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名家談喜迎十九大」以昂揚姿態邁向偉大復興新征程

萬里河山披錦繡, 神州大地盡歡顏。 在這個金秋十月, 億萬中華兒女滿懷喜悅與豪情, 共同慶祝祖國68歲華誕, 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回望來路, 砥礪奮進的五年為中國發展標注了嶄新歷史方位;展望前程, 萬眾矚目的十九大將為偉大復興擘畫更清晰的行動綱領。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十九大將謀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篇章。 ”十九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黨委書記閆坤向記者表示。 通過國慶期間對多位元學者的走訪, 記者深刻感受到他們對五年來歷史性變革的驕傲與自豪,

對十九大勝利召開的憧憬與期盼。

歷史性變革振奮人心

國慶期間, 北京展覽館成了一大熱門景點。 在此舉行的“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吸引了大批觀眾, 許多學者也選擇以參觀展覽的方式度過一個別具意義的國慶日。

“展覽全面呈現了一個全新的中國。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說。 為了留存國情研究資料資料, 他一上午在展廳拍了幾百張照片。 2012—2016年, 全國居民人均年工資性收入從9379元上升至13455元;全國農村低保平均標準從每人每月172元提高到312元……一幅幅走勢上揚的數據圖, 被胡鞍鋼收入鏡頭, “資料變化背後就是一個個中國發展的故事”。

站在一張政府基本民生保障投入變化圖前, 胡鞍鋼向記者解釋說,

教育、文化體育與傳媒、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住房保障五項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從2012年的47821億元提升至2016年的72762億元, “十三五”時期更是列出了8個領域、81個專案的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清單, “說明政府支出投資于人民, 充分反映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不僅民生事業發展迅速, 五年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都呈現日新月異之勢。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張旭表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 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 提出了“五位一體”的新佈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進中, 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礎上, 提出了處理政府和市場關係的新論斷;在全面依法治國的推進中,

提出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戰略;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基礎上, 提出了黨內政治生活的新準則;在生態文明的建設中, 提出了美麗中國的新定位;在強軍興軍的征程中, 提出了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新思路;在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實踐中, 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主張。 “國家治理的全方位佈局和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 給中國帶來了快速發展, 給世界帶來了驚喜。 ”

五年砥礪奮進、五年克難攻堅, 全黨全國人民逐夢前行的力量源泉來自何方?正如中國社會科學院資訊情報研究院黨委書記薑輝所言, 五年來黨和國家事業之所以發生歷史性變革, 最根本的原因, 就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

就在於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科學指引。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深刻回答了如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重大課題, 開闢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是我們黨對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新貢獻。 ”

華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陳金龍認為,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涵蓋治党治國治軍、內政外交國防、改革發展穩定等各個領域, 形成了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

“這一理論體系的形成, 提升了党的權威和各項方針政策的執行力,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產生了深遠影響。 ”

 在新起點擘畫新藍圖

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 歷次黨代會都承載著舉旗定向、謀篇佈局、凝聚力量的重大使命。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關鍵時期召開的十九大, 無疑將在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樹立又一座歷史豐碑。

“十九大的召開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繼往開來, 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 事關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薑輝表示, 十九大將對我們党在新的發展階段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麼樣的奮鬥目標作出明確宣示。 十九大必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波瀾壯闊的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華章,必將以對成就經驗的正確總結、對党的創新理論的科學概括、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深遠謀劃而載入史冊。

党代會之所以意義重大,很大程度是因為它不僅要抓當前之時,更要謀長遠之勢,要為黨和國家發展提出具有全域性、戰略性、前瞻性的行動綱領。閆坤期待,十九大一方面進一步科學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大決戰。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另一方面,要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的發展路徑作出戰略部署,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而努力,踏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我們不僅要對過去五年作出總結,還要對未來30多年作出規劃。”胡鞍鋼表示,對2050年中國要建成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怎樣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期待十九大擘畫宏偉藍圖、作出頂層設計。他認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不僅在現代化因素方面要追趕並達到發達國家水準,更重要的是在本質上要創新不同于並優越于傳統西方資本主義的現代化。

 為歷史性飛躍提供學術支撐

自覺將個人學術追求與黨和國家的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是學者義不容辭的光榮使命。“在中國實現從富起來到強起來歷史性飛躍的時代背景下,十九大的召開必將給學界提出一系列需要深入闡釋和研究的新領域和新命題,這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帶來了難得機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南開大學全球問題研究所所長吳志成說,“我們要做好思想和理論的準備。”

圍繞如何為十九大做好思想和理論準備,受訪學者從各自學科角度發表了看法。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艾四林認為,党的創新理論的時代背景、主題主線、體系結構、主要內容、重大意義,党的創新理論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關係,党的創新理論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創新,党的創新理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世界意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在世界馬克思主義中的貢獻和地位等諸多命題都需要進行深入研究。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在構建全方位、高水準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方面,五年來成就斐然。例如,通過自由貿易區戰略、一帶一路建設,為參與全球資源優化配置拓展了空間;通過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等舉措,為外資進入中國市場鬆綁,也讓中國企業有更多機會參與國際競爭;通過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各項改革措施,增強了應對開放的能力。可以預見,十九大將對中國對外開放的水準和層次提出更高要求。中國正在從經濟全球化的參與者轉變為排頭兵,未來如何引領經濟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發展,需要學界貢獻智慧。

閆坤認為,我國正在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階段,對財政的要求和需求也在不斷更新,需要通過更為全面、深入的財稅體制改革讓財政儘快肩負起國家治理基礎和重要支柱的歷史使命。學界要加強研究,探討破解“三向疊加”的財政收支缺口加速擴張、以全面績效化為目標健全我國預算管理體制、通過拓展“兩個空間”推動稅制結構實質性變革等諸多課題。

十九大必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波瀾壯闊的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華章,必將以對成就經驗的正確總結、對党的創新理論的科學概括、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深遠謀劃而載入史冊。

党代會之所以意義重大,很大程度是因為它不僅要抓當前之時,更要謀長遠之勢,要為黨和國家發展提出具有全域性、戰略性、前瞻性的行動綱領。閆坤期待,十九大一方面進一步科學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大決戰。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另一方面,要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的發展路徑作出戰略部署,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而努力,踏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我們不僅要對過去五年作出總結,還要對未來30多年作出規劃。”胡鞍鋼表示,對2050年中國要建成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怎樣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期待十九大擘畫宏偉藍圖、作出頂層設計。他認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不僅在現代化因素方面要追趕並達到發達國家水準,更重要的是在本質上要創新不同于並優越于傳統西方資本主義的現代化。

 為歷史性飛躍提供學術支撐

自覺將個人學術追求與黨和國家的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是學者義不容辭的光榮使命。“在中國實現從富起來到強起來歷史性飛躍的時代背景下,十九大的召開必將給學界提出一系列需要深入闡釋和研究的新領域和新命題,這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帶來了難得機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南開大學全球問題研究所所長吳志成說,“我們要做好思想和理論的準備。”

圍繞如何為十九大做好思想和理論準備,受訪學者從各自學科角度發表了看法。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艾四林認為,党的創新理論的時代背景、主題主線、體系結構、主要內容、重大意義,党的創新理論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關係,党的創新理論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創新,党的創新理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世界意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在世界馬克思主義中的貢獻和地位等諸多命題都需要進行深入研究。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在構建全方位、高水準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方面,五年來成就斐然。例如,通過自由貿易區戰略、一帶一路建設,為參與全球資源優化配置拓展了空間;通過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等舉措,為外資進入中國市場鬆綁,也讓中國企業有更多機會參與國際競爭;通過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各項改革措施,增強了應對開放的能力。可以預見,十九大將對中國對外開放的水準和層次提出更高要求。中國正在從經濟全球化的參與者轉變為排頭兵,未來如何引領經濟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發展,需要學界貢獻智慧。

閆坤認為,我國正在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階段,對財政的要求和需求也在不斷更新,需要通過更為全面、深入的財稅體制改革讓財政儘快肩負起國家治理基礎和重要支柱的歷史使命。學界要加強研究,探討破解“三向疊加”的財政收支缺口加速擴張、以全面績效化為目標健全我國預算管理體制、通過拓展“兩個空間”推動稅制結構實質性變革等諸多課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