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量子力學:人死後不是結束,反而是新的開始?

靈魂是人類探討的永恆話題, 人們很著緊生前的世界, 同樣也想知道自己死後靈魂是否重新開始下一段旅程。 然而死亡是一種非常個體化的體驗, “如魚飲水, 冷暖自知”, 死後即使靈魂不滅, 死者也無法再藉口言說, 把自己的體驗告訴給活著的人, 而活著的人, 又如何可能用感官接收到?乃至即使接收到了(譬如通過被托夢、走陰等方式), 願不願意相信, 如何讓第三人相信等等, 又構成了另外的重重障礙。

於是乎, 從古至今, 陰陽懸隔, 生死兩茫茫。 如同佛經中描述眾生的存在狀態:“各各不相知”。

不過, 改變了21世紀的量子力學,

正試圖突破這一生死體驗的障礙。

來自劍橋大學、普林斯頓大學以及位在德國慕尼克馬克思普朗克物理學研究所等著名機構的許多有名物理研究人員, 都宣稱量子力學預見了一些生命死後世界的情況, 他們斷言人類擁有靈魂、身體二元性, 這是次原子粒子“波粒二象性”規律的延伸。

量子力學的基本概念“波粒二象性”認為:基本微觀粒子(如:光子或電子)同時擁有粒子性與波動性。 波粒二象性是微觀粒子的基本屬性之一。

在已經被顛覆的經典力學裡, 研究物件總是被明確區分為“純”粒子和“純”波動。 前者組成了我們常說的“物質”後者的典型例子則是光波。 這種將二者截然分割的舊時代理論,

在根本上導致了傳統科學與宗教的對立、唯物與唯心的長期激戰, 也無法解釋很多“超自然”的現象, 甚至乾脆給予漠視或斷然否定。

而波粒二象性解決了這個“純”粒子和“純”波動的困擾。 2015年3月10日, 科學家們借助實驗捕獲了光的粒子與波同時存在的場景(下圖)。 ,

那麼將這一理論用於研究人死後的世界, 物理學家宣稱此概念可以延伸到身體靈魂二分法理論:身體是“粒子”(物質), 而靈魂是“波”(能量、波動)。

前慕尼克馬克斯普朗克物理學研究所負責人Hans-Peter Dürr博士認為, 正如粒子的資料儲存在波的形態上一樣, 大腦是有形的“磁碟片”, 可以儲存我們活著時參與過的各種經歷、體驗的資料, 這些資料會再“上傳”到精神量子(靈魂)領域。

這樣類推下去, 當人類的身體(或稱“物理硬碟”)消失, 人類的意識(或稱“電腦裡的資料”)仍然存在, 粒化為波, 當下一次輪回轉世時, 波又體現為粒子(物質)的特性。

Dürr說“我們所知道的世界, 這裡和現在, 都只是可理解的物質層面而已, 在這已知的世界之外, 還存在著無窮的真實世界。

這表示我們現在存在的世界, 早已被死後的世界所涵蓋包圍著。 就算身體死了, 靈魂仍存在於精神量子領域, 因此, 我們是不朽的。 ”

醫學教授蘭薩的研究發現, 人在心跳停止、血液停止流動時, 即物質元素處於停頓狀態時, 人的意識訊息仍可運動, 亦即除肉體活動外, 還有其他超越肉體的“量子訊息”, 或者是說俗稱的“靈魂”。

他說, 生物中心論類似“平行宇宙(ParallelUniverses)”:當下所發生的每件事情, 在對等的多重宇宙(MutipleUniverses)中也同時進行, 當我們開始質疑、重新思考關於時間與意識的問題時, 也同時影響另外一邊對等的我們的意識。

也許, 當我們的生命走到盡頭時, 並不是一切都結束, 可能反而是在另一個平行宇宙重新開始。

關注鈉科技, 瞭解更多科技資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