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創新驅動:合肥爭當領跑“排頭兵”

今年1月,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正式獲得國家批復, 該中心將依託合肥地區大科學裝置集群, 聚焦資訊、能源、健康、環境四大科研領域, 開展多學科交叉和變革性技術研究。

國家科學中心鎖定合肥, 並非偶然, 而是因為植根城市靈魂的創新基因, 長期以來的創新傳統。 世界第一台VCD、全國第一台微型電腦、全國第一台窗式空調……都在合肥誕生。 近年來, 合肥又誕生了全球首條10.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全球首條量子通信骨幹網 “京滬幹線”、國內首輛正向設計5人座A0級電動轎車等,

創新腳步從未停歇。

“合肥的創新是有脈絡的, 尤其從70年代至今, 合肥創新基因的積澱越來越深厚。 ”合肥市科技局負責人介紹, 從上世紀70年代中科大南遷合肥, 到2004年合肥獲批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 到2016年合蕪蚌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再到現在的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合肥的創新之路越走越寬。 2012年到2016年,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由615戶增長到1357戶, 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年均增長52.8%、40.2%, 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3.1%。 自主創新主要指標全部躍升全國省會城市“十強”。

不斷積澱的創新基因, 啟動了城市發展的動力密碼,

一步步構築著合肥跨越發展的摩天大廈。 創新鑄就了合肥城市發展之魂, 推動著合肥成長為近800萬人口規模的“大湖名城”。

優創新環境 培創新沃土

“創新創業的土壤需要合理施肥, 唯有掌握合適的配方, 摸索出一整套適合莊稼生長的體制機制,

才能促使企業茁壯成長。 ”合肥市發改委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 合肥全面深化政策體制改革, 系統推進科技創新試驗, 168項改革協同展開, 形成了63項重大制度性成果。 在全國率先改革科技投入體制, 形成以創新為核心的“1+3+5”政策體系, 2016年自主創新專項資金支出7.55億元。

創新文化的核心, 就是營造寬鬆積極的社會氛圍, 點燃創業者的熱情。 近年來, 合肥通過出臺推進雙創工作的政策意見, 組建創新創業高層次人才協會等多項舉措, 推動形成濃厚的創新創業社會氛圍。 目前, 全市共認定培育孵化器37家, 在孵企業1956家, 從業人員2.4萬人;培育眾創空間47家, 集聚創業企業(團隊)910個、各類創客近8000人。

“我們通過舉辦大賽, 把優秀專案留下來, 把引進的‘良種’培壯培大。

”肥西縣人才辦有關負責人介紹。 據瞭解, 該縣每年的雙創大賽獎金高達數百萬元, 而且對於賽後落戶當地的團隊, 給予一條龍幫扶, 引來了不少“金鳳凰”停棲築巢。 目前, 隨著創新土壤不斷肥沃,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熊熊火焰正在合肥這片熱土上蔓延、燃燒, 讓每一位懷揣著理想和抱負的創業者激情滿懷、勇往直前。

合肥市“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主題沙龍

建創新平臺 聚創新要素

建設國家量子保密通信 “京滬幹線”及“量子科學試驗衛星”合肥總控中心,率先在世界領域開展量子遠端大規模保密通信應用工程……自成立以來,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在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中的表現格外搶眼。

目前,合肥已初步形成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等多個新型研發機構為引領,新能源汽車等十大產業研究院等為支撐,企業各類研發平臺等為主體的層次明晰的創新平臺體系。在眾多強有力支點的彙聚和支撐下,合肥創新羽翼日益豐滿。

為更好集聚創新要素,一系列人才、金融、智慧財產權等綜合性服務平臺,猶如雨後春筍紛紛搭建,“呵護”著企業茁壯成長。近日,合肥市高新區依託網上服務平臺開通 “金融超市”,彙聚了30家金融機構,面向園區企業提供創新貸等八大科技金融產品,更好滿足企業融資需求。

在合肥,層次分明的科技創新平臺、完善配套的綜合性服務平臺,依託合肥各開發區、工業園區等產業轉型升級的“主戰場”,正日益壯大和不斷彙聚,猶如強健有力的臂膀,助推著合肥不斷攀登創新發展的高峰。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中國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

壯創新產業 築創新高地

今年9月初,合肥國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展覽會再次舉辦,展覽面積達到3萬平方米,200餘家企業報名參展。近年來,合肥市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截至今年6月底,累計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新能源汽車5.5萬輛、約占全國推廣總量的4.5%。今年上半年,全市新能源汽車實現產值111.67億元,增加值達23.9億元。

優質的創新基因,肥沃的創新土壤,堅實的創新平臺,形成了巨大合力,推動著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的重點產業迅速崛起、發展壯大。目前,合肥按照 “龍頭企業-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的發展思路,大膽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在多個領域形成了全省乃至全國領先優勢。新型平板顯示產業聚集上下游企業70多家,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新型顯示面板生產基地;首創光伏“製造+應用”模式,全國光伏第一城建設加快推進;探索品牌集聚效應,建成全球最大的家電產業基地。

加快推進全國光伏第一城建設

“下一步,我市將大力實施強鏈、補鏈、延鏈行動,主攻產業鏈核心環節和價值鏈高端環節,打造‘中國聲穀’‘中國IC之都’‘中國軟體名城’等,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 ”合肥經信委負責人介紹。

合肥市“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主題沙龍

建創新平臺 聚創新要素

建設國家量子保密通信 “京滬幹線”及“量子科學試驗衛星”合肥總控中心,率先在世界領域開展量子遠端大規模保密通信應用工程……自成立以來,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在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中的表現格外搶眼。

目前,合肥已初步形成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等多個新型研發機構為引領,新能源汽車等十大產業研究院等為支撐,企業各類研發平臺等為主體的層次明晰的創新平臺體系。在眾多強有力支點的彙聚和支撐下,合肥創新羽翼日益豐滿。

為更好集聚創新要素,一系列人才、金融、智慧財產權等綜合性服務平臺,猶如雨後春筍紛紛搭建,“呵護”著企業茁壯成長。近日,合肥市高新區依託網上服務平臺開通 “金融超市”,彙聚了30家金融機構,面向園區企業提供創新貸等八大科技金融產品,更好滿足企業融資需求。

在合肥,層次分明的科技創新平臺、完善配套的綜合性服務平臺,依託合肥各開發區、工業園區等產業轉型升級的“主戰場”,正日益壯大和不斷彙聚,猶如強健有力的臂膀,助推著合肥不斷攀登創新發展的高峰。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中國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

壯創新產業 築創新高地

今年9月初,合肥國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展覽會再次舉辦,展覽面積達到3萬平方米,200餘家企業報名參展。近年來,合肥市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截至今年6月底,累計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新能源汽車5.5萬輛、約占全國推廣總量的4.5%。今年上半年,全市新能源汽車實現產值111.67億元,增加值達23.9億元。

優質的創新基因,肥沃的創新土壤,堅實的創新平臺,形成了巨大合力,推動著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的重點產業迅速崛起、發展壯大。目前,合肥按照 “龍頭企業-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的發展思路,大膽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在多個領域形成了全省乃至全國領先優勢。新型平板顯示產業聚集上下游企業70多家,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新型顯示面板生產基地;首創光伏“製造+應用”模式,全國光伏第一城建設加快推進;探索品牌集聚效應,建成全球最大的家電產業基地。

加快推進全國光伏第一城建設

“下一步,我市將大力實施強鏈、補鏈、延鏈行動,主攻產業鏈核心環節和價值鏈高端環節,打造‘中國聲穀’‘中國IC之都’‘中國軟體名城’等,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 ”合肥經信委負責人介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