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昆崳山最後一位全真道士

周培明老人

早就聽說過牟平莒格莊鎮有個老人, 是昆崳山最後一位全真道士。 有道是話說絕了多錯, 這句話也不例外。 幾十年前,

政治運動毀了昆崳山的道觀, 把道士們趕回了家, 莒格莊鎮的周培明是最後一個離開神清觀的道士, 在當時, 他的確是昆崳山上最後一位全真道士。 但是到了現在, 道士們又紛紛來到了昆崳山, 神清觀也重新建起, 再說周培明是最後一位全真道士, 就不太準確了。 這是題外話, 昨天, 我和全真教研究中心的劉學雷老師和傳統文化的愛好者高承柱老師到了莒格莊鎮, 拜訪了周培明老人——那位傳說中的昆崳山最後一名道士。

神清觀

老人已經九十二歲, 中等個子, 但腰板挺直;瘦瘦的身材, 和人們印象中的仙風道骨的形象相吻合;記憶力特好, 說起自己十幾歲出家及後來的道家生活經歷, 如數家珍, 事情記得十分清晰。

老人十七八歲出家, 據說當時是因為自己家裡窮, 想找個出路。 問家裡人支持嗎?老人說父母支持。 當時弟兄好幾個, 大概也不爭這一個。 老家村西原來有庵, 那裡有個老人和周培明相熟。 老人有個朋友在神清觀做事, 對道觀裡的事情比較熟悉, 常和周培明談起。

聽說周培明要當道士, 老人自告奮勇地當起了引薦人。

周培明和老人一起來到神清觀。 神清觀的老道長很嚴肅地告訴他, 如果要出家, 必須嚴格遵守道家的規矩辦事。 周培明答應了, 就留了下來。

剛到道觀, 周培明主要做些雜事。 道士們吃飯, 他要做;每天的功課, 他要學。 閒暇之余, 他跟著師父學中醫。 師父說, 你學了這手藝, 起碼可以有飯吃。 那時神清觀香火不盛, 生活挺清苦, 道士們自己種田種菜, 打柴燒飯。 沒有傳說中道人的逍遙自在, 不食人間煙火, 一切如同凡人, 只是沒有妻子兒女。

三百年古樹

三百年古樹(杜松)

那時候神清觀裡有許多寶貝。 有古松, 據說活了上千年, 很粗, 需要五六人手把手才能抱起來;很高, 可能有二三十米高。 奇怪的是, 雖然樹很老, 但摸摸樹皮, 卻很柔嫩, 好象幼樹一般。 有銀杏樹, 據說也是活了上千年。 觀內藏有大批珍貴典籍, 據說有數千冊, 都是歷代朝廷賞賜。 可惜, 這一切在後來都被徹底破壞。 老松被砍掉, 據說運到文登一條河上架了橋;銀杏樹不知下落;古書被當廢紙包了蘋果。 現在已經什麼都沒有了。

周培明後來被迫還俗。那時幹部們找到他,對他說,你這麼年輕,又有手藝,為什麼不能憑手藝混口飯吃,偏要在這裡當道士?周培明不敢違抗幹部的指示,只好還俗回家。但那時他已經對道教產生了很深的感情,離開時,心裡很是不舍。

周培明離開道觀,曾跟隨部隊參加過孟良崮等戰役,在那裡,他從事醫務工作。那時日子真苦,他至今仍歎,打仗的日子太苦了!打完仗,他回到家鄉,被地方政府派到大學學習了西醫知識,從此他運用自己掌握的豐富的醫學知識救死扶傷,成了一名醫生。

從離開道觀至今,轉眼已是六十多年。如今他已兒孫滿堂,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但是,道教對他的影響,卻滲透到他的骨子裡,使他不自覺地按照道家的方式做人處世。他成了不穿道袍的道士。

和周培明在一起,聽著他滔滔不絕地背誦大段大段的道家文章及神清觀的碑文,聽他講述幾十年前神湧觀裡的景象,讓人感覺恍如一夢。這輩子,他是為全真教活著的人,他是一段活的歷史。

摘自:劉柴燒的博客

周培明後來被迫還俗。那時幹部們找到他,對他說,你這麼年輕,又有手藝,為什麼不能憑手藝混口飯吃,偏要在這裡當道士?周培明不敢違抗幹部的指示,只好還俗回家。但那時他已經對道教產生了很深的感情,離開時,心裡很是不舍。

周培明離開道觀,曾跟隨部隊參加過孟良崮等戰役,在那裡,他從事醫務工作。那時日子真苦,他至今仍歎,打仗的日子太苦了!打完仗,他回到家鄉,被地方政府派到大學學習了西醫知識,從此他運用自己掌握的豐富的醫學知識救死扶傷,成了一名醫生。

從離開道觀至今,轉眼已是六十多年。如今他已兒孫滿堂,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但是,道教對他的影響,卻滲透到他的骨子裡,使他不自覺地按照道家的方式做人處世。他成了不穿道袍的道士。

和周培明在一起,聽著他滔滔不絕地背誦大段大段的道家文章及神清觀的碑文,聽他講述幾十年前神湧觀裡的景象,讓人感覺恍如一夢。這輩子,他是為全真教活著的人,他是一段活的歷史。

摘自:劉柴燒的博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