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習近平力促榕台交往

福州與臺灣隔海相望, 兩地淵源關係深厚。 福州是祖國大陸距臺灣最近的地方之一, 福州連江黃岐半島離馬祖島僅8公里, 福州過去還有“雞籠(臺灣基隆)雞叫, 福州聽到”的民諺;在榕台民間還留傳著福州屏山和臺灣半屏山原本屬於同一座山的傳說……可見, 臺灣作為祖國母親眾多孩子中的一個, 與福州的關係是最親密的了。 正是“兩岸一家親”, 榕台關係佔據重要地位, 是溝通大陸與臺灣、兩岸同胞之間最親密的一條橋樑紐帶。 榕台兩地交往越緊密, 兩岸交流越活躍, 兩岸關係就越向前進。 1992年5月27日至28日,

福州市召開了對台工作會議, 強調要“進一步解放思想, 鼓勵台商投資, 開展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努力開創福州市對台工作新局面。 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參加會議並作了重要講話, 為榕台兩地深化交流與合作“出謀獻策”。

把握時機, 發揮優勢。 90年代正是我國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重要時期, 也是祖國實現統一大業的關鍵時機,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 對台工作要“抓住當前有利時機, 充分發揮我市優勢, 以出色的工作, 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祖國統一大業做出貢獻”。 福州, 與臺灣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化相承, 無疑是對台交流的最佳前沿陣地, 做好對台工作是“得天獨厚”也是“義不容辭”的大事, 福州應在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進程中發展自己。

1992年, 習近平在其倡議並主持編制的《福州市20年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設想》中, 對閩江口金三角區域經濟圈進行戰略佈局, 以馬尾新城為核心、涵蓋從南翼江陰半島到北翼羅源灣的沿江濱海地帶, 成為金三角中的“黃金帶”。 正如“花自盛開人自來”, 習近平看到福州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發展機遇, 緊緊抓住這一時機發展福州社會經濟, 增大福州對臺灣的吸引力、影響力、輻射力, 助推祖國統一步伐, 這一招特別實在!

擴大合作, 溝通感情。 習近平在講話中說, “要努力擴大經貿合作的領域和規模, 要以土地成片開發為重點, 引導台商投資高新技術、高效益、大規模的項目;引導台資向農業綜合開發領域發展;鼓勵台商投資發展第三產業,

參與福州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 要做好擴大兩岸人員往來和文化、教育、學術、科技等各個領域的交流, 努力溝通感情, 增進瞭解, 建立互信共識, 增強臺胞的民族認同感。 ”加深榕台合作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更是榕台兩地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區位優勢決定的。 榕台合作要向更大更廣更細方向邁進, 鼓勵台商投資是重要手段, 在經貿、農業、服務業、人文等領域開展交流合作更是重要助推。 榕台兩地人民本有著血濃於水的親情, 隨著愈來愈多台商來榕投資, 台資企業紛紛在榕“安家”, 臺灣同胞“回家”更為頻繁、更有歸屬, 這些都讓榕台經貿升級發展的同時, 也讓榕台兩地鄉親聯繫更緊、感情更深。
一直以來, 習近平對臺灣以及臺灣同胞充滿深情厚意, 多次強調“兩岸一家親”。 2013年1月9日, 香港《大公報》評論習近平走訪臺盟中央時, 與工作人員的親切交談, 詢問對方會不會講閩南語, 並指出要學習閩南語, 跟臺灣交流更親切。 2014年11月1日, 習近平來到榕台合作視窗的福建平潭綜合試驗區考察, 還登船看望赴台旅客, 並和幾位臺灣旅客交談, 祝一位在平潭“快樂創業”的臺胞“事業發達”。 我們深知臺灣與大陸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才能實現共同更好更快的發展。 現如今, 黨中央賦予榕台交流合作更優的政策、更廣的空間。 榕台兩地在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融合發展一定會向更高層次邁進,
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為祖國統一大業注入巨大能量。

同心同德, 群策群力。 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說:“實現祖國統一是全黨全國人民的大事, 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對台工作擺上全域的重要位置, 切實加強領導, 充分發揮人大、政協、各民主黨派、群眾團體及社會各界人士的作用;各級台辦要在黨委統一領導下, 盡心盡責, 發揮‘組織、指導、管理、協調’的作用, 當好黨委、政府的參謀和助手, 同時要切實加強對台幹部隊伍的建設, 不斷提高他們的政治思想、業務素質。 ”臺灣是自古以來就是祖國大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臺灣回歸祖國懷抱, 是歷史發展潮流不可阻擋, 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 也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期盼。 對台工作事關黨和國家發展大局, 各地區各部門各團體各有識之士必須高度認識,順勢而為、齊心協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兩岸民眾,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眾所周知,習近平在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之前就與對台工作頗有淵源,在福建省有17年半的工作經驗,而福建與臺灣僅一水之隔,習近平在這裡積累了不少處理對台事務的經驗,尤其為跨海打拼的台商解決了一系列難題,在台商中樹立了很好口碑。在他主導下,廈門設立大陸第一家台商會館,在福州建立第一座以台資企業為主的工業村,他還經常與來自臺灣政界和商界的人士交流,島內媒體稱他為“知台派”。正是這樣專注于促進祖國統一,使兩岸人民對習近平積累越多的正面評價和良好形象,提升了兩岸互信也不斷加深了臺灣與大陸兩岸人民在情感上共振共鳴。

作者:學習大軍

2017年8月22日

各地區各部門各團體各有識之士必須高度認識,順勢而為、齊心協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兩岸民眾,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眾所周知,習近平在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之前就與對台工作頗有淵源,在福建省有17年半的工作經驗,而福建與臺灣僅一水之隔,習近平在這裡積累了不少處理對台事務的經驗,尤其為跨海打拼的台商解決了一系列難題,在台商中樹立了很好口碑。在他主導下,廈門設立大陸第一家台商會館,在福州建立第一座以台資企業為主的工業村,他還經常與來自臺灣政界和商界的人士交流,島內媒體稱他為“知台派”。正是這樣專注于促進祖國統一,使兩岸人民對習近平積累越多的正面評價和良好形象,提升了兩岸互信也不斷加深了臺灣與大陸兩岸人民在情感上共振共鳴。

作者:學習大軍

2017年8月22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