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古老的民間祭祀歌舞:甘穀羊皮扇鼓

流傳在甘肅天水、甘谷、秦安、武山、及隴南等縣及其周邊地區的羊皮鼓, 也叫扇鼓, 形狀像蒲扇, 用羊皮蒙制, 鼓把上套有9個鐵環, 也叫“三環九扣”。 羊皮鼓敲打起來, 聲音清脆響亮, 鐵環發出“唰唰”的響聲。 在甘穀一帶, 關於羊皮鼓還有個美麗的傳說。 在遠古時代, 雲南一帶的瑤族中有個盤瓠王, 因他的愛犬從疆場叼回敵將首級, 被高辛王封為護城大將, 後又提升為南京十寶殿盤護王。 一日, 盤瓠王上山狩獵時, 其愛犬不幸被山羊頂下山崖摔死, 他即命兵卒將山羊捉回宰殺, 剝皮蒙鼓, 每日敲打, 既泄心頭之恨,

也算是對愛犬的懷念。 後因連年戰亂, 南方少數民族被迫遷徙西北, 羊皮鼓隨之傳入甘肅天水、隴南一帶。

羊皮鼓在甘谷周邊流傳於農村, 在甘穀主要是神靈祭祀祈雨平安、如甘穀北山二龍王行湫會、南山泰山爺行湫會、都是羊皮鼓傳神。 祈求風調雨順、莊稼豐收人民平安大吉, 其是在甘谷、武山、秦安、文縣、康縣等地廣為流傳。 曾是巫師、巫婆求風祈雨、祈求平安健康, 帶有濃厚的宗教意味。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們認識水準的不斷提高, 巫師、巫婆雖已消失, 但羊皮鼓仍得以保留, 後演變成扇鼓舞,

登上了大雅之堂。 在民間文學挖掘過程中, 有一條挖掘的原則就是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如果我們將其認為是迷信不敢觸摸, 甚至望而卻步, 談其色變, 將會加快這一古老民俗消亡的速度。 要是將其從本來包含的舞蹈、音樂以及其中的民間故事, 甚至還有天水、隴南等地域方言等多個角度去深入挖掘研究, 其意義將超越宗教價值本身。 創編了新的扇鼓舞, 隨後還被省上重新加工演出, 受到觀眾的喜愛。 近年來, 甘穀等地的羊皮扇鼓也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羊皮扇鼓舞的音樂來源於甘穀民間小調,

旋律優美動聽, 鄉土氣息濃厚, 其舞蹈將原始動作和現代舞糅合在一起, 熱情奔放, 生動活潑, 風格獨特, 多表現農民豐收後的喜悅心情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嚮往, 使人們從中領略到甘肅民間藝術的特點、農民的精神面貌和古老、獨特的民俗文化傳統。

丁酉年古八月十二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