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醫院也能創出事業“大舞臺”

中國江蘇網訊 只有110位職工的南京秦淮區中醫院, 始建於1955年。 62年來, 她風雨兼程, 砥礪前行, 從一個僅有7人的小診所, 逐漸發展成為集醫療、教研、康復、中醫保健于一體, 服務南京城南地區十幾萬人口的二級特色中醫院。

“十二五”期間, 該院業務收入以每年遞增10%的速度增長, 醫院中草藥飲片使用率、人均效益、中醫治療率、非藥物中醫診療人次, 在南京市同級醫院中連續4年保持位列第一的好成績。 2016年該院接診了33萬人次患者, 再次榮居全省二級醫院之首。 近年來該院先後獲得了江蘇省文明單位、三信三優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走進秦淮區中醫院, 濃郁藥草香氤氳鼻端, 傳統中醫文化氛圍迎面而來:大廳內太師椅、八仙桌、紅燈籠古色古香;四周牆壁上貼著孫思邈、張仲景、李時珍等古代名醫的畫像;走廊櫥窗內陳列各種藥材標本;門診大廳內, 前來就診的百姓絡繹不絕, 醫護人員忙而不亂, 秩序井然……

地處南京夫子廟鬧市區的秦淮區中醫院, 在地緣上可以說沒有優勢可言, 甚至面臨的環境還比較“殘酷”:一條馬路之隔就是三甲大醫院南京市第一醫院;另一家重量級三甲醫院南京市中醫院直線距離也在千米之內;還有一家中草藥醫院也近在咫尺。 那麼, 秦淮區中醫院何以能在競爭這樣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

“所有這一切,

都歸功於我院秉承的堅定信念——‘傳承華夏文明, 彰顯中醫特色’, 這是我院的鎮院之寶、發展之根。 ”院長薛亮說, 在醫療市場化的過程中, 許多中醫院“西醫化”現象嚴重, 中醫診療量急劇下降, 科室數量下滑, 而秦淮區中醫院不為眼前利益所動, 始終堅持姓“中”, 在傳統醫學領域精耕細作, 錯位發展, 走出一條既符合醫院發展又滿足百姓需求的特色之路。

“只要有特色、有療效, 百姓認可你, 在競爭激烈的醫療市場上, 小醫院照樣能有大作為。 ”薛亮說, 城南夫子廟地區本身就是“金陵醫派”的發祥地, 明清時期不少名醫大家出自這裡, 這裡有著濃郁的中醫藥文化氛圍, 百姓們都相信綠色、自然的中醫藥療法, 因此, 為醫院的發展帶來了得天獨厚的便利。

定位準確, 握掌成拳。 “如果拼高精尖技術、比大型現代化設備, 咱們小醫院肯定沒市場。 但大醫院看不上眼而百姓需求旺盛的針灸、拔火罐、推拿、正脊、水針、薰蒸等, 在這裡當成寶, 把這些本領做精、做專、做強。 ” 薛亮說, 醫院在南京市率先淘汰了中藥煎藥機高壓煎煮方法, 恢復了傳統的“一人一方、一方一煎”, 確保中藥有效成分的溶出, 提高藥效。

秦淮區中醫院的針灸科、中醫婦科、康復科分別是江蘇省中醫重點專科建設單位和南京市重點專科, 這三大特色科室成為拉醫院向前的“三駕馬車”, 去年業務量占全院的80%以上。 婦科病一直是秦淮中醫院最有特色的“節目”, 僅2015年接診不孕不育的患者就達4.2萬人次,

每年有4位數女患者幸福地當上媽媽。 康復科在臨床實踐中總結創新的康復師與患者實行一對一治療, 使數以千計的患者經過康復訓練, 恢復了步行能力, 回歸了家庭和工作崗位。

立於不敗之地, 人才是關鍵。 薛亮說, 只要有了錢, 大樓很快可以蓋起來, 儀器設備也很好買, 但中醫人才可不是短時間能培育出來的。 目前, 醫院通過拜師學藝、送到省醫院當“學生”等方式, 培養出一批老、中、青相結合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 弟子向老師行“拜師禮”是醫院多年保留的經典節目。

醫院還承擔著國際交流重任。 作為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針灸培訓中心臨床實習基地, 2010年起該院先後接待了來自美、德、法、巴西、葡萄牙、韓等10多個國家400余名實習生來院培訓。

2015年, 醫院獲得“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針灸培訓中心優秀帶教基地”稱號。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薛亮說, 近年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傳承發展中醫藥文化, 出臺了一系列振興中醫事業的檔和舉措, 中醫的春天越來越陽光明媚, 秦淮區中醫院的發展也必將迎來一個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周海祥 陳思平 仲崇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