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不忘總書記關懷|院士朱英國:生前念念不忘“糧食安全要靠自己”

武漢大學朱英國院士今年8月9日, 78歲的朱英國因病逝世, 習總書記通過中國工程院表達了哀悼, 並對家屬表示慰問。

朱英國院士是我國著名遺傳學家和水稻生物學家,

也是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先驅和中國雜交水稻事業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在武漢大學生科院朱英國院士生前的辦公室牆上, 至今掛著一幅照片:綠油油的水稻田裡, 習近平總書記查看水稻長勢, 並向朱英國瞭解水稻新品種培育和推廣情況。

“父親見到習近平總書記的事, 我們子女還是後來通過新聞得知的”, 43歲的朱金洪是朱英國院士的小女兒。 她說, 父親當晚從鄂州回來後, 沒有跟家人透露半個字。 但從此以後, “糧食安全要靠自己”這句話, 父親生前常掛在嘴邊。

朱金洪說, 半個世紀以來, 父親像一隻“水稻候鳥”, 不知疲倦地奔波在田間地頭, 追逐水稻育種的春天。 儘管武漢大學早已有了溫室實驗室,

但父親每年仍有2/3的時間在全國的水稻種植基地遊走。 今年4月中旬, 父親的身體很虛弱, 在鄂州基地播種結束後, 又奔赴海南基地開展研究工作。 30多攝氏度的高溫, 他就戴著草帽站在實驗田裡。 當看到大面積水稻豐收在望, 老人開心地像個孩子。

今年9月初, 朱英國院士生前帶著團隊成員研究的“兩優1318”水稻新品在湖北全面豐收。 同時, “紅優3348”正在進行國家區試生產試驗, 預計明年將會正式投產。 相較於市場上的稻米, 這兩個新品種耐高溫、米質更好, 產量高且穩定。

2013年7月22日下午, 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鄂州試驗基地,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田間, 拔了一株秧苗仔細地看, 旁邊有兩袋新種子, 總書記一眼就認出是秈稻。

當聽說朱英國院士團隊負責培育的雜交稻良種累計推廣億畝以上, 總書記說, 您辛苦了, 感謝你們作的貢獻, 希望繼續努力。 糧食安全要靠自己。

【編輯:祝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