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每逢佳節胖三斤,雙節過後,唯有“減脂增肌餐”配得上我!

雙節小長假,

你吃放肆吃喝了嗎?

哎……每逢佳節胖三斤,

果然,

體重秤上的數字總是如此的誠實,

從明天開始要不要吃“網紅”減脂增肌餐?

小編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裡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

朋友圈除了代購、微商,

又多了另一類生意人

——健康餐自製廚師。

▼增肌、減脂餐, 應該都是先從健身教練開始流行起來的吧!反正小編常去的健身房就有賣這些營養餐的

▼隨著越來越多人健康意識的提高,

現在就連麻辣燙店都推出了所謂的健康營養套餐!好潮!!

那麼,

所謂的增肌餐、

營養餐到底是個啥?

增肌餐&減脂餐

粗糧米飯、水煮蔬菜、低油雞胸肉, 還有清淡的沙拉, 這些顏色搭配亮麗, 吃起來寡淡無味但有明顯飽腹感的食物以健康、減脂、增肌為由頭,

一下子風靡了整個朋友圈。

看起來很美, 聽起來也很美的健康餐, 究竟是什麼來頭?它真的有大廚們所描述的那些功效嗎?且看營養師如何評說。

健康餐並非卡路里的加減遊戲減肥餐正悄悄風靡

一份健身減脂餐通常是以什麼模式出現呢?記者觀察朋友圈發現, 其實這些健康餐的飲食結構大同小異。

早餐選取雞胸肉、雞蛋清(優質蛋白)等, 配以牛油果、蝦仁(脂肪)等, 加入全麥麵包等少量碳水化合物。

中午以飽腹感更強的粗糧為主:紅薯、紫薯、糙米、燕麥、雜糧成為了減脂餐的碳水重臣, 脂肪從三文魚、牛油果、牛肉中獲取, 魚肉、雞蛋則是很好的蛋白來源。

而晚餐則會儘量少攝取碳水, 多以蔬果、少量優質脂肪、高纖維食材補足營養, 增強飽腹感, 最常見的就是一份簡單的不加醬沙拉。 當然, 在食材的數量和具體選取上, 各家大廚都有自己的搭配訣竅。 營養均衡很重要大廚們往往會精確計算每一餐的卡路里, 告訴你一天的攝入總量, 以資料表明卡路里低所以更健康。

但這樣就是全部了嗎?

健康飲食絕不只是簡單地加加減減卡路里, 總能量當然要控制, 但各種營養物質的比例也非常重要, 營養均衡才能健康。

每天食物多樣, 營養平衡, 互相搭配補充, 達到總體的均衡。 新的膳食指南中建議, 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

12種以上食物怎麼吃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12這個數字太難達到了,那如何輕鬆達到12種呢?

王卉建議,比如涼拌菜,可以把多種蔬菜拌在一起;早上煮粥把多種雜豆一起煮;煮飯時加些燕麥、綠豆等,這些都是可行的辦法。此外,網上很多食物相克的說法,也沒有確切的科學依據。老百姓根據平時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和多年形成的口味,常規搭配就可以,不需要刻意違背。

“膳食指南明確建議,要餐餐有蔬菜,深色要過半。深色蔬菜指的是深綠色、紅色、橘紅色和紫紅色蔬菜,營養價值高,富含β-胡蘿蔔素,是膳食維生素A的主要來源。”王卉強調,特別要注意的是蔬菜和水果是兩個獨立的種類,不能相互代替,每天吃200—350克水果比較合適。同時,果汁等加工水果也不能替代鮮果。

你朋友圈的營養餐營養均衡嗎?

比對一下王卉的參考答案,

即可分辨李逵和李鬼啦!

減肥?減脂?傻傻分不清科普

很多人把減肥等同於減脂,以為自己的體重輕了就是脂肪減少的結果,其實,減脂和減肥之間有著天壤之別。單純的減肥減掉的是體重,其中包括了脂肪和肌肉。而減脂指的是減少脂肪,降低體脂率,使體型看起來更加有線條感。

摒棄主食不可取

王卉指出,很多減肥餐會摒棄碳水類主食,但研究發現,單純控制飲食,特別是不吃主食,除脂肪組織減少外,肌肉組織也會丟失,新陳代謝率也可能降低,使機體儲存脂肪的消耗亦相應減少,導致體重下降速度減慢或不再下降。這時,如果要使體重不反彈或使體重進一步降低,就需要攝入能量更低的食物,而極低能量飲食中的營養素往往不能滿足身體的需要。

“健康餐中的碳水化合物都以粗雜糧為主,這也是主食的範疇。它的膳食纖維和微量元素比精米、白麵多,能有效減緩身體的消化吸收速度,增加飽腹感,但並不是說可以完全用粗雜糧代替精米、白麵,凡事有個度,多吃粗雜糧會加重腸胃負擔。”王卉說。

王卉補充,很多人覺得,感到餓是因為脂肪在消耗,其實人感到饑餓是機體的一種保護性反應,告訴你該補充能量了。如不及時補充,機體會首先消耗體內儲備的糖原,以維持血糖水準,當糖原耗盡,還不吃東西,就會出現低血糖反應。只有長期饑餓時,機體才會動用儲存的脂肪,但短期內大量動用脂肪可能會出現酮症酸中毒。

 此外,在控制飲食、減少能量攝入的基礎上進行運動是十分重要的。運動能夠提高機體新陳代謝,消耗身體更多的脂肪,並能強壯肌肉,防止肌肉組織丟失,從而提高飲食治療減肥的效果,同時也有效地防止過度控制飲食所造成的副作用。吃動平衡,保持健康體重,才是減重的真諦。

健康餐限油、限糖、限鹽

健康餐摒棄煎炸,拒絕濃重調料和糖分,堅持涼拌、清炒、白灼等回歸食材本身的原汁原味的烹調方式,這一點是十分值得提倡的。

宣導飲食新方式

據介紹,今年9月1日是第十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國家行動辦公室將宣傳主題確定為“三減+三健 十年續新篇”,其中三減包括:減鹽、減油、減糖,三健包括: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

減鹽

記者瞭解到,食鹽攝入過多可使血壓升高,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亦顯著增加,同時還增加胃病、骨質疏鬆、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風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健康成人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2—3歲幼兒攝入量不超過2克,4—6歲幼兒不超過3克,7—10歲兒童不超過4克,65歲以上老年人應不超過5克。而高脂肪、高膽固醇膳食(包括攝入過多的烹調油和動物脂肪)是高脂血症的危險因素。長期血脂異常可引起脂肪肝、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腦卒中、腎動脈硬化等疾病。

減油

健康成人每人每天烹調用油量不超過25—30克。烹調食物時盡可能選擇不用烹調油或用很少量烹調油的方法,如蒸、煮、燉、燜、水滑溜、拌、急火快炒等。

減糖

減糖則是要減少“添加糖”,添加糖是指包括由生產商、廚師或消費者在食品中添加的單糖和雙糖以及天然存在於蜂蜜、糖漿、果汁和濃縮果汁中的糖分。飲食中的糖是齲齒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添加糖與飲食品質不佳、肥胖和慢性疾病風險有關。攝入添加糖,尤其是通過飲用含糖飲料攝入添加糖會增加總能量攝入,可能會降低其他營養食品攝入,造成膳食不平衡,導致體重增加,並加大慢性疾病患病風險。每人每天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補充

當然,並不是說減肥的時候一點甜食都不能吃。王卉說,這取決於甜食本身所含的能量和甜食的攝入量。經常攝入大量高能量甜食容易使人發胖。如果甜食本身是低能量食品,其甜味是因為添加了甜味劑,這樣的甜食不會使人發胖。另外,雖然甜食是高能量食品,但攝入量很少,或攝入量比較多,但不是一次性攝入,而且沒有超過一天所需要的總能量,也不會使人肥胖。

此外,有不少減肥患者們都很糾結:吃了健康餐還能吃零食嗎?

王卉指出,這取決於你一天的能量攝入和消耗之間的平衡,以及零食的質和量。如果每天攝入的總能量是固定的,零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並不是額外增加的量,或者偶爾吃了額外的零食後,增加運動量將之消耗掉,這些都是可取的。同時還能以低能量密度食品替換原來經常吃的高能量密度零食。如果每天額外攝入零食或是吃完不運動,那麼為了減肥,還是戒掉零食為好。

當然戒掉零食,應該循序漸進,欲速則不達。

萬萬沒想到,

健康餐背後還有這麼多的學問,

寶寶先吃一口雞腿壓壓驚……

12種以上食物怎麼吃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12這個數字太難達到了,那如何輕鬆達到12種呢?

王卉建議,比如涼拌菜,可以把多種蔬菜拌在一起;早上煮粥把多種雜豆一起煮;煮飯時加些燕麥、綠豆等,這些都是可行的辦法。此外,網上很多食物相克的說法,也沒有確切的科學依據。老百姓根據平時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和多年形成的口味,常規搭配就可以,不需要刻意違背。

“膳食指南明確建議,要餐餐有蔬菜,深色要過半。深色蔬菜指的是深綠色、紅色、橘紅色和紫紅色蔬菜,營養價值高,富含β-胡蘿蔔素,是膳食維生素A的主要來源。”王卉強調,特別要注意的是蔬菜和水果是兩個獨立的種類,不能相互代替,每天吃200—350克水果比較合適。同時,果汁等加工水果也不能替代鮮果。

你朋友圈的營養餐營養均衡嗎?

比對一下王卉的參考答案,

即可分辨李逵和李鬼啦!

減肥?減脂?傻傻分不清科普

很多人把減肥等同於減脂,以為自己的體重輕了就是脂肪減少的結果,其實,減脂和減肥之間有著天壤之別。單純的減肥減掉的是體重,其中包括了脂肪和肌肉。而減脂指的是減少脂肪,降低體脂率,使體型看起來更加有線條感。

摒棄主食不可取

王卉指出,很多減肥餐會摒棄碳水類主食,但研究發現,單純控制飲食,特別是不吃主食,除脂肪組織減少外,肌肉組織也會丟失,新陳代謝率也可能降低,使機體儲存脂肪的消耗亦相應減少,導致體重下降速度減慢或不再下降。這時,如果要使體重不反彈或使體重進一步降低,就需要攝入能量更低的食物,而極低能量飲食中的營養素往往不能滿足身體的需要。

“健康餐中的碳水化合物都以粗雜糧為主,這也是主食的範疇。它的膳食纖維和微量元素比精米、白麵多,能有效減緩身體的消化吸收速度,增加飽腹感,但並不是說可以完全用粗雜糧代替精米、白麵,凡事有個度,多吃粗雜糧會加重腸胃負擔。”王卉說。

王卉補充,很多人覺得,感到餓是因為脂肪在消耗,其實人感到饑餓是機體的一種保護性反應,告訴你該補充能量了。如不及時補充,機體會首先消耗體內儲備的糖原,以維持血糖水準,當糖原耗盡,還不吃東西,就會出現低血糖反應。只有長期饑餓時,機體才會動用儲存的脂肪,但短期內大量動用脂肪可能會出現酮症酸中毒。

 此外,在控制飲食、減少能量攝入的基礎上進行運動是十分重要的。運動能夠提高機體新陳代謝,消耗身體更多的脂肪,並能強壯肌肉,防止肌肉組織丟失,從而提高飲食治療減肥的效果,同時也有效地防止過度控制飲食所造成的副作用。吃動平衡,保持健康體重,才是減重的真諦。

健康餐限油、限糖、限鹽

健康餐摒棄煎炸,拒絕濃重調料和糖分,堅持涼拌、清炒、白灼等回歸食材本身的原汁原味的烹調方式,這一點是十分值得提倡的。

宣導飲食新方式

據介紹,今年9月1日是第十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國家行動辦公室將宣傳主題確定為“三減+三健 十年續新篇”,其中三減包括:減鹽、減油、減糖,三健包括: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

減鹽

記者瞭解到,食鹽攝入過多可使血壓升高,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亦顯著增加,同時還增加胃病、骨質疏鬆、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風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健康成人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2—3歲幼兒攝入量不超過2克,4—6歲幼兒不超過3克,7—10歲兒童不超過4克,65歲以上老年人應不超過5克。而高脂肪、高膽固醇膳食(包括攝入過多的烹調油和動物脂肪)是高脂血症的危險因素。長期血脂異常可引起脂肪肝、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腦卒中、腎動脈硬化等疾病。

減油

健康成人每人每天烹調用油量不超過25—30克。烹調食物時盡可能選擇不用烹調油或用很少量烹調油的方法,如蒸、煮、燉、燜、水滑溜、拌、急火快炒等。

減糖

減糖則是要減少“添加糖”,添加糖是指包括由生產商、廚師或消費者在食品中添加的單糖和雙糖以及天然存在於蜂蜜、糖漿、果汁和濃縮果汁中的糖分。飲食中的糖是齲齒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添加糖與飲食品質不佳、肥胖和慢性疾病風險有關。攝入添加糖,尤其是通過飲用含糖飲料攝入添加糖會增加總能量攝入,可能會降低其他營養食品攝入,造成膳食不平衡,導致體重增加,並加大慢性疾病患病風險。每人每天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補充

當然,並不是說減肥的時候一點甜食都不能吃。王卉說,這取決於甜食本身所含的能量和甜食的攝入量。經常攝入大量高能量甜食容易使人發胖。如果甜食本身是低能量食品,其甜味是因為添加了甜味劑,這樣的甜食不會使人發胖。另外,雖然甜食是高能量食品,但攝入量很少,或攝入量比較多,但不是一次性攝入,而且沒有超過一天所需要的總能量,也不會使人肥胖。

此外,有不少減肥患者們都很糾結:吃了健康餐還能吃零食嗎?

王卉指出,這取決於你一天的能量攝入和消耗之間的平衡,以及零食的質和量。如果每天攝入的總能量是固定的,零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並不是額外增加的量,或者偶爾吃了額外的零食後,增加運動量將之消耗掉,這些都是可取的。同時還能以低能量密度食品替換原來經常吃的高能量密度零食。如果每天額外攝入零食或是吃完不運動,那麼為了減肥,還是戒掉零食為好。

當然戒掉零食,應該循序漸進,欲速則不達。

萬萬沒想到,

健康餐背後還有這麼多的學問,

寶寶先吃一口雞腿壓壓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