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載努力 村主任讓貧困村變“旅遊村”

餘德春在磚廠工作。

隨著家政服務隊的逐步穩定, 她又將目光盯向市政建設, 承包了縣城後山滑坡治理工程勞務專案。 她帶領鄉親們在施工現場背水泥、扛沙袋、搬磚塊、砌堡坎,

成天忙得一身泥, 變成名副其實的“女漢子”。

一年過去, 勞務隊戶均增收1.78萬元。 如今, 嘗到甜頭的勞務隊迅速壯大, 鄉親們戶均年增收額也逐步攀升至2.8萬元。 村裡低矮破舊的房屋逐漸被一座座嶄新的白色藏房取代, 村寨面貌煥然一新, 昔日“窮村”一舉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寨。

帶領村民學技術

村民增收上萬元

為了讓鄉親們能在家門口掙錢, 餘德春決心在家鄉貧瘠的土地上做文章——試種羊肚菌。

起初, 村民難以接受, 餘德春決定當一回探路者, 她先行在自家承包地裡種植了一畝羊肚菌。 菌種下播後, 餘德春天天貓在地裡鑽研, 詳細記錄溫度、濕度、光照……晴天一身汗, 雨天一身泥。

一年下來, 羊肚菌喜獲豐收, 她也從種植技術的“門外漢”變成“行家裡手”。 第二年, 種植戶便擴展到15戶, 餘德春自掏腰包帶種植戶到金堂縣實地考察、學習技術, 年底戶均增收1萬餘元。 看著種植羊肚菌如此有“錢”景, 村民們再也按捺不住。

第三年, 該村成立羊肚菌種植合作社, 種植戶達50餘戶, 走上了規模化發展。 “今年我種了10多畝, 家門口就實現增收3萬餘元。 不僅掙了錢, 還照顧了家中老小。 ”種植戶紮西激動地說。

貧困村變“旅遊村”

吸引全國各地遊客

自家富帶動鄉親富, 余德春贏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擁戴。 2004年, 村“兩委”換屆, 餘德春當選村委會主任。

走馬上任後, 她將第一個履職目標鎖定為修建河堤堡坎, 決心一改村莊常年遭受洪澇災害的困境。

經她奔走呼籲、爭取專案、籌集資金、發動村民, 不到半年, 兩條長約2千余米的河堤堡坎就固若金湯地靜臥在河道兩岸。

2011年, 甘孜州在全國率先提出“全域旅遊”發展理念。 頭腦靈活的餘德春, 迅速將本村發展融入州縣戰略。 一方面, 依託距離縣城較近的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她積極動員村民發展餐飲、休閒娛樂、民居接待等旅遊產業。 另一方面, 她早出晚歸, 挨家挨戶走訪調研, 與鄉幹部討論策劃。

不久, 新農村建設專案便落地實施, 入戶路、聯戶路相繼硬化, 村裡還發展起了200畝核桃基地。 一條條整潔平坦的道路、一排排獨具特色的藏房、一家家服務周到的民居接待站, 將一波又一波的遊客從五湖四海吸引到了這個美麗的村莊,

逐漸成為丹巴縣綜合性旅遊接待點。

如今, 沿路農戶家家經營餐飲和休閒娛樂項目, 全村戶戶具備民居接待能力。 2016年, 該村僅旅遊產業一項, 人均收入近3000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