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提琴教師的內心獨白: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學生不慢拉

放鬆是練琴的關鍵

家長們可能都已知道, 教師自始至終都強調放鬆, 可以說, 放鬆二字包含了小提琴演奏的主要精髓。

如何解決放鬆的問題呢?我首先強調的是持琴和握弓要自然放鬆,

消除下巴夾琴、右手握弓、左手持琴這三者的“對峙力”。 通過空弦的練習, 讓右臂的力“掛”在弦上, 然後弓子自然地“拖”開, 讓學生在練習中體會到“掛”與“拖”的關係及重要性。

想做到放鬆, 要用腦子去找感覺。 比如練Staccato, 它要求通過驟然的爆發力去衝刺, 而這種爆發力只是十分之一秒的緊張, 刹那間的緊張後, 立即就有十分之九秒的放鬆。

所有小提琴教師都很強調慢練, 慢練的確太重要了, 我對學生說:“天不怕, 地不怕, 就怕學生不慢拉。 ”而且, 不動腦子的慢拉更可怕。 我有兩個學生, 按父母的規定每天在房間裡練兩個小時, 但每次來上課都拉得亂七八糟。 後來我明白了, 這兩個小時對他們來說是活受罪,

他們一面拉琴, 一面看鐘, 偷看電視, 偷聽電話, 從視窗向外張望, 惟獨沒有把注意力集中到五線譜上。 於是我立即告訴他們的家長, 要求他們每天練琴不許超過一小時, 如果練得好, 老師又滿意, 則減至半小時也可以, 最重要的是, 要集中精力動腦子去練。 所謂用腦子練, 就是要做到林耀基教授說的兩個預先:“手指預先瞄準, 心中預先歌唱。 ”力求做到百發百中, 不放過一個錯音和不准的音。

關於頓音、揉弦及力度的變化

有些學生拉顫音時快不起來, 其實也是保留的手指沒有放鬆。 只要是把保留的手指放鬆了, 整個手就松了, 顫音就一定可以又快又清楚了。 換把也是要輕換、松換, 再加上慢練。

換把動作不能急, 更不能搶, 要軟、慢, 慢是一種放鬆, 急是一種緊張。 《牧歌》(沙漢昆曲)就是一首最好的練習換把與揉弦的樂曲, 練習這首曲子時, 自始至終都要求全身放鬆。

揉弦怎樣才能做到松、輕、密呢?迪蕾教授要求學生把節拍器跳到每分鐘60拍, 在第四把位上按節奏做手指第一關節的運動。 國內許多老師也要求學生在第三把位作此練習, 我認為再加上從第一把位到第十把位的整個手臂來回運動的大運動量, 速度從慢到快, 動作從大到小, 最後停在第三把位上後, 再成正比的練習揉弦的動作, 這種揉弦動作的關鍵在於第一指關節躺下的運動。 要告訴學生, 揉弦的手指千萬別豎起來, 因為手指豎起來力就朝下有阻力了,

所以手指的動作必須和指板平行, 使最後動作變得松、輕、密。 有同學問, 揉弦到底是用手指、手腕、還是手臂呢?林耀基教授的比喻就可形象地回答這個問題, 他說:“揉弦就像一棵大樹, 微風吹過時樹尖動(P, 手指尖動), 大風吹過時樹枝動(f, 手腕幫助)狂風吹過時樹幹也動(fff, 整個手臂幫助)。 ”

有一種很常見的現象, 就是學生在平時練習時已做到很放鬆了, 但一上臺演奏或比賽時就緊張, 不是這裡錯了一下就是那裡斷了一下, 我想關鍵是思想沒有放鬆。 我治這毛病的處方是“實事求是”四個字。

不可能要求學生在上臺後拉得比平時練習還要好, 只要學生上臺後, 能保持冷靜的頭腦和飽滿的熱情, 放鬆地去演奏, 就一定能發揮出應有的水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