健康,不僅是心靈的陶冶,還有身體的健康。醫學界通過臨床試驗認定,音樂對放鬆身心、振作精神、促進睡眠、改善抑鬱等有實際效果,在生理上,音樂還可以引起呼吸、血壓、心跳以及血液流量等的變化,經常聽音樂對神經性胃炎、高血壓、風濕性關節炎、消化不良等身體疾病有實際效果。

說到這裡不得不再提及一個小小的遺憾,那就是,不是所有的音樂都對我們有益,世間確實存在類似“靡靡之音”這樣的負能量音樂。對於這樣的音樂,我們要立即遠離之,判斷標準非常簡單,那就是好聽不好聽,不好聽的音樂立即關停。還有就是,所謂好聽不一定適應每個人,有些人覺得好聽,可有些人覺得難聽。這又是為什麼呢?

太有意思的話題了,且聽我慢慢說。

首先,我們得搞明白好音樂為什麼好聽不不只是啟動了大腦的獎賞回路,還有,人體為什麼會在特定的音樂環境中產生反應?醫學界研究人士認為,這與人體細胞本身的節奏有密切的關係。當人體細胞的震動與外部節奏協調時,人就有舒暢的感覺。也就是所謂的共鳴現象產生了。不管我們聽到的屬於多少節拍多少八度的音樂,好聽的音樂節奏,一定是和我們本身的細胞有共振現象存在的。據科學家研究,有一些類型的音樂竟然還可以刺激身體細胞釋放出一種被稱作身體的天然鴉片的內啡肽分泌,內啡肽可以讓我們的身體暫時鬆弛從而達到舒緩疼痛的效果。這和我們爬山、跑步、快走、游泳後出現的內啡肽分泌現象是一樣一樣的。

所謂負能量的音樂,就是沒法雜音,是毫無章法,沒有旋律感的聲音組合,強和弱完全無章法,關鍵是沒法和人體的細胞發生共鳴,也沒法激發大腦的獎賞回路。

現在我來說說中國古代的五音階:宮、商、角、徵、羽,正好與五行裡的金、木、水、火、土一一對應。“宮”對應“土”,如大地般宏偉寬廣,可入“脾”;“商”對應“金”,清淨而肅穆,可入“肺”;“角”對應“木”,踏實沉重,可入“肝”;“徽”對應“火”,徵音屬“火”,可入“心”;“羽”對應“水”,羽音屬“水”,可入“腎”。五音和五臟這兩個看似截然不同的概念,經由“五行”而彼此產生作用。通過五音,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他們根據千百年的經驗就總結出來這麼一套行之有效的音樂體系來,實在是高明。

那要怎麼要去選擇適合自己聽的音樂呢?

根據西方的原理,需要選擇一個恰當的音樂環境,如聽交響樂得去音樂大廳,這就是為什麼西方的奧地利維也納會出現金色大廳的原因。在中國,則更有文化底蘊,我們的五階音樂直接對應身體的五臟六腑,根據個人的不同體質去選取就好了。如“火”型體質就多聽“水”樂來克服浮躁的情緒,相反,“水”型體質宜聽“火”樂以增強腎功能。至於是你屬於何種體質,你自己一定要弄清楚,在以後的章節裡也會闡述到,此處不贅述。

那我們該聽哪些音樂呢?

首先是古典音樂,幾乎被公認,古典音樂大多旋律感強,符合身體細胞的震動,節奏一致。舒伯特的音樂能助失眠者入睡,巴赫音樂可減輕消化不良,莫札特音樂能減輕風濕性關節炎的疼痛感。也有的說,莫札特的音樂可以起到消除疲勞、重振精神的作用。也就是說,莫札特的音樂可以起到消除疲勞、重振精神的作用。還有人認為聽搖滾音樂可以治療感冒等神奇說法。

如果你是東方人種,一定多聽五音階音樂,數千年的文明沉澱帶來的音樂,和我們的身體是高度關聯的,所謂天人合一是也。孔子在那個時代聽到美妙的音樂都會三月不知肉味,何況幾千年後的文明社會呢?當然,我們也要遠離那些讓人頹廢的靡靡之音,文明的背後往往也隱藏著糟粕。

還有,對於現代音樂,一定擦亮自己的眼睛,高度甄別,可以這麼說,現代音樂發展過快,過度膨脹達到氾濫的狀態。在魚龍混雜的音樂環境裡,要想聽到一首好曲,的確頗費周折。好聽的音樂與形式無關,饒舌,說唱,搖滾,古典、流行……怎麼分類都有好聽的歌曲,也都存在大量垃圾音樂。尤其是通俗唱法的音樂,更加是垃圾橫行,是個小明星都在那裡瞎唱瞎作詞作曲,完全不顧音樂的本身尊嚴。我的觀點是,會作曲會唱歌的人不一定懂音樂,不懂音樂的人一定不會奉獻走心的音樂。國內歌手楊坤號稱走心歌手,我贊同這種說法,至於他的歌是否全部走心不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他意識到了音樂的本尊,這難能可貴。

本章重點:

1.音樂可以啟動大腦的獎賞機制,激發獎賞回路起作用,快樂激素多巴胺分泌,快樂和快感產生。

2. 人體為什麼會在特定的音樂環境中產生反應?醫學界研究人士認為,這與人體細胞本身的節奏有密切的關係。當人體細胞的震動與外部節奏協調時,人就有舒暢、愉悅的感覺。

3.多聽古典音樂有益於身心健康,古典音樂是被國際公認的具有各種治療效果的音樂。

4.多聽中國古代的五階音樂,它和五臟對應,天人合一,和各自的體質匹配好了,將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能量。

5.少聽現代的粗糙的流行音樂,現代音樂大多流於形式不是真正的音樂,儘量少聽。

特別聲明:本文為劉燁原創,摘選自《自知心理學》,本文部分內容參考過網路資料,如有不妥請指正。

差點就衝動簽約。還有每當參加那種產品推薦會和新品發佈會,都會被那種直擊心靈的音樂給衝擊到。音樂的魔力可以用來治癒心靈,也可以來征服心靈,所以,也需要我們好好把控音樂,否則,也會被音樂牽著鼻子走。

有意思的是,這種獎賞回路與性愛的獎賞機制是完全共用的,我會在專門的章節談到性愛與獎賞回路。同時,大腦中的這個獎賞回路還對美食、成功、獲取金錢、得到權力、升職、審美等具體的或抽象的都有效。不過,這個獎賞回路在處理美食和性愛等生存層面的行為時,是直接獎賞,直接作用。也能處理基於學習基礎之上的但與生理性獎賞息息相關的行為,諸如獲取金錢和得到權力等,但這些屬於次級獎賞。讓科學家驚喜的是,獎賞回路竟然可以作用於抽象的審美活動,諸如音樂和美術。聽到好聽的音樂和欣賞到精美的圖片以及書畫作品,都會啟動大腦的獎賞機制,多巴胺悄悄分泌,快樂油然而生。

略為不幸的是,竟然存在“音樂快感缺乏症”,有一小部分無論聽到什麼樣的音樂,都不會覺得美妙,他們會一直以為是噪音。如果你還可以從音樂當中獲得快感,那麼恭喜你,你是多麼幸運。因為,目前這種音樂快感缺乏症,科學界尚是難題,是否可以通過訓練來恢復和獲取這種“獎賞”尚不可知。而且,是否還會影響到諸如“性愛快感”、“繪畫快感”、“美食快感”、“閱讀快感”等,尚不可知。要回答這些問題,還需要科學家們繼續求索。

音樂除了好聽,還可以有諸多作用,比方說治療作用。

亞里斯多德說過:“情緒失控的人一旦聽了令人心醉神迷的音樂之後,就會神一般好轉”,畢達哥拉斯(古希臘哲學家)也說過:“用音樂的某些旋律和節奏可以教育人、治療人,人的脾氣和情欲都可以得到治療”。看來,古之聖賢早就知道如何利用音樂來做更多的事情,為人類做更多的服務。根據有關記載,大作曲家巴赫曾經為一位伯爵創作了30首功能性的音樂作品,竟然治好了伯爵多年的失眠症。

話說在二戰時期,一所野戰醫院,生活和環境都非常糟糕,缺醫少藥,傷病們的情緒低落到了極點。突然,有人吹起來口琴,簡單明快的音樂,清脆而響亮,很多士兵的情緒很快就穩定下來。

看來,音樂對於情緒的穩定和疏導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言語,有時候是蒼白的,不如音樂那樣直入心靈。

大家應該都有看過《泰坦尼克號》這個電影吧,最後整艘船斷成了兩截,即將完全傾覆的時刻,我們還看到樂手們拉起了小提琴,在安靜的音樂裡,大部分人從靈魂那端進入另一個世界,這是功德無量的事情啊!音樂,隨時隨地,魔力無邊。

音樂還可以帶給我們無窮無盡的靈感,每當悠揚的音樂響起,獎賞機制啟動,多巴胺分泌,快感充盈著心身,人的靈感就像被啟動的電路,瞬間在腦海裡穿行,歡騰雀躍。各種奇思妙想和頓悟,爭先恐後鑽出來向主人領賞。以我本人為例,我曾經帶著耳機聽著音樂,好像是紅樓夢的全曲,用時20天寫完一部20萬字的長篇小說《愛在別處》,保持每天一萬字的速度進行著,文思泉湧,一直到完稿。多年來,我保持聽著音樂快走,快走停止後立即寫一篇文章的習慣,我發現,只要遠離了音樂,靈感就沒有那麼靈驗了。

還有優美的音樂可以帶給人身心俱健康,不僅是心靈的陶冶,還有身體的健康。醫學界通過臨床試驗認定,音樂對放鬆身心、振作精神、促進睡眠、改善抑鬱等有實際效果,在生理上,音樂還可以引起呼吸、血壓、心跳以及血液流量等的變化,經常聽音樂對神經性胃炎、高血壓、風濕性關節炎、消化不良等身體疾病有實際效果。

說到這裡不得不再提及一個小小的遺憾,那就是,不是所有的音樂都對我們有益,世間確實存在類似“靡靡之音”這樣的負能量音樂。對於這樣的音樂,我們要立即遠離之,判斷標準非常簡單,那就是好聽不好聽,不好聽的音樂立即關停。還有就是,所謂好聽不一定適應每個人,有些人覺得好聽,可有些人覺得難聽。這又是為什麼呢?

太有意思的話題了,且聽我慢慢說。

首先,我們得搞明白好音樂為什麼好聽不不只是啟動了大腦的獎賞回路,還有,人體為什麼會在特定的音樂環境中產生反應?醫學界研究人士認為,這與人體細胞本身的節奏有密切的關係。當人體細胞的震動與外部節奏協調時,人就有舒暢的感覺。也就是所謂的共鳴現象產生了。不管我們聽到的屬於多少節拍多少八度的音樂,好聽的音樂節奏,一定是和我們本身的細胞有共振現象存在的。據科學家研究,有一些類型的音樂竟然還可以刺激身體細胞釋放出一種被稱作身體的天然鴉片的內啡肽分泌,內啡肽可以讓我們的身體暫時鬆弛從而達到舒緩疼痛的效果。這和我們爬山、跑步、快走、游泳後出現的內啡肽分泌現象是一樣一樣的。

所謂負能量的音樂,就是沒法雜音,是毫無章法,沒有旋律感的聲音組合,強和弱完全無章法,關鍵是沒法和人體的細胞發生共鳴,也沒法激發大腦的獎賞回路。

現在我來說說中國古代的五音階:宮、商、角、徵、羽,正好與五行裡的金、木、水、火、土一一對應。“宮”對應“土”,如大地般宏偉寬廣,可入“脾”;“商”對應“金”,清淨而肅穆,可入“肺”;“角”對應“木”,踏實沉重,可入“肝”;“徽”對應“火”,徵音屬“火”,可入“心”;“羽”對應“水”,羽音屬“水”,可入“腎”。五音和五臟這兩個看似截然不同的概念,經由“五行”而彼此產生作用。通過五音,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他們根據千百年的經驗就總結出來這麼一套行之有效的音樂體系來,實在是高明。

那要怎麼要去選擇適合自己聽的音樂呢?

根據西方的原理,需要選擇一個恰當的音樂環境,如聽交響樂得去音樂大廳,這就是為什麼西方的奧地利維也納會出現金色大廳的原因。在中國,則更有文化底蘊,我們的五階音樂直接對應身體的五臟六腑,根據個人的不同體質去選取就好了。如“火”型體質就多聽“水”樂來克服浮躁的情緒,相反,“水”型體質宜聽“火”樂以增強腎功能。至於是你屬於何種體質,你自己一定要弄清楚,在以後的章節裡也會闡述到,此處不贅述。

那我們該聽哪些音樂呢?

首先是古典音樂,幾乎被公認,古典音樂大多旋律感強,符合身體細胞的震動,節奏一致。舒伯特的音樂能助失眠者入睡,巴赫音樂可減輕消化不良,莫札特音樂能減輕風濕性關節炎的疼痛感。也有的說,莫札特的音樂可以起到消除疲勞、重振精神的作用。也就是說,莫札特的音樂可以起到消除疲勞、重振精神的作用。還有人認為聽搖滾音樂可以治療感冒等神奇說法。

如果你是東方人種,一定多聽五音階音樂,數千年的文明沉澱帶來的音樂,和我們的身體是高度關聯的,所謂天人合一是也。孔子在那個時代聽到美妙的音樂都會三月不知肉味,何況幾千年後的文明社會呢?當然,我們也要遠離那些讓人頹廢的靡靡之音,文明的背後往往也隱藏著糟粕。

還有,對於現代音樂,一定擦亮自己的眼睛,高度甄別,可以這麼說,現代音樂發展過快,過度膨脹達到氾濫的狀態。在魚龍混雜的音樂環境裡,要想聽到一首好曲,的確頗費周折。好聽的音樂與形式無關,饒舌,說唱,搖滾,古典、流行……怎麼分類都有好聽的歌曲,也都存在大量垃圾音樂。尤其是通俗唱法的音樂,更加是垃圾橫行,是個小明星都在那裡瞎唱瞎作詞作曲,完全不顧音樂的本身尊嚴。我的觀點是,會作曲會唱歌的人不一定懂音樂,不懂音樂的人一定不會奉獻走心的音樂。國內歌手楊坤號稱走心歌手,我贊同這種說法,至於他的歌是否全部走心不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他意識到了音樂的本尊,這難能可貴。

本章重點:

1.音樂可以啟動大腦的獎賞機制,激發獎賞回路起作用,快樂激素多巴胺分泌,快樂和快感產生。

2. 人體為什麼會在特定的音樂環境中產生反應?醫學界研究人士認為,這與人體細胞本身的節奏有密切的關係。當人體細胞的震動與外部節奏協調時,人就有舒暢、愉悅的感覺。

3.多聽古典音樂有益於身心健康,古典音樂是被國際公認的具有各種治療效果的音樂。

4.多聽中國古代的五階音樂,它和五臟對應,天人合一,和各自的體質匹配好了,將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能量。

5.少聽現代的粗糙的流行音樂,現代音樂大多流於形式不是真正的音樂,儘量少聽。

特別聲明:本文為劉燁原創,摘選自《自知心理學》,本文部分內容參考過網路資料,如有不妥請指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