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這個假期,家門口處處都有好風景

——“兩線三片”展露新形象彙聚新人氣

鹿城區文明辦在朔門古街開展“我們的節日·中秋”系列活動。

今年十一長假適逢中秋, 不少市民選擇避開“人從眾”,

留在家裡享受團圓溫馨, 順便與家人一起到附近兜兜轉轉, 尋一番家門口的“小確幸”。

從鼓樓行至朔門, 每走一步都是歷史, 而新修的牆面、規整過的佈局, 訴說著時代新貌。 清晨的甌江路上, 慢跑者漸漸遠去的身影化為嘆號, 迎面而來的車流聚成活力的線條。 塘河之畔, 濱水公園, 小孩在草地上奔跑, 年輕的父母不緊不慢地踱步跟隨……細數市民身邊的好去處, 那些在“大拆大整”“大建大美”中展露新形象的“兩線三片”, 正是人氣集聚之處。

長假裡, 本報記者也走進甌江兩岸沿線、溫瑞塘河沿線、三垟濕地、中央綠軸、歷史文化街區等“兩線三片”覆蓋之處, 與市民共同探訪溫州城裡的好風景。

老街區也有新活力

又是一年中秋時,

朔門古街熱鬧非凡。 鹿城區文明辦在此組織開展了一場以“團結、團圓、和諧、喜慶”為主題的“我們的節日·中秋”系列活動。

其中一項是為溫州福利院的300多名困境兒童送上愛心月餅。 溫州水心小學二校區三到六年級的小朋友特意書寫了節日賀卡。 “我要送你一顆星星, 讓你的心聲永遠閃爍”“月亮代表我的微笑, 祝你每天開懷大笑”……小朋友拿出珍藏了好久的貼貼紙, 把賀卡“扮靚”, 又用螢光筆劃上圖案, 寫下童趣十足的祝福, 共完成了329張賀卡。 當天, 愛心賀卡與640多個月餅送到了福利院孩子的手裡。

活動現場還開展了月餅製作、米塑製作、繪本演繹等活動。 每個月餅上都用模具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每組親子家庭完成月餅後, 需尋找朔門古街裡居住著的非遺傳承人、老黨員、老紅軍等市民, 送上節日的祝福。 鹿城區党群服務中心主任呂麗瓦說:“中秋是傳統文化節日, 我們希望通過活動, 讓孩子和家長們更進一步瞭解中國的節日文化內涵, 感受溫州歷史文化街區的魅力。 ”

景觀帶串起“多選題”

“24小時”不打烊, 全年無休, 全時段免費暢遊, 說起市區十一長假的好去處, 甌江路沿線景觀帶給市民豐富的選項。

早上天濛濛亮, 三三兩兩的人們就在甌江沿線開始了早鍛煉。 沒過多久, 隊伍越來越壯大, 有晨跑的, 有跳舞的, 有打拳的, 還有溜娃的。 幾公里長的景觀帶, 儼然一個濱江大公園, 雖沒有一步一景的園林之美, 但用心品味,

還是會發現每一路段的獨具魅力之處。 無論是耄耋老人, 還是蹣跚學步的小孩, 都能樂在其中。 沿江景觀帶可謂“朝五晚九”, 老少皆宜。

除了四面八方人群的“碰撞”, 甌江沿線還是傳統與現代交融之處。 江心嶼、朱自清故居、朔門街、米房cei創意園……一條甌江串聯著溫州城的城市記憶, 或久遠, 或新鮮。 涼風裡徜徉散步, 長椅上聊天敘舊, 走累了在大榕樹下聽溫州鼓詞, 喝一碗伏茶, 有興致就去會展中心看一場展覽, 天黑了在米房享受溫州城的夜生活, 或遠或近的汽笛聲, 與汽車駛過的聲音交織, 新老溫州人其樂融融。

“綠文章”描繪慢生活

與以往不同, 市民陳朵朵今年是這樣參加“國慶朋友圈攝影大賽”的——到家附近的中央綠軸給孩子拍一組生日照。

讓她沒想到的是, 照片剛一傳上朋友圈, 就接二連三收到點贊。 “年年‘參賽’, 今年沒出遠門反而成績最好。 ”她笑道, “很多朋友感到意外, 原來家門口也有這麼漂亮的風景。 ”

在陳朵朵的照片裡, 一片片深深淺淺的綠, 點綴上秋日裡些許黃色、金色, 很是愜意。 這番休閒景致也點綴在三垟濕地和溫瑞塘河沿線大大小小的濱水公園, 讓很多市民在假期裡共同寫下一篇別致的“綠文章”:打開“形色識花”APP, 地圖上, 沿塘河的綠色區塊上密佈著植物圖片, 其中很多就是在這個中秋節上傳的。

種點花草, 添點凳子, 看起來不是啥大動作, 但對住在這座城市裡的新老居民來說, 生活節奏卻悄然改變。 如今, 沿著溫瑞塘河兩岸走一走, 一路能看到多個綠地,除了規模較大的濱水公園,還有園林式綠化、親水走廊,移步換景,“見縫插綠”,讓市民出門走走就能享受都市里的慢生活。

記者 凝碧 世朋 巽林

一路能看到多個綠地,除了規模較大的濱水公園,還有園林式綠化、親水走廊,移步換景,“見縫插綠”,讓市民出門走走就能享受都市里的慢生活。

記者 凝碧 世朋 巽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