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聽覺剝奪效應的發生與聽力損失程度的關係

目前的研究表明聽力損失的程度與聽覺剝奪效應的發生存在聯繫。 研究中發現單耳助聽後言語識別率有明顯下降者, 其PTAI(500、1000、2 000Hz純音聽閾的均值)和PTA2(1 000、2 000、4 000Hz純音聽閾的均值)平均為46.2dB和58.1 dB, 而單耳助聽後未發生聽覺剝奪效應者, 其PTAl和PTA2平均為35.1 dB和46.0dB。 統計分析說明兩者之間有顯著差異, 因此聽力損失越大, 越易發生聽覺剝奪效應。 雖然發生聽覺剝奪效應者測試前後PTAl和PTA2分別上升了2.6dB和2.9dB,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這麼小的聽敏度的變化不足以引起言語識別率的顯著下降, 助聽器百問, 也說明是中樞聽覺系統對言語信號處理能力下降所致。

不同的研究者報導的聽覺剝奪效應的發生率也有所不同。 Silman報導為39%t:J, Hurley報導為250~L9], 前者研究物件的PTAl和PTA2分別為50dB和60dB, 而後者為36dB和46dB。 可見聽力損失越大, 聽覺剝奪效應的發生率也越高。 其他作者也有報導30%, 7%的, 原因在於所選病例的聽力損失程度不同而已。 一般認為PTA小於35dB則不易發生, 因為耳蝸能夠受到充分的聲刺激。 另外, 有趣的是聽覺剝奪效應多發生在左耳, Jerger等的研究表明右耳助聽的患者有31%的左耳出現聽覺剝奪效應, 耳聾常識, 而左耳助聽的患者只有21%的右耳發生, 而且雙耳助聽的患者中有2例言語識別率顯著下降, 均發生在左耳。 雖然統計分析表明雙耳的發生率並無明顯差別, 但也說明左耳似乎更容易發生聽覺剝奪效應,
這可能與大腦半球右側優勢有關。 至於言語識別率下降的程度則因人而異, 一項包括輕、中、重度聾的研究顯示未助聽耳平均下降7%, 而助聽耳僅3%, 相反, 另一項關於對稱性傳導性聾的研究顯示有30%的下降。 這些研究初步表明聽力損失越大, 言語識別率下降的程度也越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