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

每個人心中, 都有一個武俠夢

作者:卡爾赫林

每個人心中, 都有一個武俠夢。

青少年時代, 我也曾夢想著自己, 有朝一日成為一位俠客, 然後行俠仗義、打抱不平和除暴安良。

雖然, 沒有老師教我習武, 但我也會從電影和小說中, 學得一招兩式, 自顧自的瞎琢磨和瞎練。 胡同裡、甬路上、小河邊、樹蔭下, 都曾經留下我習練拳腳打拳踢腿的身影。 什麼少林、武當、太極、峨嵋派的拳術, 我都能打上幾下, 無一例外的, 都是我從影視劇中模仿和學習來的。

我甚至可以將幾大門派的招數, 融合一體, 糅合到一塊。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我借用母親的寶劍, 在小公園裡習練。 踏踏踏, 一通劍術練完, 面不改色心不跳。 收招定式之後, 身旁有位老大爺走過來,

問我, “小夥子, 我看你練劍, 練得忒好啊。 但我沒看懂你練的這是啥劍術。 ”

我只是微微笑了一下, 低頭將寶劍收入劍套, 沒有回話。 但我心中暗想——我這劍術, 那可是博采眾家之長, 擷取各大武林門派劍術之精華, 集天下武學之大乘, 又經我反復揣摩潛心修煉而成, 可謂是我行走江湖獨成一派的絕技:胡掄。

哈哈哈, 一笑而過。

記得十幾歲的時候, 幾乎每天都聽單田芳的評書, 什麼《三俠五義》、《七傑小五義》、《白眉大俠》、《三俠劍》、《童林傳》等等, 他的好幾部評書, 我都聽過。

評書裡的一位位英雄人物, 都是我那個時候的心中偶像, 而我最欽佩敬仰的非“三手大將、多臂人熊、山西雁、白眉大俠”徐良莫屬。 我欽佩徐良的武功, 欽佩徐良的幽默詼諧,

欽佩徐良不畏強敵敢於較量的大將風度。

聽到評書裡, 每一位劍俠都有自己的名號, 幾經思考之後, 我也給自己想了兩句——江湖人稱:千里冰峰飛雪箭, 一朵白蓮水上漂。

千里冰峰飛雪箭, 代表我是在大雪天出生的;一朵白蓮水上漂, 寄託著我對輕功的嚮往。

在眾多武林絕學中, 最令我嚮往的就是輕功了。 什麼蹬萍渡水、踏雪無痕, 什麼高來高去、陸地飛騰, 什麼橫跳江河豎跳海、萬丈高樓腳下踩, 還有什麼燕子三抄水——評書和小說裡, 都把輕功描述的神乎其神, 躥房越脊、飛來飛去、飛簷走壁, 著實令人豔羨。 那可真是太玄妙了, 學會輕功, 上房就不用梯子啦, 輕輕一縱身, “噌”的一下就能躍上房頂。

評書裡的人物:時遷、侯軍機、楊香武和燕子李三,

那都是輕功的代表人物, 都無比令我敬佩。 敬佩之余, 我也曾自行修煉。 躥樓梯、跳石台、蹦磚堆……那個的時候, 用不著助跑, 站在原地旱地拔蔥, 我能夠輕鬆躍上一米高的石台。

不過, 有一次蹦磚堆的時候, 我蹦上磚堆, 磚堆卻散了——我仰面向後摔倒, 落地前用左手支了一下地, 結果把左手腕給戳了, 當時就腫起來啦。 後來, 貼了關節止痛膏, 忍了兩三天才好。 吃一塹長一智, 自從那次挨摔之後, 我就沒再練什麼輕功。

在青少年時代, 除了喜歡聽武俠評書之外, 我還喜歡閱讀武俠小說, 並近乎達到癡迷的程度, 可謂是廢寢忘食。 可以說, 武俠小說是我那個時候, 最喜歡的課外讀物了, 一有閒置時間, 我便會捧起武俠小說來讀。

簡單列一個書單,我在青少年時代讀過的武俠小說:《三俠五義》、《七傑小五義》、《三俠劍》、《彭公案》、《施公案》、《劉公案》、《龍公案》、《鳥盡弓藏》、《七劍十三俠》、《長河落日劍》、《楊家將》、《薛家將》、《呼家將》、《雍正劍俠圖》、《袖裡刀槍》、《大刀王五霍元甲俠義英雄傳》、《玉嬌龍》等等。

甚至在某一年暑假,我從圖書館借閱了一整套《精忠說岳全傳》。那可是一套全本的《精忠說岳全傳》,現在忘記一套有幾本書了,但我清楚的記得,那可是厚厚的一摞書。而這套書,已經年代久遠,不知道曾經在多少人的手中傳閱過。因為書籍的紙頁已然泛黃,封面和一些書頁都捲曲破損,並且整套書散發著微微的臭味——也不能說是臭味,但也是一種難聞的異味吧。

我把整套書,放在陽光下晾曬了兩天,然後就開始啃——絕對是啃書,因為每次閱讀我都非常的投入,而且閱讀的速度和進度,也非常的快。好像沒用多久,我就把這套書讀完了。

讀完書之後,讓我對千古名將岳飛,有了無限的崇拜和敬仰。也曾經,雄心勃勃的,立下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為國立功的雄心報國之志。不過,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歲月的消磨,再加上人生沉浮和命運多舛,青少年時期的志向,並沒能實現。現在的我,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沒有雄才大略和矯健身手,只是庸人一個,一個庸人。

回想青少年時代,癡迷武俠小說的經歷,感覺那段寶貴的時光,很多都用在了看閒書上面了,並沒能給我留下了什麼。直到有一天,我寫出了一篇文章《人生如刀(人生、武學和商業哲理)》(兩萬多字),在寫完文章後,我頓悟:之所以能寫出這篇文章來,全依賴於青少年時代閱讀武俠小說的積澱。

雖然,看過了很多武俠小說,但我沒有讀過金庸的書,而由金庸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我也只看過85版的《射雕英雄傳》。現在看來,沒讀過金庸,或多或少的也算是一種缺憾吧。

那次,去友人家做客,看見書房的書櫥裡,整整齊齊的擺放著一整套精裝本的《金庸小說全集》。看到這套書之後,令我著實羡慕。

等以後吧,把該做的事情都做好了,有了閒工夫的時候,我也會買上一套精裝書來讀,潛心研究一下金庸小說,去領略一下“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神奇與玄妙。

自十幾歲開始,每天打拳踢腿、舞拳弄劍,雖不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但我也是一直堅持。

說實話,最主要的還是沒有老師教我——我也算是難得的武術人才,如果那時候有老師教我,我也可以在武術事業上有所建樹。因為,我天生的,身體柔韌性比一般人要好——不用壓腿,就可以將腳輕鬆踢過頭頂。

踢腿腳過頂,抱腿臉貼膝。踢腿時把腳踢過頭頂,彎腰抱腿時把臉貼住膝蓋,都曾經時家常便飯。(不過,現在,很多年沒練武了,過去的動作已經做不了啦。)

在15歲的那年春節,父親放假回家,見我每天都練武——某天晚飯後一時興起,跟我說,“來,咱爺倆切磋一下。”說話間,便在院子裡跟我比劃起來。只比劃了兩招,父親一不留神,就被我的連環腿給踢了一下,踢到大腿外側。說實話,我還沒使勁兒,但父親略顯痛苦,用手將腿一捂,沖我擺擺手,“算了,就到這兒吧。”我關切的問,“您沒事吧?” 父親強顏歡笑,“沒事沒事。”第二天,母親過來埋怨我,“昨天你怎麼不輕一點啊!把你爸的腿都踢腫了,疼了半宿。”

記得在17歲的時候,在隔壁住一位長輩,見我每天都打拳踢腿,然後就故意找我茬——帶著幾分戲謔和輕蔑對我說,“你看你每天都打拳踢腿的,一個人瞎練能行嗎?胳膊上也沒多少肌肉。你看,老叔胳膊上的肌肉。”然後,就把他身上的肌肉秀給我看。

我對此很是不屑,回敬他兩句,“別看我胳膊上的肌肉沒你多,你掐一下我的腿試試——你要能掐的動,我算你本事。”然後,我叉著腰,伸出一條腿來,讓他掐我大腿上的肉。

老叔用手掐了兩下我的大腿,掐完之後,不由隨口感歎,“怪不得你每天練呢,你腿上這肉,我真掐不動!” 除了練武,也是我喜歡徒步和自行車運動的緣故,我腿上的肌肉,真是瓷實的,用手掐不動。

在母親加入健身隊之後,開始跟老師學習太極拳、太極劍、長穗劍……很多時候,在家中邊看影碟邊比劃。有時候,我也坐在一旁跟著看影碟上的教學,也學得了一招兩式。

也曾經模仿影碟上的招數,自行習練過長穗劍,剛開始長劍穗免不了纏手和打臉。到後來,我也能把長穗劍舞動生風,而長穗也是隨動飄舞,不再纏手打臉了。

96年寒假,我去區體育館,學了一個月的拳擊。每天堅持練拳擊,來回步行幾裡路,風雪無阻。每天都在訓練館裡擊打沙袋揮灑豪情,整整堅持了一個寒假。那個時候,訓練館裡條件簡陋,沒有暖氣。而每天打拳時,我們幾個人穿的都比較單薄。在零下十幾度的時候,我上身只穿一件秋衣再加一件薄毛衫。不過,每天訓練完畢,裹上羽絨服回到家中,我都會把貼身的秋衣秋褲都換掉——因為秋衣褲早就汗濕了。記得那年冬天,感冒發燒的人特別多,而我一個冬天都沒有感冒,連一片感冒藥都沒吃,可以說是學練拳擊的功勞。

整整堅持了一個寒假,最終在母親的阻撓之下,就沒有再繼續學拳擊,也沒有在家繼續習練。只是某年冬天一時興起,我卷了床舊被子,裝進面袋裡,然後拿繩子吊起來,做了一個簡易的“沙袋”。然後,打了那麼幾天,就沒再堅持。

雖然沒再堅持練拳擊,但我依舊每天打拳踢腿。那年的十一國慶日,午飯後,上大學的表妹,跟我坐在沙發上聊天。表妹說,“學校周邊,總有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出現,偶爾就會騷擾過往的學生。我的同學,有人去社團報名學跆拳道了。我也應該學學女子防身術和跆拳道,可我現在,連腿都踢不起來。哥你看那跆拳道的下劈動作,多好看啊,可我就做不了……”。沒等表妹把話說完,我一時興起,從沙發上站起來,“不就是下劈嘛,看哥給你做一個!”說話間,我抬腿就是一個下劈——但只聽“呲啦”一聲,我的褲襠扯了!表妹捂住嘴,一個勁兒的笑。我臉一紅,趕忙跑進房間換褲子——還好,我裡面穿的是平角褲,沒怎麼走光。但被我撕破的那條休閒褲,是剛剛只穿了半天兒的新褲子。

從十幾歲習武,一直堅持到二十幾歲。直到有一天,發生了一件意外事件,讓我的“習武生涯”發生了轉折。

記得那天,我上午晨練回來,吃過早飯,又休息了一會兒,看了一下時間,已是上午九點。我在客廳坐了一會兒,進到屋裡,看奶奶坐在床上,正在擺弄她的“葉子牌”。我一時興起,想彰顯一下自己,給奶奶做個技術表演。

奶奶坐在床上擺弄手裡的牌,我叫住她,“奶,你看我。” 奶奶直起腰看我,我便在屋子裡做了一個後旋踢給她看。其實,只想簡單比劃一下,沒留神,再加上屋子裡的瓷磚地板比較滑。結果,就踢那一下,一不留神腳下一滑,在旋轉身體的時候,重心偏移,導致原本要踢出去的腳,重重地砸在地上。

腳砸到地上之後,我頓覺鑽心的痛,趕忙捂著腳坐在地上。而坐在床上的奶奶,哈哈大笑,以為我在故意逗她笑——坐在地上揉腳的我,看到奶奶的笑容是無比的燦爛,但我的腳是無比的疼痛啊。

也就過了不到十分鐘,整個左腳就腫起來了——等打車到醫院,掛了外科門診,然後又拍了x光。拍片兒出來後,顯示結果:左腳骨骨裂。實在沒辦法,只能打石膏了——從那天開始,我的左腳整打了一個多月的石膏。

而那天正好是4月30號,這個巧啊,讓我早就計畫好了的五一出行計畫,整個泡湯了。

後來的某一天,過來串門的外祖父跟我說,“你都二十幾歲的人了,胳膊腿的都不靈活了,學武術那都是小孩子的事兒,你就別練了,別再把自己弄傷了啊!”聽到此話,在一旁的母親,也隨聲附和,不同意我再打拳踢腿。就此,堅持了十餘年的愛好,便被我給扔下了。

自從聽了外祖父和母親的話,從那之後,我就沒再練武。後來工作日趨繁忙,但基本都是坐著,慢慢的,我也就養成了多靜少動的習慣。

直到現在,已經好多年沒有打拳踢腿了,再加上多靜少動和睡眠不好,我發現自己的體質,已經大不如前。而過去,習武打拳的那點基本功,都已經荒廢了,可謂功力盡失。

回想過去打拳踢腿的時光,或多或少的會有一些感歎:歲月無情催人老,少年壯志實難酬。往昔立下的人生壯志,未能如願,而曾經的那個武俠夢,也無情的破滅了。

一直與我相伴多年的武俠夢,雖然破滅,但我也曾在武俠電影中,找到了一點精神寄託:從過去的《少林寺》、《木棉袈裟》、《太極張三豐》,到《臥虎藏龍》、《英雄》、《十面埋伏》,到現在的《一代宗師》、《葉問》、《道士下山》、《繡春刀》……武俠電影一直是我最喜歡的電影。觀看電影的時候,全身心的沉浸在電影的劇情之中,讓我忘卻了生活的煩惱,也或多或少的找到了一點當俠客的感覺。

偶然間,有一天,我在聽歌時,無意之間聽了一首武俠歌曲——是一首從未聽過的歌兒。伴隨著歌聲響起,不由撩撥起我武俠情懷。心血來潮之下,我從網路下載了幾十首武俠歌曲,其中有一些是聽過的,都是武俠題材影視劇中的插曲。

我把這些歌曲,都下載到電腦上,然後又存到手機裡。每當閒暇時,我便會聽這些歌兒。每次聽歌,都是好多首歌連放的,一聽就是很長時間。沉浸在武俠歌曲中,讓我的武俠情懷得以釋放,讓我的武俠夢得以延續……

每次聽那些武俠歌曲,心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感慨,在歌聲裡,我感覺自己就是一個俠客,仗劍行走在江湖之上,或躍馬縱橫疆場,或跟著自己心愛的人漂泊在天涯……

每一首武俠歌曲,都會給我帶來不同的感受。而今天,閑來無事,聽了幾首武俠歌曲之後,卻不由的激起我寫作的欲望。

既然來了靈感,就借此機會,把我人生歲月中的“習武生涯”大致總結一下吧。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這個夢,或實現,或終究未能實現,都是我們心中難舍的一種情懷。時至今日,我也只能把情懷寄託在文字裡,回憶往昔,回想過去,回顧自己曾經走過的蹉跎歲月。

由來已久的武俠夢,終究未能實現。不過,還好,至少我曾為之努力和付出過,並從中有過快樂的體驗,又收穫了一些人生感悟。武俠夢,雖然未能實現,卻讓我有了寫作的素材,至少這篇文章,完全依賴於過去的親身經歷。

記得06年,我剛開始寫博客的時候,曾經寫了幾段“人生宣言”。第一段話,就是:世事本無常,前途又何往。縱有豪情萬丈,俠骨也柔腸。仗劍走天涯,成敗自承當。瀟灑人生百年,美名天下揚!!

雖然,武俠夢未能實現,但至少我豪情壯志和武俠情懷還在。而武俠情懷會一直陪伴著我,陪伴我走過春秋冬夏,陪伴我勇闖天涯,陪伴我去迎擊和戰勝未來的困難和挑戰。

武俠情懷,早已經融入了血液,而實難割捨……雖然,武俠夢未能實現,但我卻可以通過聽歌、看電影和寫文章,找尋一點精神寄託。

(頭條號/吉恩瀚棠,作者:卡爾赫林)

簡單列一個書單,我在青少年時代讀過的武俠小說:《三俠五義》、《七傑小五義》、《三俠劍》、《彭公案》、《施公案》、《劉公案》、《龍公案》、《鳥盡弓藏》、《七劍十三俠》、《長河落日劍》、《楊家將》、《薛家將》、《呼家將》、《雍正劍俠圖》、《袖裡刀槍》、《大刀王五霍元甲俠義英雄傳》、《玉嬌龍》等等。

甚至在某一年暑假,我從圖書館借閱了一整套《精忠說岳全傳》。那可是一套全本的《精忠說岳全傳》,現在忘記一套有幾本書了,但我清楚的記得,那可是厚厚的一摞書。而這套書,已經年代久遠,不知道曾經在多少人的手中傳閱過。因為書籍的紙頁已然泛黃,封面和一些書頁都捲曲破損,並且整套書散發著微微的臭味——也不能說是臭味,但也是一種難聞的異味吧。

我把整套書,放在陽光下晾曬了兩天,然後就開始啃——絕對是啃書,因為每次閱讀我都非常的投入,而且閱讀的速度和進度,也非常的快。好像沒用多久,我就把這套書讀完了。

讀完書之後,讓我對千古名將岳飛,有了無限的崇拜和敬仰。也曾經,雄心勃勃的,立下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為國立功的雄心報國之志。不過,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歲月的消磨,再加上人生沉浮和命運多舛,青少年時期的志向,並沒能實現。現在的我,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沒有雄才大略和矯健身手,只是庸人一個,一個庸人。

回想青少年時代,癡迷武俠小說的經歷,感覺那段寶貴的時光,很多都用在了看閒書上面了,並沒能給我留下了什麼。直到有一天,我寫出了一篇文章《人生如刀(人生、武學和商業哲理)》(兩萬多字),在寫完文章後,我頓悟:之所以能寫出這篇文章來,全依賴於青少年時代閱讀武俠小說的積澱。

雖然,看過了很多武俠小說,但我沒有讀過金庸的書,而由金庸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我也只看過85版的《射雕英雄傳》。現在看來,沒讀過金庸,或多或少的也算是一種缺憾吧。

那次,去友人家做客,看見書房的書櫥裡,整整齊齊的擺放著一整套精裝本的《金庸小說全集》。看到這套書之後,令我著實羡慕。

等以後吧,把該做的事情都做好了,有了閒工夫的時候,我也會買上一套精裝書來讀,潛心研究一下金庸小說,去領略一下“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神奇與玄妙。

自十幾歲開始,每天打拳踢腿、舞拳弄劍,雖不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但我也是一直堅持。

說實話,最主要的還是沒有老師教我——我也算是難得的武術人才,如果那時候有老師教我,我也可以在武術事業上有所建樹。因為,我天生的,身體柔韌性比一般人要好——不用壓腿,就可以將腳輕鬆踢過頭頂。

踢腿腳過頂,抱腿臉貼膝。踢腿時把腳踢過頭頂,彎腰抱腿時把臉貼住膝蓋,都曾經時家常便飯。(不過,現在,很多年沒練武了,過去的動作已經做不了啦。)

在15歲的那年春節,父親放假回家,見我每天都練武——某天晚飯後一時興起,跟我說,“來,咱爺倆切磋一下。”說話間,便在院子裡跟我比劃起來。只比劃了兩招,父親一不留神,就被我的連環腿給踢了一下,踢到大腿外側。說實話,我還沒使勁兒,但父親略顯痛苦,用手將腿一捂,沖我擺擺手,“算了,就到這兒吧。”我關切的問,“您沒事吧?” 父親強顏歡笑,“沒事沒事。”第二天,母親過來埋怨我,“昨天你怎麼不輕一點啊!把你爸的腿都踢腫了,疼了半宿。”

記得在17歲的時候,在隔壁住一位長輩,見我每天都打拳踢腿,然後就故意找我茬——帶著幾分戲謔和輕蔑對我說,“你看你每天都打拳踢腿的,一個人瞎練能行嗎?胳膊上也沒多少肌肉。你看,老叔胳膊上的肌肉。”然後,就把他身上的肌肉秀給我看。

我對此很是不屑,回敬他兩句,“別看我胳膊上的肌肉沒你多,你掐一下我的腿試試——你要能掐的動,我算你本事。”然後,我叉著腰,伸出一條腿來,讓他掐我大腿上的肉。

老叔用手掐了兩下我的大腿,掐完之後,不由隨口感歎,“怪不得你每天練呢,你腿上這肉,我真掐不動!” 除了練武,也是我喜歡徒步和自行車運動的緣故,我腿上的肌肉,真是瓷實的,用手掐不動。

在母親加入健身隊之後,開始跟老師學習太極拳、太極劍、長穗劍……很多時候,在家中邊看影碟邊比劃。有時候,我也坐在一旁跟著看影碟上的教學,也學得了一招兩式。

也曾經模仿影碟上的招數,自行習練過長穗劍,剛開始長劍穗免不了纏手和打臉。到後來,我也能把長穗劍舞動生風,而長穗也是隨動飄舞,不再纏手打臉了。

96年寒假,我去區體育館,學了一個月的拳擊。每天堅持練拳擊,來回步行幾裡路,風雪無阻。每天都在訓練館裡擊打沙袋揮灑豪情,整整堅持了一個寒假。那個時候,訓練館裡條件簡陋,沒有暖氣。而每天打拳時,我們幾個人穿的都比較單薄。在零下十幾度的時候,我上身只穿一件秋衣再加一件薄毛衫。不過,每天訓練完畢,裹上羽絨服回到家中,我都會把貼身的秋衣秋褲都換掉——因為秋衣褲早就汗濕了。記得那年冬天,感冒發燒的人特別多,而我一個冬天都沒有感冒,連一片感冒藥都沒吃,可以說是學練拳擊的功勞。

整整堅持了一個寒假,最終在母親的阻撓之下,就沒有再繼續學拳擊,也沒有在家繼續習練。只是某年冬天一時興起,我卷了床舊被子,裝進面袋裡,然後拿繩子吊起來,做了一個簡易的“沙袋”。然後,打了那麼幾天,就沒再堅持。

雖然沒再堅持練拳擊,但我依舊每天打拳踢腿。那年的十一國慶日,午飯後,上大學的表妹,跟我坐在沙發上聊天。表妹說,“學校周邊,總有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出現,偶爾就會騷擾過往的學生。我的同學,有人去社團報名學跆拳道了。我也應該學學女子防身術和跆拳道,可我現在,連腿都踢不起來。哥你看那跆拳道的下劈動作,多好看啊,可我就做不了……”。沒等表妹把話說完,我一時興起,從沙發上站起來,“不就是下劈嘛,看哥給你做一個!”說話間,我抬腿就是一個下劈——但只聽“呲啦”一聲,我的褲襠扯了!表妹捂住嘴,一個勁兒的笑。我臉一紅,趕忙跑進房間換褲子——還好,我裡面穿的是平角褲,沒怎麼走光。但被我撕破的那條休閒褲,是剛剛只穿了半天兒的新褲子。

從十幾歲習武,一直堅持到二十幾歲。直到有一天,發生了一件意外事件,讓我的“習武生涯”發生了轉折。

記得那天,我上午晨練回來,吃過早飯,又休息了一會兒,看了一下時間,已是上午九點。我在客廳坐了一會兒,進到屋裡,看奶奶坐在床上,正在擺弄她的“葉子牌”。我一時興起,想彰顯一下自己,給奶奶做個技術表演。

奶奶坐在床上擺弄手裡的牌,我叫住她,“奶,你看我。” 奶奶直起腰看我,我便在屋子裡做了一個後旋踢給她看。其實,只想簡單比劃一下,沒留神,再加上屋子裡的瓷磚地板比較滑。結果,就踢那一下,一不留神腳下一滑,在旋轉身體的時候,重心偏移,導致原本要踢出去的腳,重重地砸在地上。

腳砸到地上之後,我頓覺鑽心的痛,趕忙捂著腳坐在地上。而坐在床上的奶奶,哈哈大笑,以為我在故意逗她笑——坐在地上揉腳的我,看到奶奶的笑容是無比的燦爛,但我的腳是無比的疼痛啊。

也就過了不到十分鐘,整個左腳就腫起來了——等打車到醫院,掛了外科門診,然後又拍了x光。拍片兒出來後,顯示結果:左腳骨骨裂。實在沒辦法,只能打石膏了——從那天開始,我的左腳整打了一個多月的石膏。

而那天正好是4月30號,這個巧啊,讓我早就計畫好了的五一出行計畫,整個泡湯了。

後來的某一天,過來串門的外祖父跟我說,“你都二十幾歲的人了,胳膊腿的都不靈活了,學武術那都是小孩子的事兒,你就別練了,別再把自己弄傷了啊!”聽到此話,在一旁的母親,也隨聲附和,不同意我再打拳踢腿。就此,堅持了十餘年的愛好,便被我給扔下了。

自從聽了外祖父和母親的話,從那之後,我就沒再練武。後來工作日趨繁忙,但基本都是坐著,慢慢的,我也就養成了多靜少動的習慣。

直到現在,已經好多年沒有打拳踢腿了,再加上多靜少動和睡眠不好,我發現自己的體質,已經大不如前。而過去,習武打拳的那點基本功,都已經荒廢了,可謂功力盡失。

回想過去打拳踢腿的時光,或多或少的會有一些感歎:歲月無情催人老,少年壯志實難酬。往昔立下的人生壯志,未能如願,而曾經的那個武俠夢,也無情的破滅了。

一直與我相伴多年的武俠夢,雖然破滅,但我也曾在武俠電影中,找到了一點精神寄託:從過去的《少林寺》、《木棉袈裟》、《太極張三豐》,到《臥虎藏龍》、《英雄》、《十面埋伏》,到現在的《一代宗師》、《葉問》、《道士下山》、《繡春刀》……武俠電影一直是我最喜歡的電影。觀看電影的時候,全身心的沉浸在電影的劇情之中,讓我忘卻了生活的煩惱,也或多或少的找到了一點當俠客的感覺。

偶然間,有一天,我在聽歌時,無意之間聽了一首武俠歌曲——是一首從未聽過的歌兒。伴隨著歌聲響起,不由撩撥起我武俠情懷。心血來潮之下,我從網路下載了幾十首武俠歌曲,其中有一些是聽過的,都是武俠題材影視劇中的插曲。

我把這些歌曲,都下載到電腦上,然後又存到手機裡。每當閒暇時,我便會聽這些歌兒。每次聽歌,都是好多首歌連放的,一聽就是很長時間。沉浸在武俠歌曲中,讓我的武俠情懷得以釋放,讓我的武俠夢得以延續……

每次聽那些武俠歌曲,心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感慨,在歌聲裡,我感覺自己就是一個俠客,仗劍行走在江湖之上,或躍馬縱橫疆場,或跟著自己心愛的人漂泊在天涯……

每一首武俠歌曲,都會給我帶來不同的感受。而今天,閑來無事,聽了幾首武俠歌曲之後,卻不由的激起我寫作的欲望。

既然來了靈感,就借此機會,把我人生歲月中的“習武生涯”大致總結一下吧。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這個夢,或實現,或終究未能實現,都是我們心中難舍的一種情懷。時至今日,我也只能把情懷寄託在文字裡,回憶往昔,回想過去,回顧自己曾經走過的蹉跎歲月。

由來已久的武俠夢,終究未能實現。不過,還好,至少我曾為之努力和付出過,並從中有過快樂的體驗,又收穫了一些人生感悟。武俠夢,雖然未能實現,卻讓我有了寫作的素材,至少這篇文章,完全依賴於過去的親身經歷。

記得06年,我剛開始寫博客的時候,曾經寫了幾段“人生宣言”。第一段話,就是:世事本無常,前途又何往。縱有豪情萬丈,俠骨也柔腸。仗劍走天涯,成敗自承當。瀟灑人生百年,美名天下揚!!

雖然,武俠夢未能實現,但至少我豪情壯志和武俠情懷還在。而武俠情懷會一直陪伴著我,陪伴我走過春秋冬夏,陪伴我勇闖天涯,陪伴我去迎擊和戰勝未來的困難和挑戰。

武俠情懷,早已經融入了血液,而實難割捨……雖然,武俠夢未能實現,但我卻可以通過聽歌、看電影和寫文章,找尋一點精神寄託。

(頭條號/吉恩瀚棠,作者:卡爾赫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