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共用醫院”發展的暢想和短期風險

共用經濟是現在熱門的話題, 從共用單車到共用雨傘, 最近又出現了一個新名詞“共用醫院”。 近日全國首家“共用醫院”落戶杭州, 浙江省衛計委批復同意了杭州江幹全程國際Medical Mall的醫療資源分享模式, 允許杭州全程健康醫療門診部為入駐全程國際MedicalMall的其他醫療機構提供檢驗、病理、超聲、醫學影像、醫技科室及藥房、手術室等共用服務。 同一時間騰訊控股的企業“企鵝醫生”已在北京、成都、深圳三座城市落地, 春雨醫生也與河北燕達醫院共建互聯網診療平臺。

然而“共用醫院”並非新鮮事物, 2017年8月10日衛計委例行發佈會上就對“香港診所大樓”模式進行了肯定。

早在70年代的時候, 香港的就醫的習慣和現在的大陸類似, 人們生病習慣到公立醫院去診治。 公立醫院雖然價格便宜, 但是等候時間相對較長。 為了滿足人們對於就醫時間和環境更高的需求, 一批醫生陸續從公立醫院走出來進行自由執業, 經過30年的發展, 逐漸的形成了所謂的“診所大樓”。

“診所大樓”的核心是為現有醫療市場中更高的需求提供補充, 而“共用醫院”的出現僅為一個開始。 “共用醫院”可以利用價格杠杆, 減輕公立醫院的人流壓力, 同時為醫生提供了流動的管道, 降低了醫生脫離公立醫院“創業”的風險。 短期來說, “共用醫院”最大的風險在於醫療行為和醫療事故的責權風險以及經營成本的風險。 在新的模式下, 醫療行為的風險責任如何劃分, 是關係到這種模式是否能長期運營的基礎, 這方面的風險管理和防範有香港“診所大樓””幾十年成熟經驗可以借鑒。 另外, 該模式的經營風險也是關係到該模式是否能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醫生從離開公立醫院, 醫生的身份就不僅是醫生, 還應兼具“管理者”的身份, 除了為病人看病治病以外, 還需要考慮診所的經營、管理的一系列問題。 與此同時, 對於“共用醫院”來說經營成本也是該模式能否持續的關鍵因素。

這一新模式的出現, 如能順利快速發展, 在未來將改變醫藥終端的商業格局。 進駐的醫生生存和發展的關鍵看醫生在患者心中的品牌和口碑, 只有具有良好口碑的醫生才能吸引患者花更高的價格來就診。 因此未來, 有可能患者流的模式會從以醫院為中心向以醫生為中心轉變, 從而導致藥品、器械等終端銷售格局的改變。

另外支撐該模式發展的核心因素除了醫生的自由流動以外,

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為支付的補充。 社保能夠基本覆蓋在公立醫院就診的支出, 但是在公立醫院以外, 則需要商業保險的補充, 因此“共用醫院”創新的終極目標應該是類似美國凱撒醫療集團的健康維護組織(HMO)模式。 凱撒模式絕不是簡單的“醫療+保險+互聯網”, 經過近70年的發展, 凱撒醫療實現了患者、醫生、醫療機構、保險機構的整合, 建立了凱撒保險、凱撒醫院和醫生集團的閉環醫療體系, 實現了利益共用。

“共用醫院”出現以後, 其在國內如何推廣和發展?桑葛石將持續關注。

(桑葛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