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禪師說:你要這樣,你就永遠是個Loser!

偈曰:

深林古刹野鴻飛,

嶙峋壁仞青煙垂。

匆匆忙忙他鄉客,

尋尋覓覓為主人。

Look,

這狹長的上山小道上,

拜佛的香客人從眾……

無相禪師正斜倚著殿前的銀杏樹懶洋洋的曬著太陽, 感受著太陽無私的普照, 突然瞅見一位年紀輕輕的香客, 步履匆匆的從山門進來, 手裡拿著一大把香。 只見他拿著香對著東西南北各拜了三拜, 然後把香全部丟在了前面的香爐裡, 隨之香爐裡泛起一股充滿化學氣息的濃煙, 之後青年快步的走進一個偏殿拜菩薩去了。 無相禪師見此情形, 摸了摸光頭, 恰巧年輕人路過自己身邊,

叫住了他……

禪師:

年輕人, 你能告訴我你剛才為什麼拿著香對著四面拜呢?

年輕人:

因為我想求四面八方的佛祖, 都來保佑我心想事成啊。

禪師:

哦, 那你想求些什呢?

年輕人:

這個嘛, 也不是特別多, 只求個吉祥平安, 身體健康, 事事順利, 好運連連, 財源廣進,

名利豐收……

禪師:

STOP, STOP, 這還不多?!我怕佛祖幫不了你啊。

年輕人:

老和尚你開玩笑吧, 我在經書裡看到, 佛祖神通廣大, 法力無邊, 有求必應, 怎麼會幫不了我呢?

禪師:

佛祖神通廣大, 那是佛祖的事兒, 關你什麼事兒?

年輕人:

額……您這話聽起來好有道理, 我竟無言以對,

只是這話是什麼意思?

禪師:

佛祖神通廣大, 智慧無邊, 那是佛祖無量劫來, 通過斷惡修善, 親近明師, 然後在捨生忘死的去利益一切眾生。 他通過自己的勤苦修行和努力的積功累德之後, 然後才成就了生死自在, 煩惱解脫。 那麼, 請問你斷了多少惡, 修了多少善,

又利益了幾個眾生呢?恐怕你現在連自己都無法利益吧?

年輕人:

一眼被你看穿!可是禪師, 佛祖修行這麼多, 難道不就是要做我們的保護傘, 給我們抱大腿嗎?

禪師:

是的, 佛祖的大腿確實蠻粗的, 佛祖也是可以給我們做保護傘的, 但是, 佛祖並沒有教導我們投機取巧、不勞而獲啊。 終究還是佛陀的歸佛陀, 凡夫的歸凡夫。

年輕人:

麻煩禪師說的再詳細些。

禪師:

佛祖為了成就利益一切眾生的功德, 從無量劫以前, 就是long long ago, 開始尋師訪道, 斷惡修善, 在歷經了三大劫的艱苦修行之後, 終於覺悟成佛。 那麼他覺悟的是什麼呢?就是宇宙人生客觀存在的真理, 人生的實相, 徹底明白了人生為什麼會那麼多生死煩惱, 諸多不圓滿, 以及如何才能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他把自己所證悟的真理, 毫無保留的告訴了每一個有緣的眾生, 這些被佛祖講述的真理, 在他滅度之後被弟子們彙集而成了佛教的三藏十二部, 這也是我們現在眾生尋求解脫的無上法寶。 如果我們不借助這個法寶來改變自己錯誤的思想行為和邪知邪見, 那麼就算天天來拜佛,也是求不到任何東西的,你就永遠只能是個止步不前的Loser。

年輕人:

Loser?好吧,那麼我要是學習佛祖所留下來的經典的話,是不是就能所求如意,不再是一個Loser了呢?

禪師:

這就取決於你的精勤程度了,學習經典明白道理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就要看你能不能夠落實在自己的身口意三業上了。在日常生活中,把佛法的智慧結晶和自己的每一個起心動念相結合,以佛法的正知正見,密切的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當每一個惡念生起的刹那,馬上以佛法的正見來斷除,不要讓他相續下去,當善念生起來時,要保持它的可持續性,然後把這些善念通過自己的身體、語言、行為等外在形式展現出來,慈悲的對待每一個眾生。比如說,我們要善待自己的父母,由此善念的驅使,我們就會給父母捶捶背、洗洗腳,給予他們身體及心靈的安慰等等。

無論是善念還是惡念,如果我們不能在它剛剛生起的刹那去增長或者斷除,那麼善就會刹那間枯萎,惡就會像滾雪球一樣快速的膨脹。而這個善惡之念,就是決定我們一切所求的關鍵所在,也是我們真正應該下手努力的地方。

還有一點,學習佛法,更重要的是要運用佛法的智慧,在自己不如意時,心情低落時,種種業障現前,貪嗔癡等煩惱起來時讓它發揮作用,不要把它當作擺設或者向人炫耀的談資,那樣的話,你將得不到任何佛法的真實利益和受用。

年輕人:

哇,這就是讓我走向人生巔峰的奧秘嗎?我好激動!

禪師:

Of Course!

年輕人:

那我還拜哪門子的佛,我要現在就要去沉迷學習無法自拔。

禪師(瞥了一眼):

你不來拜佛還能有緣份遇到我這個糟老頭,聽我嘮叨?先老實拜佛去吧,記住,身口意相應!

那麼就算天天來拜佛,也是求不到任何東西的,你就永遠只能是個止步不前的Loser。

年輕人:

Loser?好吧,那麼我要是學習佛祖所留下來的經典的話,是不是就能所求如意,不再是一個Loser了呢?

禪師:

這就取決於你的精勤程度了,學習經典明白道理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就要看你能不能夠落實在自己的身口意三業上了。在日常生活中,把佛法的智慧結晶和自己的每一個起心動念相結合,以佛法的正知正見,密切的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當每一個惡念生起的刹那,馬上以佛法的正見來斷除,不要讓他相續下去,當善念生起來時,要保持它的可持續性,然後把這些善念通過自己的身體、語言、行為等外在形式展現出來,慈悲的對待每一個眾生。比如說,我們要善待自己的父母,由此善念的驅使,我們就會給父母捶捶背、洗洗腳,給予他們身體及心靈的安慰等等。

無論是善念還是惡念,如果我們不能在它剛剛生起的刹那去增長或者斷除,那麼善就會刹那間枯萎,惡就會像滾雪球一樣快速的膨脹。而這個善惡之念,就是決定我們一切所求的關鍵所在,也是我們真正應該下手努力的地方。

還有一點,學習佛法,更重要的是要運用佛法的智慧,在自己不如意時,心情低落時,種種業障現前,貪嗔癡等煩惱起來時讓它發揮作用,不要把它當作擺設或者向人炫耀的談資,那樣的話,你將得不到任何佛法的真實利益和受用。

年輕人:

哇,這就是讓我走向人生巔峰的奧秘嗎?我好激動!

禪師:

Of Course!

年輕人:

那我還拜哪門子的佛,我要現在就要去沉迷學習無法自拔。

禪師(瞥了一眼):

你不來拜佛還能有緣份遇到我這個糟老頭,聽我嘮叨?先老實拜佛去吧,記住,身口意相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