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科化訓練體系的本質:為何它並非傳說中那麼適用?

這是【老裴帶你探索足球訓練課背後的科學】第十二期, 老裴也就是蒜苔炒肉。

本系列文章作為解密訓練科學之用, 已經介紹了教練的訓練方法,

球員大腦的發育, 球員的心理, 運動能量與飲食。

可能有人會說, 這世界上訓練方法有很多種, 未必每種都是按我所說的來。 確實, 也許這世界上有一千個教練就有一千種訓練方法。 可是其中能成為體系的又有多少種呢?

當我們談論訓練體系的時候, 就不僅僅要考察它的內在方法是什麼, 而且還要看看它所培養出來的球員是怎樣的, 他們符合世界足球發展潮流的趨勢嗎?

足球訓練體系, 世界上有很多種, 比如傳統練體能和技術的訓練體系, 動覺訓練體系, 科化訓練體系, 還有新出現的足球運動神經訓練體系, 等等。

這其中, 國內教練除了最熟悉傳統練體能和技術的訓練體系之外, 聽到的最多的,

恐怕就是科化訓練體系。

我本人也曾經寫過一篇講述科化訓練體系的文章《深度!足球訓練體系幾大門派之一:科化訓練的前世今生》, 但那篇文章更多的是為了給大家科普一下科化訓練的歷史起源, 讓大家知道它當初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而至於科化訓練的內容本質是什麼, 它的缺點在哪裡, 我當時並沒有講到。

這篇文章, 我們就來講一講這些。

在足球歷史上的很長一段時間之中, 人們一直認為球員的技術能力是天生的。 但今天我們知道, 球員的技術能力是可以通過訓練來獲得提高的。 在這種觀點下孕育而生的代表, 就是科化訓練。

科化訓練強調有球訓練, 尤其是在青少年足球訓練中, 因為這樣就可以從一開始就使青少年盡可能多的接觸足球, 獲得個體在足球方面的經驗, 所以在科化訓練中, 青少年球員主要會被當成一個個的個體來看待。

科化訓練的內容結構

下圖是科化訓練的著名金字塔型內容結構, 它解釋了科化訓練的架構(由下至上依次為:控球,

接球與傳球, 1對1進攻與防守, 速度, 射門, 團隊協作)。

1.控球。

強調對球的控制, 在訓練中會應用大量雙腳的重複性練習, 來保證接觸球的高頻次, 以此來改善基礎足球技術。 在這一階段最常用的是帶球練習。

2.接球與傳球。

掌握與傳球相關的“接”、“傳”技術, 此外還會練習無球的跑動和第一腳觸球技術。

3.1對1進攻與防守。

科化訓練將足球比賽看作是在一對一基礎上的疊加:既三對三就是3倍的一對一。 在這一階段會教授關於一對一的攻防技術, 其目的是為了贏得單人對抗的情況。

4.速度。

球員不僅要具備雙腿的奔跑速度, 也應該具備思考速度。 在一對一時, 快速的技術動作有助於球員獲得對抗優勢, 而作為防守球員, 為了應對進攻球員的技術, 快速的思考和高度的集中注意力是必須的。

5.射門。

一個球隊裡, 具備射門技術的球員越多, 這個隊就越難被防守。 在這個階段, 球員的射門技術和射門直覺是訓練重點。

6.團隊協作。

在學習了以上基礎技術之後, 球員現在可以應付團隊協作。 因為科化訓練認為,球員的錯誤技術動作在比賽中(團隊協作)運用起來會變的更糟糕,所以要先學好技術才能開始進行團隊協作練習。

科化訓練的教練要做到:

在整個訓練裡都要注意並強調球員技術動作的正確性,並給予相應的教授。如果球員在參加科化訓練之前就已經形成了不規範的技術動作,那麼科化訓練的教練對他的糾正就會很費力,因為他很難改掉之前的技術習慣。

如果球員在訓練中的技術動作出現輕微的錯誤,教練不會打斷訓練,而僅僅給予短暫的口頭提示。但是如果球員的技術動作出現了重大錯誤,教練就會在錯誤出現的時刻“凍結住”訓練,並向球員準確的指出他錯在什麼地方,正確的動作應該怎麼做。

對於科化訓練的批評

1.科化訓練體系認為足球比賽最核心、最基本的元素是一對一,比賽中所出現的二對二,三對三等等情況都是在一對一的基礎上的疊加。

但是這種認識顯然忽略了傳球在比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現代職業足球中,每支球隊在一場比賽動輒就會出現幾百次的傳球,要遠遠多於球員在場上純一對一的次數。

此外,一對一的情況也很難定義:試想,如果一名球員在一對一的情況下將球回傳給了隊友,那麼他算是完成了一次一對一嗎?

還有,現代足球在戰術上往往講究在持球人附近快速形成局部防守人數優勢,這也意味著一對一情況在比賽中的大大減少。除了梅西C羅等少數極其有天賦的球員,可以憑藉自身能力帶球突圍之外,大多數球員在比賽中傳球的次數往往要多於一對一過人或防守的次數。

而且現代足球在戰術上講究將比賽的風險最小化,把比賽的成功率最大化。在此基礎上,相比於較為冒險的一對一,穩妥的傳球、快速移動、團隊作戰才能將比賽的成功率最大化。

所以在現代足球比賽中,傳球才是最核心,最基本的元素,而不是一對一。

那麼為什麼科化訓練會將一對一當作足球比賽的核心呢?

因為科化訓練興起於上世紀70年代,當時的足球戰術盛行嚴格的人盯人防守,每個球員在90分鐘之內都會一對一緊盯住對方一個人,所以比賽中會出現大量的一對一情況,所以興于彼時的科化訓練會將一對一看作是足球比賽最基本的元素。

2.科化訓練中非常追求技術動作的完美化。

教練會運用大量口頭講解來糾正技術動作錯誤,而對於球員已經習得的技術,則會運用大量無對抗的練習來將其完美化。而只有當球員掌握了基礎技術之後,才會開始練習團隊配合。

但是科化訓練中針對技術部分的訓練,缺乏對個體差異化的考慮(同一個技術動作,所有人都要做的一樣),技術訓練缺乏整體性、複雜度和各種不同技術的協同作用。科化訓練所帶來的球員技術進步,更多的是因為球員在訓練中大量的對球的接觸,而不是來自訓練課本身的精巧設計。

科化訓練體系屬於傳統式的訓練,其中缺乏對抗和缺乏對個體差異化的考慮,會導致球員的比賽技術進步緩慢。所以不推薦把科化訓練作為主要的訓練手段,而應該作為一種對訓練的補充,而且其不適用於完全沒有足球經驗的孩子。

後記

作為傳統式訓練方法的一種,科化訓練在訓練中大量採用Coach的教學方法和外延式學習法,而其內容結構的安排則隱含著線性教育的方式,屬於傳統教育方法。

而現在的足球訓練中要求個體差異化對待,以及貼近比賽形式的訓練,則是科化訓練所缺乏的。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直接免費查看課程!!

因為科化訓練認為,球員的錯誤技術動作在比賽中(團隊協作)運用起來會變的更糟糕,所以要先學好技術才能開始進行團隊協作練習。

科化訓練的教練要做到:

在整個訓練裡都要注意並強調球員技術動作的正確性,並給予相應的教授。如果球員在參加科化訓練之前就已經形成了不規範的技術動作,那麼科化訓練的教練對他的糾正就會很費力,因為他很難改掉之前的技術習慣。

如果球員在訓練中的技術動作出現輕微的錯誤,教練不會打斷訓練,而僅僅給予短暫的口頭提示。但是如果球員的技術動作出現了重大錯誤,教練就會在錯誤出現的時刻“凍結住”訓練,並向球員準確的指出他錯在什麼地方,正確的動作應該怎麼做。

對於科化訓練的批評

1.科化訓練體系認為足球比賽最核心、最基本的元素是一對一,比賽中所出現的二對二,三對三等等情況都是在一對一的基礎上的疊加。

但是這種認識顯然忽略了傳球在比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現代職業足球中,每支球隊在一場比賽動輒就會出現幾百次的傳球,要遠遠多於球員在場上純一對一的次數。

此外,一對一的情況也很難定義:試想,如果一名球員在一對一的情況下將球回傳給了隊友,那麼他算是完成了一次一對一嗎?

還有,現代足球在戰術上往往講究在持球人附近快速形成局部防守人數優勢,這也意味著一對一情況在比賽中的大大減少。除了梅西C羅等少數極其有天賦的球員,可以憑藉自身能力帶球突圍之外,大多數球員在比賽中傳球的次數往往要多於一對一過人或防守的次數。

而且現代足球在戰術上講究將比賽的風險最小化,把比賽的成功率最大化。在此基礎上,相比於較為冒險的一對一,穩妥的傳球、快速移動、團隊作戰才能將比賽的成功率最大化。

所以在現代足球比賽中,傳球才是最核心,最基本的元素,而不是一對一。

那麼為什麼科化訓練會將一對一當作足球比賽的核心呢?

因為科化訓練興起於上世紀70年代,當時的足球戰術盛行嚴格的人盯人防守,每個球員在90分鐘之內都會一對一緊盯住對方一個人,所以比賽中會出現大量的一對一情況,所以興于彼時的科化訓練會將一對一看作是足球比賽最基本的元素。

2.科化訓練中非常追求技術動作的完美化。

教練會運用大量口頭講解來糾正技術動作錯誤,而對於球員已經習得的技術,則會運用大量無對抗的練習來將其完美化。而只有當球員掌握了基礎技術之後,才會開始練習團隊配合。

但是科化訓練中針對技術部分的訓練,缺乏對個體差異化的考慮(同一個技術動作,所有人都要做的一樣),技術訓練缺乏整體性、複雜度和各種不同技術的協同作用。科化訓練所帶來的球員技術進步,更多的是因為球員在訓練中大量的對球的接觸,而不是來自訓練課本身的精巧設計。

科化訓練體系屬於傳統式的訓練,其中缺乏對抗和缺乏對個體差異化的考慮,會導致球員的比賽技術進步緩慢。所以不推薦把科化訓練作為主要的訓練手段,而應該作為一種對訓練的補充,而且其不適用於完全沒有足球經驗的孩子。

後記

作為傳統式訓練方法的一種,科化訓練在訓練中大量採用Coach的教學方法和外延式學習法,而其內容結構的安排則隱含著線性教育的方式,屬於傳統教育方法。

而現在的足球訓練中要求個體差異化對待,以及貼近比賽形式的訓練,則是科化訓練所缺乏的。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直接免費查看課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