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夫妻吵架後連砸18車|為什麼說“衝動式的減壓”是魔鬼?

9月28日上午, 嘉定警方破獲一起尋釁滋事案件, 犯罪嫌疑人王明因與妻子感情糾紛, 砸損社區18輛私家車, 目前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嘉定警方介紹, 9月27日23時45分許, 接群眾報警稱, 華江支路677弄某社區一些停車位上的車輛被人砸壞。 民警趕到現場後, 發現該處停車位上有18輛私家車的引擎蓋、擋風玻璃被不同程度砸壞, 疑似是棍狀物擊打造成。 附近居民反映, 晚上案發時還聽到有一對男女吵架的聲音。 第二日清晨, 犯罪嫌疑人王明主動到派出所投案自首。

“和老婆吵架了, 還喝點酒, 一時衝動才這樣的。 ”接受民警訊問時, 犯罪嫌疑人王明交代砸車原因, 感到後悔不已。 目前, 王明因涉嫌尋釁滋事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這則新聞下一眾網友的評論也是讓人哭笑不得, 網友A表示:“該怎麼評論這個男子呢?和老婆生氣吵架, 寧可去砸別人的車也不去打老婆, 值得表揚!”而網友B則表示:“這次吵架都砸車了, 下次還不得打人啊!這麼衝動的發洩方式可要不得!”

借著這則新聞, 今天, 初心客廳就想和大家一起來講講, 有關於“衝動”的這個話題。

01

理智回籠時, 才驚覺衝動後的一地雞毛

電影《殺死比爾》中,

新娘被比爾血洗了婚禮, 她決定著手一次從德克薩斯到沖繩、東京以及墨西哥的復仇之旅, “我將殺死比爾”是電影中的經典臺詞。

昆汀的暴力美學引發了影迷的膜拜, 但是, 電影上映6年後, 比爾真的死了。 2009年, 警方在泰國賓館的衣櫥中, 發現了渾身赤裸, 脖子上套著窗簾線的比爾扮演者大衛卡拉丁。

比爾真的被“殺死”了, 只不過動手的不是新娘, 而是他自己。 經過警方調查, 排除了他殺可能, 大衛是因性窒息死亡的。

影迷們明白好萊塢明星的巨大心理壓力, 大衛總是會用各種衝動行為進行解壓, 例如酗酒, 例如狂奔, 但是這次衝動行為卻玩得超出控制, 最終, 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年華》中曾經說道:

“我現在才明白, 凡屬嚴重錯誤都有一個共同的性質, 那就是沒有克制住衝動。 ”

我們依然會在某個天雷勾動地火的時分, 忘了規章制度, 忘了生活法則, 用一句“管他呢”換取唯樂原則, “千金難買此刻爺開心”便成為衝動行為的座右銘。

於是你要麼會像《一個購物狂的自白》中的麗蓓嘉一樣, 秉承著“買內衣是女人的基本人權”的原則, 在衝動購物的路上越走越遠;要麼會像《速度與激情》中那樣, 在不到10秒中感受四分之一英里的競速;要麼會像《喜愛夜蒲》中那樣, 在夜場中酗酒約炮。

但是這些衝動行為, 真的可以解決都市人心中的壓力嗎?

02

衝動行為只是短期麻痹, 解決不了問題

邱吉爾曾經遇到過一個老人, 那位老人臨終前回顧一生, 發現自己這一輩子擔憂的事情, 其實大多數都沒有發生。 心靈和諧=愛+適應, 但是我們總會不自覺地打破這個平衡公式, 生出煩惱。

就像路遙那般, 他在《平凡的世界》中記錄了各個階層的人的心路歷程, 好像每個人都在“自找麻煩”。 於是他在書中寫下了“煩惱這種東西, 別人永遠不可能給你,只不過是自己抓著不放罷了。”

林夕在歌詞中寫道,“所謂心事,不過是不如已意,執著於自己描畫的理想 ,一有落差,即生煩惱。”這就很形象地描述了佛洛德的人格理論,人格結構包括本我(我的欲望)、自我(現實中的我)和超我(理想中的我)三部分,當自己想過的生活和眼前的生活截然相反,當自己的追求、夢想與現實條件背道而馳,落差感,便應運而生。

煩惱像是一場不合時宜的暴雨,澇了心情,毀了心境,每個人都會在這場喧囂的路途中,出現各種各樣的“誠實身體反應”。比如當你焦慮、恐懼、憤怒的時候,為了滿足自己,與性、吃、喝相關的欲望會不斷發酵,“去喝酒吧!”“去飆車吧!”“去約炮吧!”之類的聲音便會越來越大。

要是受不了心中膨脹的誘惑,衝動行為便應運而生。

如此一看,衝動行為只是人格中組成元素的紊亂導致的,它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更別說徹底釋放心理壓力了。衝動行為帶來的,有時不是雨過天晴,而是深重到無以復加的空虛感。

就像《香蕉哲學》中說的那樣:

“所有衝動的行為,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反正這漫漫一生,有得燦爛,有得還。”

03

衝動是一種快感,沉靜是一種操守

大衛卡拉丁用性窒息的衝動行為來排解壓力,卻拿性命做了代價;《速度與激情》中的演員保羅沃克用飆車的衝動行為來放飛自我,卻留下無盡的遺憾;《購物狂的異想世界》中即使用不斷的“買買買”來讓自己快樂,卻發現世界還是一團糟。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一夜情都能像《前任攻略2》那般讓你收穫愛情,最現實的結果無外乎這樣的畫風:

伊澤:我們是一夜情?

餘飛:把情刪了。

伊澤:我們是性愛伴侶啊?

餘飛:把愛刪了。

沒錯,一夜情和約炮還是會讓你很寂寞。

衝動行為下的一時之快,治標不治本,它並不能做到心理壓力的釋放。想要真正解決問題,我們還是要溯本求源,把目光放在心理壓力的排解上。

顧城的一段話非常治癒:

“你在呼吸,在笑,會看到送來的一千朵太陽。”

在壓力叢生的現代化都市中,每個人都能用“呼吸”來獲取心靈的陽光。這種呼吸學問其實並不難,重點就在呼吸的調整上。深吸氣緩呼氣,交替迴圈。日復一日學會這種可以聽到氣流通過口腔的“歎氣訓練”。

其實衝動行為是一種壓力轉移行為,如果涉及到原則與道德,那麼則會加重心理壓力。

想轉移壓力,其實可以嘗試“玩物不喪志”的行為,讓消極情緒通過正當途徑發洩出去。

例如音樂療法、運動療法、電影療法都是不錯的解壓方式。

業餘時間的一項興趣愛好,同樣可以達到移情的作用,例如插花、畫畫、樂器等都可以讓你最大限度地放鬆身心,這比約炮、購物讓你更有成就感。

最後,我們需要學得成熟點。

其實任何衝動行為,都是伴隨著強烈的情緒與立即性的決策,缺乏事前評估的能力。當然,很多人在進行衝動行為也有考慮過後果,但是終究是沒有特別重視。從現在開始,我們可以常常進行醒悟法,多思考多頓悟,明確衝動行為的殺傷力。有時候“瞻前顧後”不是一件壞事。

劉瑜在《送你一顆子彈》中寫道:

“很多時候衝動是一種快感,但同時,沉靜是一種操守。”

衝動行為的確可以帶來短期的精神麻痹,但那並不能解決問題。適當的沉默反而是更好的開始!但是!記住是“適當”的沉默!否則反而會適得其反。

—END—

※作者:王十三,初心客廳專欄作者。專職撰稿人,多家國內外品牌簽約作家,兩性與心理專欄寫手。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別人永遠不可能給你,只不過是自己抓著不放罷了。”

林夕在歌詞中寫道,“所謂心事,不過是不如已意,執著於自己描畫的理想 ,一有落差,即生煩惱。”這就很形象地描述了佛洛德的人格理論,人格結構包括本我(我的欲望)、自我(現實中的我)和超我(理想中的我)三部分,當自己想過的生活和眼前的生活截然相反,當自己的追求、夢想與現實條件背道而馳,落差感,便應運而生。

煩惱像是一場不合時宜的暴雨,澇了心情,毀了心境,每個人都會在這場喧囂的路途中,出現各種各樣的“誠實身體反應”。比如當你焦慮、恐懼、憤怒的時候,為了滿足自己,與性、吃、喝相關的欲望會不斷發酵,“去喝酒吧!”“去飆車吧!”“去約炮吧!”之類的聲音便會越來越大。

要是受不了心中膨脹的誘惑,衝動行為便應運而生。

如此一看,衝動行為只是人格中組成元素的紊亂導致的,它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更別說徹底釋放心理壓力了。衝動行為帶來的,有時不是雨過天晴,而是深重到無以復加的空虛感。

就像《香蕉哲學》中說的那樣:

“所有衝動的行為,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反正這漫漫一生,有得燦爛,有得還。”

03

衝動是一種快感,沉靜是一種操守

大衛卡拉丁用性窒息的衝動行為來排解壓力,卻拿性命做了代價;《速度與激情》中的演員保羅沃克用飆車的衝動行為來放飛自我,卻留下無盡的遺憾;《購物狂的異想世界》中即使用不斷的“買買買”來讓自己快樂,卻發現世界還是一團糟。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一夜情都能像《前任攻略2》那般讓你收穫愛情,最現實的結果無外乎這樣的畫風:

伊澤:我們是一夜情?

餘飛:把情刪了。

伊澤:我們是性愛伴侶啊?

餘飛:把愛刪了。

沒錯,一夜情和約炮還是會讓你很寂寞。

衝動行為下的一時之快,治標不治本,它並不能做到心理壓力的釋放。想要真正解決問題,我們還是要溯本求源,把目光放在心理壓力的排解上。

顧城的一段話非常治癒:

“你在呼吸,在笑,會看到送來的一千朵太陽。”

在壓力叢生的現代化都市中,每個人都能用“呼吸”來獲取心靈的陽光。這種呼吸學問其實並不難,重點就在呼吸的調整上。深吸氣緩呼氣,交替迴圈。日復一日學會這種可以聽到氣流通過口腔的“歎氣訓練”。

其實衝動行為是一種壓力轉移行為,如果涉及到原則與道德,那麼則會加重心理壓力。

想轉移壓力,其實可以嘗試“玩物不喪志”的行為,讓消極情緒通過正當途徑發洩出去。

例如音樂療法、運動療法、電影療法都是不錯的解壓方式。

業餘時間的一項興趣愛好,同樣可以達到移情的作用,例如插花、畫畫、樂器等都可以讓你最大限度地放鬆身心,這比約炮、購物讓你更有成就感。

最後,我們需要學得成熟點。

其實任何衝動行為,都是伴隨著強烈的情緒與立即性的決策,缺乏事前評估的能力。當然,很多人在進行衝動行為也有考慮過後果,但是終究是沒有特別重視。從現在開始,我們可以常常進行醒悟法,多思考多頓悟,明確衝動行為的殺傷力。有時候“瞻前顧後”不是一件壞事。

劉瑜在《送你一顆子彈》中寫道:

“很多時候衝動是一種快感,但同時,沉靜是一種操守。”

衝動行為的確可以帶來短期的精神麻痹,但那並不能解決問題。適當的沉默反而是更好的開始!但是!記住是“適當”的沉默!否則反而會適得其反。

—END—

※作者:王十三,初心客廳專欄作者。專職撰稿人,多家國內外品牌簽約作家,兩性與心理專欄寫手。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