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相親市場殘酷法則,女子年過30歲被嫌棄成這樣?

又是一年黃金周, 對部分單身男女來說, 相親或許和“十一”更配, 8天的假期, 約會單子早已排得滿滿當當。 從職業紅娘的口中, 大約可以摸底時下的婚戀行情, 以及這個相親市場的殘酷法則。

◆ ◆ ◆ ◆ ◆

“這兩年, 紅娘越來越不好做了。 ”祝老師說, “五年前, 來徵婚的就是想找個合適的人結婚。 現在, 每個人都既想條件好, 又要有感覺。 ”

紅娘揭相親市場殘酷法則

祝老師五年前從事業單位退休, 她以前搞工會工作, 平時就愛給人牽個線。 這下好, 牽線還給錢, 一家上海本地的婚介所特地找上門, 她就順勢幹了起來。

“我們這裡的會員年費幾萬到幾十萬,

並不明碼標價, 而是根據客戶自身條件和擇偶要求的組合來定。 匹配難度越高, 會費也就越貴, 不過愛情無價, 為了幸福, 很多人也願意多花鈔票。 ”

祝老師是客服, 前面紅娘拉來的生意, 她幫忙配對, 一般一個會員一年介紹12次,

不包成功。 “這兩年, 來相親的優秀男孩越來越少, 但凡有新進的不錯資源, 都很搶手, 我們會儘量安排他多見幾個姑娘。 有的男孩比較單純, 看到喜歡的, 就此打住, 不再約了。 有的則變成了相親老油條, 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 總想著下一個會更好, 樂得多見幾次。 而且他們會在多個婚介機構註冊, 很有優越感。 ”她說。

祝老師說, 80後85後是目前相親市場的主力軍, 但現在每個月新增用戶, 近一半是90後女性。 她們逐漸成為各個年齡段的男性最感興趣的群體, 這也增加了80後的壓力和恐慌, 隨著更多95後到了適婚年齡, 相親市場的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

和紅娘聊多了, 一次次戳中我的是女性在相親市場上的價碼。 尤其是在女多過男的上海,

女生更加被動, 而時間是最大的敵人。

小鹿今年26歲, 她說, 從少年意氣到中年危機, 仿佛是一夜之間的事。 年少時覺得世界之大, 有多少有趣的靈魂在等待與我相遇。 可有一天當你踏入相親市場就會發現, 你有多少資本, 還能碰見什麼樣的人,

都數得著, 看得見。

她高中時愛看《欲望都市》, 記得有一集, Carrie和Big鬧分手。 30多歲的Carrie頂著一張哭花的臉, 對她的朋友說:我不想再單身了。 我不想回到外面和那些年輕姑娘們競爭了。 小鹿心疼Carrie, 並想著, 還好我就是那些年輕的姑娘。 而如今, 她也開始向女性年齡食物鏈的底端跌去, 而情況只會越來越糟。 “現實是, 年齡越大, 遇到真愛的幾率越小。 而合適你的那個人, 也許真的已經遇到別人了。 我還這麼年輕, 卻已經害怕變老。 ”

年齡也成為了阻礙

“很多女孩, 剛進來時心高氣傲, 就是來找理想型的, 很挑剔。 眼看著她們隨著年齡增長, 越找越往下走。 看著她們從享受到打擊, 我很心疼。 ”祝老師手上有兩個姑娘, 5年前還是30不到的歲數, 挑挑揀揀。 現在,

願意約見她們的, 就只剩下離異男了。 她們現在把要求降低到“離獨”, 但內心深處還是在等待真愛, 而且最好他是初婚。

我曾在一個速配活動上遇到過一個35歲的男人。 他當時選的心動女生都是25到30歲的。 我問他是否考慮年紀更大的女生, 他說:“30歲以上太老了, 我可以接受一個女人陪我一起走過歲月後的蒼老, 但我不能接受初見的老。 ”聽來讓人心寒, 但這就是他最真實的聲音。

另一個紅娘張老師, 曾接過一個30萬的大單, 那是個48歲的離婚男人, 有一個孩子, 和老母親住一起。 他只找四個年份的姑娘:84年的鼠、85年的牛、87年的兔和90年的馬。 也就是說, 他能接受年齡最大的, 也比他小15歲。 並且, 對方必須是未婚, 本科學歷以上, 不能從事市場、公關類工作, 面相要好,不能打過針動過刀,婚後不能工作。

更讓張老師鬱悶的是,這個男人很成功,卻不讓在簡歷裡說,怕對方圖他的錢。“他就讓我們說他是普通男子,帶著一孩子一老媽,然後還要找這樣的姑娘。講也講不通,你告訴他很難,他就跟你說:我知道難啊,難才找你們啊。”張老師說,在相親市場,男女雙方都是奔條件來的,你想試探人家的真心,可惜,一大批門當戶對的姑娘已經自動遮罩了你。這就是現實。

當有些男人挑選對象還在“任性”地看臉看年齡時,很多女生其實也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擇偶要求。張老師常建議女生們多變通,除了要認清自己喜歡什麼樣的,也要想想什麼樣的人會喜歡你。

她有個女客戶,33歲,最近終於結婚了。開始時,她的條件很理想化,要高要帥,必須是上海人。給她安排了幾個人,但都沒匹配成功。後來,她主動改成,如果年薪30萬以上,可以沒有上海戶口。她明白,生活中也許能碰到理想型,但在婚戀市場上,你需要找一個對方也會選擇你的人。

什麼原因讓你一直單身

什麼原因讓你一直單身?網上有兩個高贊的回答:“我還沒找到自己,如何去找另一半?”“Singleissimple,doubleistrouble。(單身簡單,相愛麻煩)”

可是再往下看,各種戲謔、文青式的回答,透著單身者骨子裡那種“傲嬌”、偏執又無奈的情緒。

“盼不來我愛的人,疼不了愛我的人。”“沒有棋逢對手,哪來琴瑟和諧。”“傲慢讓別人無法愛上我,偏見讓我無法愛別人。”“至今不曾遇到一人,與他相對之歡愉,多出我獨處的樂趣。”“因為我心裡有一個人,因為我還不夠優秀,因為我習慣了一個人!單身久了懷疑自己不值得被愛,也失去了愛人的能力。”“我太相信真愛,一直在等待。”

為什麼你會一直單著?有個網友如此神總結:通俗說法,自己醜還嫌別人醜。委婉說法,能力跟不上眼光。文藝說法,我在等,那個對的人。

一位85後姑娘說,我們在最該學習如何享受戀愛的時候,卻被逼著好好念書;而在經歷了種種感情的變故和挫折,稍微成熟些希望慎重選擇一個值得託付的物件時,又被世俗輿論束手束腳。單身久了,不會戀愛,不懂怎麼讓對方覺得舒適愉悅,太過於在意細節而忽視互相吸引的初衷,從骨子裡懼怕角色轉換,怕受傷,然後安慰自己“嗯,對的那個人還沒出現”。

小心單身會上癮

與大多數渴望愛情的姑娘相比,我遇見過另一類打算孤獨終老的95後,她們相信愛情,寧可不婚也不願錯嫁,且有這個覺悟在等待緣分的過程中,準備跟自己過好一生。

29歲的小麗說,真正讓我意識到爸媽對於我還單身有點介意的事是,有天,從不管我的父親竟然對我說:你要是有了男朋友的話,週末也可以不回來的。

小麗說,她其實很滿意現在一個人的生活狀態。她一個人租房住,下了班學西班牙語,還練吉他。週末回家陪陪爸媽,覺得一天24小時都不夠用。

“要我從這裡面抽出幾個小時跟一個幾乎陌生的人吃飯聊天,瞭解彼此,萬一沒什麼話題聊還會尷尬,我可不願意。這種帶有目的性的接觸我本能是排斥的,雖然我也不確定以後會不會也走上相親這條路。我想我是找到了一種和自己相處的模式,並且相處得很好。”

她說,自己是一個矛盾體,一方面覺得戀愛應該是把日子過成兩個人的甜蜜,而另一方面,又太捨不得這種自由的單身狀態。“大概自己的日子已經充實得要滿出來了,暫時擠不下另一個人了吧?”

有的年輕人還因此走一個極端:先覺得戀愛很神聖(通過各類虛構作品對愛情產生了理想想法),然後走向另一個極端(哼,戀愛結婚就那麼回事),最後處於糟糕的關係中。

有些甚至還會自小陷入一種“談戀愛其實不是好事,會影響學業/事業”的扭曲心境。以至於,不少人直到完成一系列為人父母的責任後,還來不及感受到,愛情是如此美好。

 我想,歸根結底是:少年一代不斷增長的精神與物質生活,令她們對婚姻與感情的態度,帶上了現代的理想主義色彩。而父母們依然將婚姻與感情,停留在最初的“搭伴過日子”、“保障經濟利益”之上。

“遇見你之前,不是單身選擇了我,而是我,選擇了單身。”經常聽到單身姑娘這樣淺聲低吟。我卻想,當另一半真的出現在她們面前時,她們反倒會無措。

其實,單身會上癮的。

上海單身青年調查

年齡是問題,顏值是距離

年輕人找物件,最看重什麼?一份《上海單身青年的婚戀調查》,揭開了上海青年擇偶的面面觀。

調查發現,上海單身青年除了“缺平臺”———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沒有更多時間拓寬婚戀社交圈,較高的職場壓力,沒有更多精力拓展婚戀社交,導致婚戀的“硬體”缺失;還“缺能力”———單身青年男女或多或少自身存在著婚戀態度消極被動、婚戀定位不清晰、婚戀知識技能缺失以及其他婚戀心理問題等。

 調查顯示,職業背景、戀愛情商、男女性在婚戀觀上的思維邏輯和行為方式的差異,以及“門當戶對、郎才女貌”等傳統婚戀觀念,對現代青年的影響仍然較大。

受“郎才女貌”觀念影響大

調查稱,大多數男性希望自己與對象的年齡差在5歲以內,這個比例高達70%,女性則恰恰相反,半數以上的女性都能接受5歲以上的年齡差。這表明什麼呢?大概就是女性越來越傾向于找大叔或小鮮肉,而男性大概都在同齡人之間尋尋覓覓吧。

此外,男性在戀愛中首先考慮的五要素依次是:外貌、性格、生活習慣、年齡、家庭背景。而女性首先考慮的五要素依次是:性格、外貌、經濟條件、能力潛力、生活習慣。

雖然性格合拍都是兩性的婚戀首選,但男性重視對方的家庭背景和年齡,而女性重視對方的經濟條件與能力潛力,這正是需求不同所導致的差異。不論是從重視對方的年齡,還是從對外貌的要求的角度來看,男性更關注女性作為一個物理人的屬性,希望她是“年輕貌美”的;而女性更關注男性作為一個社會人的屬性,希望他是“能幹多金”的。

志趣相投更重要

現代愛情可不是簡單的眉來眼去就能以身相許的,精神契合、三觀一致也是必要條件。

調查結果顯示,90.87%的人認為與愛人三觀不一致是導致離婚的主要因素。戀情衝突的重要原因中,興趣愛好不同和溝通出現問題也占到了22.55%和68.45%的比例。“選擇一個人,便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這句話很有道理。每個人生來都是不規則圖形,能拼裝在一起的必然是“匹配”的,倘若並不匹配而強行拼裝,結果必然遍體鱗傷,即便委曲求全,又怎談愛情的純粹。倘若愛情可以稱量,“志趣相投”便是愛情的砝碼。

一位赴美學習設計的上海男生,不幸失去了交往三年的女友,傷痛之餘,他對未來愛人的要求是“合得來”與“有感覺”。身為上海公婆,男生的父母也希望他能找到自己真心喜歡的而不是“各方面條件不錯的”。

咖啡能嫁給大蒜嗎?

老鄉找老鄉的地域文化差異,是戀愛中的絆腳石,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的差異往往導致人們在擇偶和戀愛中困難重重,尤其是新上海人在擇偶過程中更加坎坷。77.18%的被調查者表示在擇偶過程中會考慮對方的出生地,而77.39%的上海人更希望找上海本地人。

職業背景影響找物件

職業背景也對婚戀關係形成羈絆,報告顯示,從事需要和人打交道的職業的青年,人際圈廣,戀愛經歷普遍比較豐富;與技術打交道的青年,人際圈窄,戀愛經歷普遍較少。

調查顯示,技術/研發人員這一群體戀愛經歷為1次及以下的占60.83%,其中15.83%表示自己目前還沒有任何戀愛經歷。而顧問/諮詢這一群體中,80.96%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己有2次以上的戀愛經歷,其中有4次及以上戀愛經歷的也占了14.29%。

理工科男女待遇大不同

同樣是理工科出身,理工男就是“香餑餑”,理工女卻受冷落。為何同為理工,待遇卻天差地別?資料顯示,理工男常常被貼上“單純”、“靠譜”、“工作勤奮”、“生活簡單”這樣的標籤,不少單身女孩都想找“靈活機智理工男”。相反,單身男青年卻表示,“和理工科女生交流不暢,思想差異大”。

戀愛情商低是硬傷

戀愛過程中,情商低是硬傷,72.41%的男性和88.2%的女性都表示,不能接受情商過低的另一半,尤其是注重精神交流的女性,更不願意另一半是個沒有情趣的“書呆子”。

6成男性不愛“戀愛老司機”

戀愛經驗方面,59.6%的男性不能接受對方是“戀愛老司機”,而女性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則是肯定與否定各占一半;性需求方面,69.97%的人表示,希望另一半的內心深處時而會燃起欲望的小火苗;17.2%的人表示,另一半有性需求時自己不會拒絕;還有12.1%的人表示,希望另一半的性需求旺盛,欲罷不能。

近3成18歲前已初戀

爸爸媽媽們在上學階段少不了盯著孩子蠢蠢欲動的情竇,事實證明,盯得再緊也擋不住早熟的大潮。

問卷樣本中,近30%的被調查者表示,其初戀時間在18歲以下,可見中學時期的懵懂情愫已經萌芽。在18歲至40歲年齡段的單身青年中,年紀越輕“18歲之前初戀”的比重越大。

面相要好,不能打過針動過刀,婚後不能工作。

更讓張老師鬱悶的是,這個男人很成功,卻不讓在簡歷裡說,怕對方圖他的錢。“他就讓我們說他是普通男子,帶著一孩子一老媽,然後還要找這樣的姑娘。講也講不通,你告訴他很難,他就跟你說:我知道難啊,難才找你們啊。”張老師說,在相親市場,男女雙方都是奔條件來的,你想試探人家的真心,可惜,一大批門當戶對的姑娘已經自動遮罩了你。這就是現實。

當有些男人挑選對象還在“任性”地看臉看年齡時,很多女生其實也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擇偶要求。張老師常建議女生們多變通,除了要認清自己喜歡什麼樣的,也要想想什麼樣的人會喜歡你。

她有個女客戶,33歲,最近終於結婚了。開始時,她的條件很理想化,要高要帥,必須是上海人。給她安排了幾個人,但都沒匹配成功。後來,她主動改成,如果年薪30萬以上,可以沒有上海戶口。她明白,生活中也許能碰到理想型,但在婚戀市場上,你需要找一個對方也會選擇你的人。

什麼原因讓你一直單身

什麼原因讓你一直單身?網上有兩個高贊的回答:“我還沒找到自己,如何去找另一半?”“Singleissimple,doubleistrouble。(單身簡單,相愛麻煩)”

可是再往下看,各種戲謔、文青式的回答,透著單身者骨子裡那種“傲嬌”、偏執又無奈的情緒。

“盼不來我愛的人,疼不了愛我的人。”“沒有棋逢對手,哪來琴瑟和諧。”“傲慢讓別人無法愛上我,偏見讓我無法愛別人。”“至今不曾遇到一人,與他相對之歡愉,多出我獨處的樂趣。”“因為我心裡有一個人,因為我還不夠優秀,因為我習慣了一個人!單身久了懷疑自己不值得被愛,也失去了愛人的能力。”“我太相信真愛,一直在等待。”

為什麼你會一直單著?有個網友如此神總結:通俗說法,自己醜還嫌別人醜。委婉說法,能力跟不上眼光。文藝說法,我在等,那個對的人。

一位85後姑娘說,我們在最該學習如何享受戀愛的時候,卻被逼著好好念書;而在經歷了種種感情的變故和挫折,稍微成熟些希望慎重選擇一個值得託付的物件時,又被世俗輿論束手束腳。單身久了,不會戀愛,不懂怎麼讓對方覺得舒適愉悅,太過於在意細節而忽視互相吸引的初衷,從骨子裡懼怕角色轉換,怕受傷,然後安慰自己“嗯,對的那個人還沒出現”。

小心單身會上癮

與大多數渴望愛情的姑娘相比,我遇見過另一類打算孤獨終老的95後,她們相信愛情,寧可不婚也不願錯嫁,且有這個覺悟在等待緣分的過程中,準備跟自己過好一生。

29歲的小麗說,真正讓我意識到爸媽對於我還單身有點介意的事是,有天,從不管我的父親竟然對我說:你要是有了男朋友的話,週末也可以不回來的。

小麗說,她其實很滿意現在一個人的生活狀態。她一個人租房住,下了班學西班牙語,還練吉他。週末回家陪陪爸媽,覺得一天24小時都不夠用。

“要我從這裡面抽出幾個小時跟一個幾乎陌生的人吃飯聊天,瞭解彼此,萬一沒什麼話題聊還會尷尬,我可不願意。這種帶有目的性的接觸我本能是排斥的,雖然我也不確定以後會不會也走上相親這條路。我想我是找到了一種和自己相處的模式,並且相處得很好。”

她說,自己是一個矛盾體,一方面覺得戀愛應該是把日子過成兩個人的甜蜜,而另一方面,又太捨不得這種自由的單身狀態。“大概自己的日子已經充實得要滿出來了,暫時擠不下另一個人了吧?”

有的年輕人還因此走一個極端:先覺得戀愛很神聖(通過各類虛構作品對愛情產生了理想想法),然後走向另一個極端(哼,戀愛結婚就那麼回事),最後處於糟糕的關係中。

有些甚至還會自小陷入一種“談戀愛其實不是好事,會影響學業/事業”的扭曲心境。以至於,不少人直到完成一系列為人父母的責任後,還來不及感受到,愛情是如此美好。

 我想,歸根結底是:少年一代不斷增長的精神與物質生活,令她們對婚姻與感情的態度,帶上了現代的理想主義色彩。而父母們依然將婚姻與感情,停留在最初的“搭伴過日子”、“保障經濟利益”之上。

“遇見你之前,不是單身選擇了我,而是我,選擇了單身。”經常聽到單身姑娘這樣淺聲低吟。我卻想,當另一半真的出現在她們面前時,她們反倒會無措。

其實,單身會上癮的。

上海單身青年調查

年齡是問題,顏值是距離

年輕人找物件,最看重什麼?一份《上海單身青年的婚戀調查》,揭開了上海青年擇偶的面面觀。

調查發現,上海單身青年除了“缺平臺”———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沒有更多時間拓寬婚戀社交圈,較高的職場壓力,沒有更多精力拓展婚戀社交,導致婚戀的“硬體”缺失;還“缺能力”———單身青年男女或多或少自身存在著婚戀態度消極被動、婚戀定位不清晰、婚戀知識技能缺失以及其他婚戀心理問題等。

 調查顯示,職業背景、戀愛情商、男女性在婚戀觀上的思維邏輯和行為方式的差異,以及“門當戶對、郎才女貌”等傳統婚戀觀念,對現代青年的影響仍然較大。

受“郎才女貌”觀念影響大

調查稱,大多數男性希望自己與對象的年齡差在5歲以內,這個比例高達70%,女性則恰恰相反,半數以上的女性都能接受5歲以上的年齡差。這表明什麼呢?大概就是女性越來越傾向于找大叔或小鮮肉,而男性大概都在同齡人之間尋尋覓覓吧。

此外,男性在戀愛中首先考慮的五要素依次是:外貌、性格、生活習慣、年齡、家庭背景。而女性首先考慮的五要素依次是:性格、外貌、經濟條件、能力潛力、生活習慣。

雖然性格合拍都是兩性的婚戀首選,但男性重視對方的家庭背景和年齡,而女性重視對方的經濟條件與能力潛力,這正是需求不同所導致的差異。不論是從重視對方的年齡,還是從對外貌的要求的角度來看,男性更關注女性作為一個物理人的屬性,希望她是“年輕貌美”的;而女性更關注男性作為一個社會人的屬性,希望他是“能幹多金”的。

志趣相投更重要

現代愛情可不是簡單的眉來眼去就能以身相許的,精神契合、三觀一致也是必要條件。

調查結果顯示,90.87%的人認為與愛人三觀不一致是導致離婚的主要因素。戀情衝突的重要原因中,興趣愛好不同和溝通出現問題也占到了22.55%和68.45%的比例。“選擇一個人,便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這句話很有道理。每個人生來都是不規則圖形,能拼裝在一起的必然是“匹配”的,倘若並不匹配而強行拼裝,結果必然遍體鱗傷,即便委曲求全,又怎談愛情的純粹。倘若愛情可以稱量,“志趣相投”便是愛情的砝碼。

一位赴美學習設計的上海男生,不幸失去了交往三年的女友,傷痛之餘,他對未來愛人的要求是“合得來”與“有感覺”。身為上海公婆,男生的父母也希望他能找到自己真心喜歡的而不是“各方面條件不錯的”。

咖啡能嫁給大蒜嗎?

老鄉找老鄉的地域文化差異,是戀愛中的絆腳石,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的差異往往導致人們在擇偶和戀愛中困難重重,尤其是新上海人在擇偶過程中更加坎坷。77.18%的被調查者表示在擇偶過程中會考慮對方的出生地,而77.39%的上海人更希望找上海本地人。

職業背景影響找物件

職業背景也對婚戀關係形成羈絆,報告顯示,從事需要和人打交道的職業的青年,人際圈廣,戀愛經歷普遍比較豐富;與技術打交道的青年,人際圈窄,戀愛經歷普遍較少。

調查顯示,技術/研發人員這一群體戀愛經歷為1次及以下的占60.83%,其中15.83%表示自己目前還沒有任何戀愛經歷。而顧問/諮詢這一群體中,80.96%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己有2次以上的戀愛經歷,其中有4次及以上戀愛經歷的也占了14.29%。

理工科男女待遇大不同

同樣是理工科出身,理工男就是“香餑餑”,理工女卻受冷落。為何同為理工,待遇卻天差地別?資料顯示,理工男常常被貼上“單純”、“靠譜”、“工作勤奮”、“生活簡單”這樣的標籤,不少單身女孩都想找“靈活機智理工男”。相反,單身男青年卻表示,“和理工科女生交流不暢,思想差異大”。

戀愛情商低是硬傷

戀愛過程中,情商低是硬傷,72.41%的男性和88.2%的女性都表示,不能接受情商過低的另一半,尤其是注重精神交流的女性,更不願意另一半是個沒有情趣的“書呆子”。

6成男性不愛“戀愛老司機”

戀愛經驗方面,59.6%的男性不能接受對方是“戀愛老司機”,而女性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則是肯定與否定各占一半;性需求方面,69.97%的人表示,希望另一半的內心深處時而會燃起欲望的小火苗;17.2%的人表示,另一半有性需求時自己不會拒絕;還有12.1%的人表示,希望另一半的性需求旺盛,欲罷不能。

近3成18歲前已初戀

爸爸媽媽們在上學階段少不了盯著孩子蠢蠢欲動的情竇,事實證明,盯得再緊也擋不住早熟的大潮。

問卷樣本中,近30%的被調查者表示,其初戀時間在18歲以下,可見中學時期的懵懂情愫已經萌芽。在18歲至40歲年齡段的單身青年中,年紀越輕“18歲之前初戀”的比重越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