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陶西平:高考改革最重要的是解決社會功能和育人功能的協調

陶西平

國家教育諮詢委員,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聯合會榮譽主席

記者:您是怎麼看待考試和評價改革的呢?國際上有什麼樣的做法值得借鑒嗎?

陶西平:對考試與評價改革, 究竟怎麼看, 首先要看的是定位和作用問題。 考試的作用是倒逼教育改革, 還是說考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部分?這個問題需要我們思考, 因為考試倒逼教育改革, 實際上是有教訓的, 這個教訓在美國發生過。

“不讓一個孩子落伍法”是美國小布希當總統時頒佈的, 因為當時美國的基礎教育品質低, 特別是外來移民的教育品質低, 針對這個問題, 美國採取了一個辦法:逐步統一標準, 統一考試, 然後按照分數排隊, 跟績效工資掛鉤。 用這樣一個辦法來給學校施壓去重視教育品質, 並且提出來如果連續三年學校的教育品質上不去, 就有可能解散, 這就是用倒逼的辦法。

倒逼的結果是什麼呢?一個學校全部的教育都在應付考試, 老師處在一種非常壓抑的狀態——因為學生考不好, 老師的績效工資就低了。 再考不好, 三年學校就解散了, 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 一方面遭到教師工會的強烈反對, 另一方面, 社會各界也覺得學生的負擔過重, 壓力太大了。

所以實行了8年, 最終改了。 現在改成叫做“每一個學生成功法”, 這個法, 其實也是為了提高教育品質, 最後效果怎麼樣還不知道, 但是有一點, 至少它不是簡單地採取倒逼的方式。

所以, 我想考試的問題肯定牽動整個改革, 但是我們的改革又不是最終以考試的結果來評價的。

記者:您是怎麼看待高考改革的呢?

陶西平:高考改革是世界大多數國家面臨的一個難題,

因為高考改革最重要的是要解決社會功能和育人功能的協調。 從育人功能角度來看,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個性, 應該讓每一個人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特長得到充分展現。 因此, 高考應該有助於對不同的學生用不同的標準去測量, 也有助於高等學校能夠根據不同人的不同特點來選拔人才, 這樣才使得人才能夠更多地湧現。

但是高考還有社會功能, 高考的社會功能是要解決階層流動的問題。 正如中國的科舉制度之所以有些作用, 就在於過去貧窮家庭的人也能夠通過科舉考試改變命運, 最後階層之間, 通過這樣一個制度可以流動, 相對來說, 不至於使得富裕階層永遠富裕, 貧困階層永遠貧困。

然而, 這種流動本身就要求標準能夠更加統一一些, 以體現流動過程當中的公平性。

這兩種功能之間, 實際上是有一定的矛盾的, 因為採取多樣化的方式, 採取針對不同學生、不同標準的方式, 就不容易很公平, 容易加入很多的主觀色彩。 但是如果採取一刀切的統一標準, 又往往會埋沒很多人才。

所以, 高考改革的方案總是在找這兩者之間的協調, 既能照顧到社會功能的發揮, 又能夠照顧到育人功能的發揮。 這兩者如何結合, 實際上是各國高考改革的難點。

記 者:那也就是說教育的改革永遠在路上。

陶西平:改革在前進中, 會遇見很多的難題, 任何的改革都很難做到毫無瑕疵, 我們要在改革的進程當中,

不斷地完善它。 高考改革方案在內的各種改革方案, 確實有很多優點, 但是我們也不能把它說“滿”了, 還要通過實踐檢驗, 也要通過實踐完善。

我就想到了, 小布希當總統簽署了“不讓一個孩子落伍法”, 奧巴馬當總統簽署了“每一個學生成功法”。 小布希簽署“不讓一個孩子落伍法”的時候, 說這是一個偉大的改革, 到奧巴馬簽署“每一個學生成功法”的時候, 也說這是一次偉大的改革, 所以, 改革常常是改革前面的改革。 奧巴馬說, 改革總是往前走, 出了問題, 再改吧。

我們要以積極的態度來對待改革, 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就能夠使一些面臨的問題得到緩解或者解決, 但是改革的進程當中總會出現新的矛盾, 我們還需要進行新的改革嘗試。 因此,我覺得改革永遠是在路上。

記 者:您經常到世界各國進行交流,對哪個國家的高考印象深刻呢?

陶西平:去年3月我到韓國開會,專門去看韓國首爾最好的一所女子高中。到學校一看,校園非常好,但是地下有一排教室,每一間教室裡面都是像我們現在集中辦公那樣的,每個人一個格子,互不干擾。這樣的環境,是給誰預備的呢?

校長說,高三的學生每個人都有一個格子,作為自己學習的地方。這是自習室,不是上課室。我進去看了,每一個格子堆著很多書,格子上面都有一個號碼,那就是不同的學生的號碼。我問,學生們什麼時間上這裡來?學校說,他們什麼時間想來都可以。我問晚上有沒有規定到幾點學生都得回去睡覺了?他說願意過夜也可以。

教室外的走廊擺著很多咖啡館裡的那種高腳凳,我問,這是幹什麼的?校長說,學生自己學習累了,就出來,邊上就是小賣部,學生買一杯咖啡在這休息休息,或者靠在桌子上休息休息,然後待一會兒自己再進去學習,因為自習室是不允許說話的。

我一看,就覺得韓國的高三學生,也不是很舒服的。韓國的高考,從上個世紀70年代到現在,已經改了4次,4次基本上的變化就是這樣的:統一考試,覺得統一考試影響學生個性的發展,於是改成學校自主招生。學校自主招生,出現了很多的弊病,就改回來又統一考試。統一考試以後,又覺得不行,又改成自主招生,反正是改來改去。

記 者:您認為改來改去的具體原因是什麼呢?

陶西平:基本上是跟形勢有關係,當社會對於公平的呼聲更高的時候,統一的東西就多;當社會對於人才需求的呼聲更高的時候,個體的選擇就多,所以就是變來變去,當然也有考試內容的變革。

韓國決定從2018年開始在高中開兩門綜合課,因為綜合課程是現在的一個趨勢。一門社會綜合課,一門自然綜合課,這跟我們過去的文綜、理綜不一樣的在哪裡呢?就是兩門綜合課所有的學生都要學。到2 0 2 2 年高考的時候,韓國的高考要考語文、數學、外語、韓國史、自然科學綜合課和社會科學綜合課,這個方案已經定下來了。

我就問那位校長,你們這個綜合課到底怎麼上?綜合課是不是有教材,能不能給我看看?校長說,我們的改革是每年或者隔一年就出臺一個方案,我們現在就跟著改革走。雖然2018年要開綜合課了,但到現在為止,我也不知道綜合課怎麼上。所以出現了一種改革焦慮症,就是不斷地出臺新方案,然後還沒等學校消化了,又一個新的方案出臺了。

記 者:談到高考改革往往也會提到一個概念——核心素養,您是怎麼看的?

陶西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在上個世紀連續發過兩個研究報告。第一個研究報告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經濟蓬勃發展時期的富爾報告,這個關於教育研究的報告,強調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充滿了經濟主義和科學主義。報告中提出了兩個重要概念,一是學習型社會的建立,另一個是終身教育。

第二個研究報告的背景是經濟的發展高峰期已經過去了,開始出現了經濟衰退跡象,但是新的世紀又來了,大家對新世紀的到來充滿了期望,為新世紀經濟的騰飛開始做各種準備。第二個研究報告叫做德洛爾報告,大家最熟悉的是它提出了四個學會: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合作;並提出四個學會是教育的四個支柱。

兩個報告對教育的發展都產生了重要影響。進入新世紀,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又提出了一個報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報告指出現在所處的時代,與上個世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個變化是什麼?就是國與國之間、區域與區域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社會各階層之間的矛盾,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尖銳;而人和自然之間和諧相處所存在的困難,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大,因此,人類面臨著一個矛盾錯綜複雜、十分嚴峻的時代。

新的時代要求我們反思教育的價值觀,因此,提出了人文主義教育理念。

個性化教育脫離社會不可能存在。人文教育主義理念的核心,是指我們要關注人類持續的生存和發展,要使經濟發展與社會包容性以及環境的可持續性相協調。因此,所謂人文主義教育觀,就是要通過教育,使人能夠更好地認識到他是生活在地球的人群當中,他應該和其他的人和諧相處,應該加強地區、國家、民族之間的相互理解;另一方面,就是人和自然應該和諧相處,否則的話,地球會毀滅人類。因此,應該基於這樣一點,來確立教育的核心價值。

我們在研究核心素養的時候,需要研究這個時代的變化。國際的教育是從經濟主義、科學主義,轉向了樂觀主義、理想主義,然後又轉向了今天的人文主義價值觀。這就涉及我們現在最關注的個性化教育,什麼叫個性化教育?我想,人文主義的提出,是對個性化的教育做了更全面的解釋,因為對個性化的解讀,我們現在更多強調的是個體的充分發展。但是,從時代的要求看,只強調個體的生存發展是不夠的,也要從小我到大我,一方面強調個體的生存和發展,另一個方面強調它和人類、自然的共存。要把兩者結合起來,也就是把共性教育跟個性教育結合起來,這才是真正的個性化發展,而不能夠只片面地強調一個方面,因為脫離了社會,脫離了我們人類的和諧與環境的可持續,個人幸福也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我們研究核心素養的時候,要涉及時代背景。

因此,我覺得改革永遠是在路上。

記 者:您經常到世界各國進行交流,對哪個國家的高考印象深刻呢?

陶西平:去年3月我到韓國開會,專門去看韓國首爾最好的一所女子高中。到學校一看,校園非常好,但是地下有一排教室,每一間教室裡面都是像我們現在集中辦公那樣的,每個人一個格子,互不干擾。這樣的環境,是給誰預備的呢?

校長說,高三的學生每個人都有一個格子,作為自己學習的地方。這是自習室,不是上課室。我進去看了,每一個格子堆著很多書,格子上面都有一個號碼,那就是不同的學生的號碼。我問,學生們什麼時間上這裡來?學校說,他們什麼時間想來都可以。我問晚上有沒有規定到幾點學生都得回去睡覺了?他說願意過夜也可以。

教室外的走廊擺著很多咖啡館裡的那種高腳凳,我問,這是幹什麼的?校長說,學生自己學習累了,就出來,邊上就是小賣部,學生買一杯咖啡在這休息休息,或者靠在桌子上休息休息,然後待一會兒自己再進去學習,因為自習室是不允許說話的。

我一看,就覺得韓國的高三學生,也不是很舒服的。韓國的高考,從上個世紀70年代到現在,已經改了4次,4次基本上的變化就是這樣的:統一考試,覺得統一考試影響學生個性的發展,於是改成學校自主招生。學校自主招生,出現了很多的弊病,就改回來又統一考試。統一考試以後,又覺得不行,又改成自主招生,反正是改來改去。

記 者:您認為改來改去的具體原因是什麼呢?

陶西平:基本上是跟形勢有關係,當社會對於公平的呼聲更高的時候,統一的東西就多;當社會對於人才需求的呼聲更高的時候,個體的選擇就多,所以就是變來變去,當然也有考試內容的變革。

韓國決定從2018年開始在高中開兩門綜合課,因為綜合課程是現在的一個趨勢。一門社會綜合課,一門自然綜合課,這跟我們過去的文綜、理綜不一樣的在哪裡呢?就是兩門綜合課所有的學生都要學。到2 0 2 2 年高考的時候,韓國的高考要考語文、數學、外語、韓國史、自然科學綜合課和社會科學綜合課,這個方案已經定下來了。

我就問那位校長,你們這個綜合課到底怎麼上?綜合課是不是有教材,能不能給我看看?校長說,我們的改革是每年或者隔一年就出臺一個方案,我們現在就跟著改革走。雖然2018年要開綜合課了,但到現在為止,我也不知道綜合課怎麼上。所以出現了一種改革焦慮症,就是不斷地出臺新方案,然後還沒等學校消化了,又一個新的方案出臺了。

記 者:談到高考改革往往也會提到一個概念——核心素養,您是怎麼看的?

陶西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在上個世紀連續發過兩個研究報告。第一個研究報告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經濟蓬勃發展時期的富爾報告,這個關於教育研究的報告,強調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充滿了經濟主義和科學主義。報告中提出了兩個重要概念,一是學習型社會的建立,另一個是終身教育。

第二個研究報告的背景是經濟的發展高峰期已經過去了,開始出現了經濟衰退跡象,但是新的世紀又來了,大家對新世紀的到來充滿了期望,為新世紀經濟的騰飛開始做各種準備。第二個研究報告叫做德洛爾報告,大家最熟悉的是它提出了四個學會: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合作;並提出四個學會是教育的四個支柱。

兩個報告對教育的發展都產生了重要影響。進入新世紀,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又提出了一個報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報告指出現在所處的時代,與上個世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個變化是什麼?就是國與國之間、區域與區域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社會各階層之間的矛盾,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尖銳;而人和自然之間和諧相處所存在的困難,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大,因此,人類面臨著一個矛盾錯綜複雜、十分嚴峻的時代。

新的時代要求我們反思教育的價值觀,因此,提出了人文主義教育理念。

個性化教育脫離社會不可能存在。人文教育主義理念的核心,是指我們要關注人類持續的生存和發展,要使經濟發展與社會包容性以及環境的可持續性相協調。因此,所謂人文主義教育觀,就是要通過教育,使人能夠更好地認識到他是生活在地球的人群當中,他應該和其他的人和諧相處,應該加強地區、國家、民族之間的相互理解;另一方面,就是人和自然應該和諧相處,否則的話,地球會毀滅人類。因此,應該基於這樣一點,來確立教育的核心價值。

我們在研究核心素養的時候,需要研究這個時代的變化。國際的教育是從經濟主義、科學主義,轉向了樂觀主義、理想主義,然後又轉向了今天的人文主義價值觀。這就涉及我們現在最關注的個性化教育,什麼叫個性化教育?我想,人文主義的提出,是對個性化的教育做了更全面的解釋,因為對個性化的解讀,我們現在更多強調的是個體的充分發展。但是,從時代的要求看,只強調個體的生存發展是不夠的,也要從小我到大我,一方面強調個體的生存和發展,另一個方面強調它和人類、自然的共存。要把兩者結合起來,也就是把共性教育跟個性教育結合起來,這才是真正的個性化發展,而不能夠只片面地強調一個方面,因為脫離了社會,脫離了我們人類的和諧與環境的可持續,個人幸福也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我們研究核心素養的時候,要涉及時代背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