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贈書|《瘋狂成癮者》

活動規則
1.留言喜歡此書的理由發給小編, 字數超過10個漢字。

2.時間至1日12點截止。

3.小編會挑選出5名幸運用戶, 每人可獲得樣書一本

我們很容易陷入這樣的迴圈:渴望自己所沒有的事物, 追尋它, 用盡或失去它, 然後愈發渴望它。 這種迴圈是一切成癮的根源——對藥物、性、愛情、香煙、肥皂劇、財富和智慧上癮。 但為何如此?

我們為什麼極度渴望自己所沒有或不能有的東西, 常常付出我們所擁有的東西作為代價, 為此冒險失去自身的平和與滿足, 不顧安全, 甚至失去生命?

為什麼我們這麼容易被自己的癮所驅使, 要麼屈服於它們, 要麼用盡力氣抵抗?

本書通過一種獨特的視角揭示了大腦的基本運轉是如何成為成癮問題的根源所在, 以我人生中所發生的事件作為跳板來討論成癮的大腦。 事實上我在這件事上裡裡外外都是個專家, 因為我就是從一個藥物成癮者變成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的。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 藥物成癮與其他成癮不同。 它比許多成癮更強烈, 比大多數成癮更有害, 仿佛彩虹盡頭的終極寶藏一樣可望不可即。 與其他成癮都不同, 藥物成癮透露的資訊更多, 因為它們直接刺激與健康有關的神經流, 不須借助任何特定經驗或事件。

藥物欺騙大腦釋放與獎賞有關的神經化學物質, 或模仿那些神經化學物質。 藥物提供了捷徑,它們使用自己的語言——多巴胺和肽類、神經調質和受體的語言對大腦說話。 所以藥物可以教會我們很多關於大腦的事, 而我們所知的大腦也可以教會我們很多關於成癮的事。

成癮的神經科學研究在近20年來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但這還不夠。 研究展開了拼圖的圖塊, 卻沒有把它拼起來, 因為它忽略了真實的體驗。 正是受到了希望與享樂、決心與沉迷的驅使, 人們才會一再地成癮。

本書結合大腦機制和真實體驗, 敘述我是如何墮入藥物成癮的境況中的, 同時穿插著關於大腦的知識和當代神經科學研究中所揭示的大腦工作基礎。

我的冒險之旅開始於新英格蘭的一所寄宿學校, 當時15歲的我情緒低落, 與遠在多倫多的家相隔千里。 接著我從那裡搬到了加州伯克利, 適逢毒品鼎盛之時, 我從偶爾嘗試咳嗽藥升級到迷戀搖頭丸再到海洛因。

在伯克利上大學的期間, 我有兩年在亞洲, 在馬來西亞叢林與軍醫一起嗅一氧化二氮, 在老撾直接從工廠買海洛因, 在加爾各答的鴉片煙館成為常客。

後來, 我搬回多倫多, 和一個合不來的女人結了婚, 開始從心理學實驗室偷毒品, 然後從醫學中心偷毒品, 戒毒, 離婚, 複吸, 最後在精神病院工作, 那裡的瘋人們的咆哮讓我重新走上了犯罪道路。

最終我被捕並被定罪, 而後踏上了迂回而漫長的康復之路。

在30歲時, 我賣掉了醫藥製劑去讀研究生, 最終成了發展心理學的教授, 然後成了神經科學教授——神經科學是我近12年來的研究領域。

目前我致力於研究問題兒童和青少年的大腦, 通過頭皮產生的電信號來研究大腦內部發生了什麼。 但我時常想起自己曾經也是這些問題青少年中的一個——不管參加過多少科學會議,始終都是。

本書的每一章以一種新的藥物體驗或藥物成癮的一個新階段作為我人生段落的中心主題,時而穿插我所遇到的戀人、探索者和罪犯的生活。而且每種體驗都是由某個大腦系統、神經化學流或突觸過程所產生。

我通過生活體驗和神經活動的共同作用來揭示成癮的大腦,顯示出成癮是神經系統本身的一種基本弱點。

這裡敘述的所有經歷都是真實的,是盡我所能記住的,儘管為了保持行文節奏模糊了部分情節,姓名和地點也偶有偽裝,但我是絕對編造不出這麼奇怪和可怕的癮君子生活經歷的。對話盡可能地接近真實的交談,有些片段從我記憶中消失了而另一些片段則從相對籠統的回憶中推斷出來。

通過20多卷日誌的説明,我回憶了自己十幾歲和二十幾歲時的生活是怎樣的。儘管本書中涉及的神經科學內容已簡化且適合普通人閱讀,但仍是最新且準確的。許多“腦科學書籍”傳遞的內容來自於20年以前的發現,或模糊了細節讓它們更易讀。本書中的細節是準確的,資料來自於近年來的科學文獻。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大腦雖極其複雜,卻並非無法瞭解。

但我時常想起自己曾經也是這些問題青少年中的一個——不管參加過多少科學會議,始終都是。

本書的每一章以一種新的藥物體驗或藥物成癮的一個新階段作為我人生段落的中心主題,時而穿插我所遇到的戀人、探索者和罪犯的生活。而且每種體驗都是由某個大腦系統、神經化學流或突觸過程所產生。

我通過生活體驗和神經活動的共同作用來揭示成癮的大腦,顯示出成癮是神經系統本身的一種基本弱點。

這裡敘述的所有經歷都是真實的,是盡我所能記住的,儘管為了保持行文節奏模糊了部分情節,姓名和地點也偶有偽裝,但我是絕對編造不出這麼奇怪和可怕的癮君子生活經歷的。對話盡可能地接近真實的交談,有些片段從我記憶中消失了而另一些片段則從相對籠統的回憶中推斷出來。

通過20多卷日誌的説明,我回憶了自己十幾歲和二十幾歲時的生活是怎樣的。儘管本書中涉及的神經科學內容已簡化且適合普通人閱讀,但仍是最新且準確的。許多“腦科學書籍”傳遞的內容來自於20年以前的發現,或模糊了細節讓它們更易讀。本書中的細節是準確的,資料來自於近年來的科學文獻。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大腦雖極其複雜,卻並非無法瞭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