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國慶期間,長江中的“微笑天使”暢遊江都三江營,她比大熊貓還珍貴!

看到這張照片

相信許多人都不會無動於衷

泣不成聲的女孩

望著剛剛死亡的江豚

而它嘴角上揚

仿佛仍在微笑

它的眼旁,

也分明閃爍著“淚珠”

……

長江中國第一大河。 她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最為重要的河流生態系統之一, 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資源最為豐富的淡水生態系統。 長江江豚和白鰭豚是長江流域獨有的兩種淡水鯨類動物, 被稱作長江生態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貓”。

10月8日早晨6點多, 天氣晴好, 記者起了個大早, 與江都區江豚保護協會8名志願者一起從城區驅車趕往江邊, 參加長江揚州段江豚考察活動, 用一整天的時間在長江上航行考察江豚的生存狀況。

開始8小時的水上考察

從鎮江丹徒區高橋鎮三接圩上船, 已是8時許, 江面上薄霧濛濛, 岸邊大片的蘆葦在江風中搖曳, 頗有意境。

考察隊租了一艘漁船, 船約20米長, 60多歲的船長朱春榮在這一帶打漁已經有30多年了, 早年的時候看過白鰭豚、捕過中華鱘, 現在卻熱心保護珍貴魚類的公益活動。 這幾天是長江裡撈蟹的好日子, 他放棄作業, 參加到考察活動中來, 算得上江豚保護協會的編外會員。

“這是市江豚保護協會、區江豚保護協會、揚州船村生態文化發展中心三家聯合舉辦的首次長江揚州段江豚考察活動。 時間為10月7—10日, 範圍是儀征至三江營的長江段。

活動得到了鎮江江豚保護區的大力支持, 通過考察, 加深對長江揚州段江豚生存狀況、漁業情況、船舶密度的瞭解。 ”區江豚保護協會會長李華榮告訴記者,

考察結束, 還將出具考察報告呈送有關單位, 並提出建議。

8點半開船, 李華榮給大家佈置好位置, 船頭站兩個人, 兩邊船側各站兩個人, 剩下的自由觀察。 參加活動的8名成員來自省內各地, 有南京的, 有大橋本地的, 有國內知名的水生動物專家, 也有在職公務員。 在江面觀察要站8個小時, 還有太陽的暴曬, 這是個苦差事。 前一天, 考察隊已經開始考察活動了, 依然是從三接圩上船, 向西開往儀征, 下午1點半左右在潤揚大橋附近發現了江豚的蹤影。 今天則是向東開, 從三接圩到三江營, 一路來回有30公里左右。

船開了, 一路上發現不少“迷魂陣”和地籠, 遠遠地一直延伸到江中, 讓人觸目驚心。 半小時後, 進入長江主航道,

浪頭明顯變大, 船開始左右搖晃。 “這裡是人類的經濟活動帶, 卻是江豚的危險地帶。 剛才我們是在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的範疇, 這是江豚的避難所, 也是所有魚類的避難所。 ”李華榮說。

三處江面發現江豚

一個小時左右, 船到五峰山, 不遠處可以看到兩岸高高的連淮鎮揚高鐵基座。剛過五峰山約莫一公里,“快看,江豚!”有人喊了起來,大家順著方向,看到兩三頭江豚在水中上下翻躍,有大有小,仿佛是一家子。一時間,船的前後左右都發現了兩三頭、三四頭一組的江豚,離得遠遠的,船開近了,它們就遊遠,始終和人們保持距離。

攝影師來不及按下快門,江豚的蹤影稍縱即逝,大家於是固定好方向和機位,每人只捕捉一個方向的江豚。“江豚是哺乳動物,不是魚類,需要透出水面呼吸,大約一分鐘呼吸一次,一次兩三秒,所以只要江裡有江豚,那一定會發現。

“一個物種低於500個,就進入滅絕漩渦了,很容易就沒有了,現在白鰭豚就是這樣,已經絕跡。一個物種在1000個以上,還是有希望保持並發展的。”李榮華告訴記者。

船繼續順流而下,半小時後,又在頭橋鎮王家橋附近江面看到兩三頭江豚,這次的數量比第一次小。大家依然很興奮,在平時,沒有這麼好的運氣看到這麼多的次數。

中午12時許,在三江營停船吃飯,船靠夾江口,吃完飯沒一會,好幾群江豚出現了,距離近,個頭大,看得大家歡呼雀躍。“我們在這吃飯,它們也要吃飯,這兒是內河的出口,魚多。”船老大告訴記者,有時候來看不到,今天巧了。

“以後要對三江營有信心,以前都沒有看到過,現在真的看到了,之前調查的時候,當地漁民對我講過很多遍,江豚就在三江營,說得很確定。”李華榮興奮地告訴大夥,今天不虛此行。

同行的水生動物專家告訴記者,雖然江豚的生存環境依然惡劣,但今天看到21頭次的江豚,比預想的要好,主要是因為鎮江江豚保護區的作用,那裡不通航不允許捕魚,讓江豚有了一片棲息的場所,“你看上游南京的江豚就少很多,江豚覓食可以出來,但是睡覺、育兒沒有地方。”

將啟動江豚保護公益專案““就地保護兩條路,一條是水,一條是魚,水是江豚的生存空間,魚是江豚的食物。下階段我們將和環保局一起在三江營等地定期水質監測,對水污染進行監管,並安排志願者處理江面的垃圾。勸導漁民上岸轉崗轉業,配合漁政部門對非法捕撈的行為進行舉報和處理。”李榮華告訴記者,從全國來看,長江的江豚可能低於500頭了,保護工作刻不容緩,不能再蹈白鰭豚的覆轍。“這次江邊看到很多‘迷魂陣’,潤揚大橋處甚至大白天有人非法電魚,魚沒有了,江豚沒有食物,那也無法生存。”

為了加強江豚保護普及和宣傳,區江豚保護協會申請了一個公益專案:“讓江豚和孩子共成長”,得到阿拉善基金會的認領和騰訊公益的推廣,目前已經籌款10萬元,在本月下旬正式開展項目運營。“項目包括建設三江營觀測站,江豚科普教育進校園,江豚生態環保教育以及江豚文創基地等。值得一提的是江豚文創專案,將通過揚州江都本地的非遺文化植入江豚元素,如江豚剪紙、江豚漆畫等進行市場推廣,讓江豚文化深入群眾,讓更多的人關注‘長江精靈’。”李華榮說。

科普小知識

江豚,又稱江豬、烏忌,被譽為“水中大熊貓”,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江豚頭部呈圓形,牙型結構特殊,因此看起來時刻都在微笑。江豚主要分佈在長江中下游幹流及洞庭湖和鄱陽湖等區域。長江江豚是江豚的唯一淡水亞種,也是江豚由海入江進化歷程的唯一見證物種,同時又是全球重要的珍稀淡水鯨類物種之一。

作為長江水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長江江豚的種群狀況是長江水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重要指示。目前,長江江豚已屬於極度瀕危物種,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長江中下游幹流及兩大通江湖泊水生態系統已經處於高度脆弱狀態。

我們呼籲:

留住江豚的微笑,

別讓白鰭豚的悲劇重演,

保護生態環境,

我們一起努力!

不遠處可以看到兩岸高高的連淮鎮揚高鐵基座。剛過五峰山約莫一公里,“快看,江豚!”有人喊了起來,大家順著方向,看到兩三頭江豚在水中上下翻躍,有大有小,仿佛是一家子。一時間,船的前後左右都發現了兩三頭、三四頭一組的江豚,離得遠遠的,船開近了,它們就遊遠,始終和人們保持距離。

攝影師來不及按下快門,江豚的蹤影稍縱即逝,大家於是固定好方向和機位,每人只捕捉一個方向的江豚。“江豚是哺乳動物,不是魚類,需要透出水面呼吸,大約一分鐘呼吸一次,一次兩三秒,所以只要江裡有江豚,那一定會發現。

“一個物種低於500個,就進入滅絕漩渦了,很容易就沒有了,現在白鰭豚就是這樣,已經絕跡。一個物種在1000個以上,還是有希望保持並發展的。”李榮華告訴記者。

船繼續順流而下,半小時後,又在頭橋鎮王家橋附近江面看到兩三頭江豚,這次的數量比第一次小。大家依然很興奮,在平時,沒有這麼好的運氣看到這麼多的次數。

中午12時許,在三江營停船吃飯,船靠夾江口,吃完飯沒一會,好幾群江豚出現了,距離近,個頭大,看得大家歡呼雀躍。“我們在這吃飯,它們也要吃飯,這兒是內河的出口,魚多。”船老大告訴記者,有時候來看不到,今天巧了。

“以後要對三江營有信心,以前都沒有看到過,現在真的看到了,之前調查的時候,當地漁民對我講過很多遍,江豚就在三江營,說得很確定。”李華榮興奮地告訴大夥,今天不虛此行。

同行的水生動物專家告訴記者,雖然江豚的生存環境依然惡劣,但今天看到21頭次的江豚,比預想的要好,主要是因為鎮江江豚保護區的作用,那裡不通航不允許捕魚,讓江豚有了一片棲息的場所,“你看上游南京的江豚就少很多,江豚覓食可以出來,但是睡覺、育兒沒有地方。”

將啟動江豚保護公益專案““就地保護兩條路,一條是水,一條是魚,水是江豚的生存空間,魚是江豚的食物。下階段我們將和環保局一起在三江營等地定期水質監測,對水污染進行監管,並安排志願者處理江面的垃圾。勸導漁民上岸轉崗轉業,配合漁政部門對非法捕撈的行為進行舉報和處理。”李榮華告訴記者,從全國來看,長江的江豚可能低於500頭了,保護工作刻不容緩,不能再蹈白鰭豚的覆轍。“這次江邊看到很多‘迷魂陣’,潤揚大橋處甚至大白天有人非法電魚,魚沒有了,江豚沒有食物,那也無法生存。”

為了加強江豚保護普及和宣傳,區江豚保護協會申請了一個公益專案:“讓江豚和孩子共成長”,得到阿拉善基金會的認領和騰訊公益的推廣,目前已經籌款10萬元,在本月下旬正式開展項目運營。“項目包括建設三江營觀測站,江豚科普教育進校園,江豚生態環保教育以及江豚文創基地等。值得一提的是江豚文創專案,將通過揚州江都本地的非遺文化植入江豚元素,如江豚剪紙、江豚漆畫等進行市場推廣,讓江豚文化深入群眾,讓更多的人關注‘長江精靈’。”李華榮說。

科普小知識

江豚,又稱江豬、烏忌,被譽為“水中大熊貓”,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江豚頭部呈圓形,牙型結構特殊,因此看起來時刻都在微笑。江豚主要分佈在長江中下游幹流及洞庭湖和鄱陽湖等區域。長江江豚是江豚的唯一淡水亞種,也是江豚由海入江進化歷程的唯一見證物種,同時又是全球重要的珍稀淡水鯨類物種之一。

作為長江水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長江江豚的種群狀況是長江水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重要指示。目前,長江江豚已屬於極度瀕危物種,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長江中下游幹流及兩大通江湖泊水生態系統已經處於高度脆弱狀態。

我們呼籲:

留住江豚的微笑,

別讓白鰭豚的悲劇重演,

保護生態環境,

我們一起努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