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一輛自行車裝一噸半貨物,而且都是女人推車,這國男人都幹嘛去了

到紅河, 不去河口是遺憾。 但到了才發現, 河口真正受關注的不只是瑤族風俗和亞熱帶景色, 口岸上繁忙的邊貿景象更是吸引眼球。 這裡的邊貿不同於其它鐵路或公路口岸, 越南人螞蟻搬家式的勞作, 成為口岸上一道獨特的風景。

今天的中國對於越南邊境的越南人而言意味著一個可以採購各種用品的市場, 他們能夠在這裡淘到許多物美價廉的東西。 採購完後推過中越紅河大橋進入越南,

然後回到國內轉手賣出去。

自行車是越南婦女最常用也最擅長使用的運輸工具, 多時一輛自行車能載近一噸半的貨物, 而且越南婦女一人就能搞定, 看了令人嘖舌。

這裡說的自行車就是沒有動力的車, 不要覺得是我們用來騎行的自行車。 自行車經過越南人專門改裝, 輪胎加厚, 鋼筋有手指那麼粗, 硬輻條, 組合懸掛支撐, 主題框架都是拼接的三角應力結構。 自行車兩邊加裝可以伸縮的鋼架, 以裝載更多貨物。

用自行車運輸過境的時候貨物是不用上關稅的, 如果用汽車裝的話是要辦進出口手續和上關稅的。 他們用自行車運輸只是過了中越大橋到了越南馬上就改成機動車。

當年胡志明小道就是用的這種車子運輸各類物資, 據統計中國先後向越南援助20萬輛以上的加重自行車。 當時越南人把中國的"鳳凰"、"永久"自行車後輪兩旁焊兩個鐵架子、左車把綁個木棍用來運貨。 今天看到這種堅固無比、能拉上噸貨的超級自行車, 也是徹底服了越南人的勤勞和智慧。

兩名越南婦女正在往自行車上裝貨,據她們介紹,中國產的商品品質很好而且價錢實惠,在越南很受歡迎。

中國產的各種商品都受到了越南民眾的歡迎,他們前來採購的貨物也是五花八門。

越南的傳統是男人很少勞動,但隨著中越邊貿的興盛,越來越多的越南男人加入到了賺錢的行列中來了。

一位大媽顴骨高聳,身材瘦小,太陽把她的皮膚曬得黢黑,兩隻眼睛凹到眼眶裡,腰被背簍壓彎,為了生計,她奔波在中越兩國之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因為來回貨物多,口岸除了攤販,還催生了“搬運工”這一工種,很多搬運工是四五十歲越南大媽,50歲的越南大媽搬運工說:“在家閒不住,出來搬搬東西。”她每趟能賺15塊人民幣。

在河口,每天都有著精彩的故事在演繹。透過鏡頭,火爆中越邊貿的獨特景象,互相穿梭在對方國家大街小巷的生意人,都能讓你感受到一種與眾不同的精彩。身處其中,親身感受中越人民那種山連山、水連水的融洽,你將無法辨別這是在異國,還是他鄉。

兩名越南婦女正在往自行車上裝貨,據她們介紹,中國產的商品品質很好而且價錢實惠,在越南很受歡迎。

中國產的各種商品都受到了越南民眾的歡迎,他們前來採購的貨物也是五花八門。

越南的傳統是男人很少勞動,但隨著中越邊貿的興盛,越來越多的越南男人加入到了賺錢的行列中來了。

一位大媽顴骨高聳,身材瘦小,太陽把她的皮膚曬得黢黑,兩隻眼睛凹到眼眶裡,腰被背簍壓彎,為了生計,她奔波在中越兩國之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因為來回貨物多,口岸除了攤販,還催生了“搬運工”這一工種,很多搬運工是四五十歲越南大媽,50歲的越南大媽搬運工說:“在家閒不住,出來搬搬東西。”她每趟能賺15塊人民幣。

在河口,每天都有著精彩的故事在演繹。透過鏡頭,火爆中越邊貿的獨特景象,互相穿梭在對方國家大街小巷的生意人,都能讓你感受到一種與眾不同的精彩。身處其中,親身感受中越人民那種山連山、水連水的融洽,你將無法辨別這是在異國,還是他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