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炎帝神農氏對中華民族作出了重要貢獻?

制耒耜, 種五穀, 奠定了農工基礎。 耒耜的使用和種五穀, 解決了民以食為天的大事, 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為人類由原始遊牧生活向農耕文明轉化創造了條件。

立市廛, 首辟市場。 據《周易·繫辭下》載, 神農"日中為市, 致天下之民, 聚天下之貨, 交易而退, 各得其所"。 神農發明的以日中為市, 以物易物的市場是中國貨幣, 商業發展的起源和基石。

治麻為布, 民著衣裳。 原始人本無衣裳, 僅以樹葉, 獸皮遮身, 神農教民麻桑為布帛後, 人們才有了衣裳, 這是人類由朦昧社會向文明社會邁出的重大一步。

作五弦琴, 以樂百姓。 據《世本·下篇》載, 神農發明了樂器, 他削桐為琴, 結絲為弦, 這種琴後來叫神農琴。 神農琴“長三尺六寸六分, 上有五弦:曰、宮、商、角、徵、羽”。 這種琴發出的聲音, 能道天地之德, 能表神農之和, 能使人們娛樂。

削木為弓, 以威天下。 神農始創了弓箭, 有效地防止了野獸的襲擊,

有力地打擊了外來部落的侵犯, 保衛了人們的生命安全和勞動成果。

製作陶器, 改善生活。 在陶器發明前, 人們加工處理食物, 只能用火燒烤, 有了陶器, 人們對食物可以進行蒸煮加工, 還可以貯存物品, 釀酒, 消毒。 陶器的使用, 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條件, 對人類的飲食衛生和醫藥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為了促使人們有規律地生活, 按季節栽培農作物, 炎帝神農還立曆日, 立星辰, 分晝夜, 定日月, 月為三十日, 十一月為冬至。

炎帝管理部落, 治理天下很有方法。 他不望其報, 不貪天下之財, 而天下共富之。 智貴於人, 天下共尊之。 他以德以義, 不賞而民勤, 不罰而邪正, 不忿爭而財足, 無制令而民從, 威厲而不殺, 法省而不煩, 人民無不敬戴。

炎帝還是中國教育的始祖。 他教民使用工具, 教民播種五穀, 教民醫藥, 教民制陶、繪畫, 教民弓箭、獵獸、健身, 教民制琴、教民音樂、舞蹈, 還教民智德。 可見, 炎帝時期, 德、智、體、美得到了全面重視和發展。

炎帝對人類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炎帝精神, 首要的是創業精神, 奉獻精神, 敢為人先的創造精神, 百折不撓, 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 炎帝精神使中華後裔在與自然和社會的鬥爭中, 擺脫愚昧和野蠻, 追求先進與文明。 這種精神使華夏民族獲得了高度的團結和統一。

至於炎帝的出生地,

至今沒有定論, 事實上炎帝是一個神化了的人物, 它代表的是遠古人類在與大自然的鬥爭中改造自然集體智慧的集中體現。 在今天, “炎帝”和“黃帝”作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象徵被載入世界文明的史冊, 中國人也稱為“炎黃子孫”。 故事新解

在神農氏的諸多事蹟當中, 最為人們稱道和熟悉的是制耒耜、種五穀一事, 這也正是神農氏之被稱為“神農”的原因所在, “神農”一詞中的“農”字就完全體現了這一偉大創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