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馬雲為什麼會否定KPI的實際價值?傳統考核模式應該如何改變?

前言:馬雲曾在給員工的一封公開郵件中明確提出自己的考核激勵思維。 我總結為六點, 即:1、核算的是KPI資料, 但考量的一定是KPI以外的東西。 2、給結果付錢(獎), 給努力鼓掌(勵)。 3、欣賞有價值的失敗, 獎勵堅持拿到結果的努力。 4、三個人幹五個人的活, 拿四個人的工資。 5、加工資是公司對你的崗位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6、那些沒有調薪的崗位, 要先提升它的作用和價值。

很多老闆、創業者並不是人力資源專業或職業出身, 但他們必須是企業最大的人力資源經理, 因而對人力資源管理具有自己獨特的思維和見解。

當然, 從結果來看, 馬雲的思維肯定是相對正確的, 值得大家研究和學習。

不過, 馬雲的主要焦點畢竟不在薪酬、績效的專業研究上, 所以對KPI這種專業績效工具的認知肯定不夠全面。 本文我將解讀馬雲的思維, 剖析KPI的實際價值, 並提出對KPI修正的方向和方法。 特別希望對中小企業老闆、高管、HR朋友們帶來全新的思維和引導。

文/原創:李太林導師

(全部原創, 敬請關注、轉發!)

馬雲有太多地方值得企業家學習!

解讀馬雲對KPI的看法與要求, 認識KPI的意義和問題

1、阿裡巴巴必須堅持高績效的文化, 要充分體現公平、公正的原則, 我們絕大部分工作必須要能量化。

點評:價值量化、結果量化是衡量管理價值的重要導向。 憑感覺、講感情、主觀化, 是無法實現科學管理的。

2、KPI就象檢查身體時的各項指標。 它不應該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而應該是我們公司健康的象徵和結果。 完成了KPI絕對不等於萬事大吉了, 就象身體某些指標正常不等於健康一樣。

點評:KPI通過資料化量化, 可以反映出企業、部門、崗位的工作狀態與結果,

這是KPI的一個重要價值。 雖然說資料不會騙人, 但是, 一是做資料的人會讓造假資料, 二是資料有多樣性和取向性, 三是每個人對資料的解讀因角度不同而異, 四是短期結果與長期結果會有矛盾, 五是過程資料與結果資料需要取捨和平衡。

3、當然, 我們必須有一些指標來檢測我們的工作。 關鍵是哪些指標是必須的, 是由誰定的等等。

點評:如何選取指標本身是有爭議的。 指標提取的三個源頭:一是公司戰略取向和需要(戰略目標分解), 二是崗位價值分析與提煉, 三是當前經營管理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問題。 還要充分考慮“工作過程、結果、效果”、“部門、崗位、個人”、“考核、評價、激勵”等複雜事項之間的平衡。

4、這兩年我們的KPI考核,

變得有些機械和僵化, 甚至有非常嚴重的大鍋飯現象, 對公司的發展非常不利, 必須堅決改掉。

點評:重考核輕激勵的結果, 就是大家都在製造表面繁榮和資料假像, 或者只重視過程、狀態、表現而忽視經營成果。 重視團隊成果而輕視個人的創造與激勵。 考核是公司要的, 而激勵是員工要的, 重考核輕激勵, 則是關注公司要的結果, 而漠視員工要的動力。

5、KPI不是領導和員工討價還價的結果, 而是由下而上的, 根據對公司戰略的理解和對業務的把握, 提出最合理的指標, 以及相匹配的資源, 這些指標必須是和上級溝通後達成的共識。

點評:考核是雙向性的, 由上而下的分解目標, 由下而上的擬定具體行動計畫。

員工之所以對KPI目標討價還價, 是因為這個目標要領導和公司要的, 而不是員工要的。 這種現象證明, 激勵沒有做的情況之下, 考核就不會有好的結果。

6、這些KPI指標還很可能是根據內外部情況而動態的。 年底客戶滿意不滿意, 我們有沒有超過行業的增長, 有沒有為未來的發展培養基礎, 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點評:很多企業的KPI就是只追求直接的經濟效益, 例如營業額、毛利額、市場佔有率、利潤等等。 KPI應該重點針對中高層管理人員, 這是企業的經營團隊。 作為經營者必須關注的整體平衡, 包括財務維度、客戶維度、內控維度、員工學習與成長維度。 還要關注可持續經營的動態平衡, 比如短期與長期的平衡、客戶價值與經營價值的平衡等。

總結:從馬雲對KPI考核的結果來看,馬雲似乎並不太滿意其實際價值,必須做出改變。但是,馬雲又意識到沒有KPI好象也不行,因為戰略要分解、工作要執行、結果要衡量、標準要明確、資源要充分利用。這就陷入兩難的境界了,沒有KPI影響了經營和運營,用了KPI又達不到期望,還可產生新的干擾。怎麼辦呢?

企業績效面臨挑戰,應該如何應對?

為什麼員工不喜歡被考核,老闆也開始不認同考核?

傳統績效考核有10處硬傷:

單純偏重定量考核;

過於關注關鍵指標;

忽視績效考核管理;

側重被考核物件;

忽視對高層的考核;

用人部門不主導考核;

漠視企業整體利益;

遺忘績效考核評估;

強化考核分數;

過於注重技術手段。

小結:做績效管理,要避免績效主義、過度績效化。

員工為什麼不喜歡被考核?

1、考核是老闆要的,員工要的是激勵;

2、考核目標訂的很高,員工很難達成;

3、考核一手提高要求,一手做負激勵(做減法、扣薪);

4、考核設計不合理,標準過高、內容過細;

5、考核缺乏激勵,員工沒有動力。

老闆為什麼也不認可考核?

1、考到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

2、因為負激勵,趕跑了優秀員工、經營人才;

3、由於員工不認同,不能發揮激發士氣的效用,反而打擊了團隊;

4、考核過程不嚴謹,各種造假和應付,流於形式;

5、公司為考核做了大量的事情,包括資料、表格、軟體、崗位配置,甚至加薪,卻不能達到預期效果。

小結:忽視員工的動力需求,輕視對激勵的設計,未能實現薪酬與績效更全面的融合。

沒有考核不行,做了考核也未必行,考核有哪些方法?

於此,我對比了一下BSC、KPI、OKR、KSF四大績效工具的功能價值:

四大績效工具的定位有哪些區別

四大績效工具的核心理念有何不同

四大績效工具各有所長、價值定位

現在是變革的時代,這個時代屬於KSF薪酬全績效模式!

KPI與KSF的主要區分?

1、KPI是關鍵業績指標,KSF是關鍵成功因數;

2、KPI反映綜合績效,KSF反映成功因素;

3、KPI用於績效評價與提升改善,KSF用於衡量核心價值結果;

4、KPI可與員工晉升、目標管理、特別激勵關聯,KSF則可直接與員工報酬體系掛鉤;

5、KPI用於綜合績效管理,KSF用於價值與分配管理。

KSF比KPI更適合當前的市場環境!

為什麼小微企業做KPI不如做KSF?

KPI存在以下四大天然硬傷,影響其更多功能的發揮,同時也應看清KPI的運用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1、關注結果遠多於過程。但是沒有好的過程如何發生好的結果。

2、其本質為目標管控,缺乏系統性激勵性的績效改進。

3、採用權重模式,表明其更適合作為評價方式,很難運用於利益分配。

4、對資料完整真實性、流程系統性有高要求,否則無法發揮正常價值。

點評:當下盛行的KPI績效考核模式,其實更適合作為評價性工具,因此將KPI與局部薪酬掛鉤的傳統作法,通過一些浮動、激勵,雖然具有一定的正面價值,但意義並不大,持續向上的動力不足,成功率非常有限,多數流於形式或半途而廢。

我過去長期研究運用KPI模式,但發現真正對中小企業有價值的,我認為還是KSF模式。

從動力系統來看,KSF比KPI更有價值:

KPI強調公司的需要,KSF強調員工的需求。

KPI是要求員工為公司而做,KSF是啟發與調動員工為自己而做。

KPI沒有直接給員工足夠動力,KSF強調的就是必須強化源動力。

KSF更關注激勵,是對薪酬的重大變革!

員工肯定不喜歡KPI,但員工對KSF抱有特別的好感。

KSF是企業與員工共贏的橋樑,容易獲得共同利益的平衡。

KSF也是企業力量的爆發點,直指企業成本管控與利潤增長。

附:KSF薪酬績效方案設計範本(請關注我的頭條號,持續分享乾貨、原創)

某企業的落地設計模式(局部內容)

總結:從馬雲對KPI考核的結果來看,馬雲似乎並不太滿意其實際價值,必須做出改變。但是,馬雲又意識到沒有KPI好象也不行,因為戰略要分解、工作要執行、結果要衡量、標準要明確、資源要充分利用。這就陷入兩難的境界了,沒有KPI影響了經營和運營,用了KPI又達不到期望,還可產生新的干擾。怎麼辦呢?

企業績效面臨挑戰,應該如何應對?

為什麼員工不喜歡被考核,老闆也開始不認同考核?

傳統績效考核有10處硬傷:

單純偏重定量考核;

過於關注關鍵指標;

忽視績效考核管理;

側重被考核物件;

忽視對高層的考核;

用人部門不主導考核;

漠視企業整體利益;

遺忘績效考核評估;

強化考核分數;

過於注重技術手段。

小結:做績效管理,要避免績效主義、過度績效化。

員工為什麼不喜歡被考核?

1、考核是老闆要的,員工要的是激勵;

2、考核目標訂的很高,員工很難達成;

3、考核一手提高要求,一手做負激勵(做減法、扣薪);

4、考核設計不合理,標準過高、內容過細;

5、考核缺乏激勵,員工沒有動力。

老闆為什麼也不認可考核?

1、考到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

2、因為負激勵,趕跑了優秀員工、經營人才;

3、由於員工不認同,不能發揮激發士氣的效用,反而打擊了團隊;

4、考核過程不嚴謹,各種造假和應付,流於形式;

5、公司為考核做了大量的事情,包括資料、表格、軟體、崗位配置,甚至加薪,卻不能達到預期效果。

小結:忽視員工的動力需求,輕視對激勵的設計,未能實現薪酬與績效更全面的融合。

沒有考核不行,做了考核也未必行,考核有哪些方法?

於此,我對比了一下BSC、KPI、OKR、KSF四大績效工具的功能價值:

四大績效工具的定位有哪些區別

四大績效工具的核心理念有何不同

四大績效工具各有所長、價值定位

現在是變革的時代,這個時代屬於KSF薪酬全績效模式!

KPI與KSF的主要區分?

1、KPI是關鍵業績指標,KSF是關鍵成功因數;

2、KPI反映綜合績效,KSF反映成功因素;

3、KPI用於績效評價與提升改善,KSF用於衡量核心價值結果;

4、KPI可與員工晉升、目標管理、特別激勵關聯,KSF則可直接與員工報酬體系掛鉤;

5、KPI用於綜合績效管理,KSF用於價值與分配管理。

KSF比KPI更適合當前的市場環境!

為什麼小微企業做KPI不如做KSF?

KPI存在以下四大天然硬傷,影響其更多功能的發揮,同時也應看清KPI的運用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1、關注結果遠多於過程。但是沒有好的過程如何發生好的結果。

2、其本質為目標管控,缺乏系統性激勵性的績效改進。

3、採用權重模式,表明其更適合作為評價方式,很難運用於利益分配。

4、對資料完整真實性、流程系統性有高要求,否則無法發揮正常價值。

點評:當下盛行的KPI績效考核模式,其實更適合作為評價性工具,因此將KPI與局部薪酬掛鉤的傳統作法,通過一些浮動、激勵,雖然具有一定的正面價值,但意義並不大,持續向上的動力不足,成功率非常有限,多數流於形式或半途而廢。

我過去長期研究運用KPI模式,但發現真正對中小企業有價值的,我認為還是KSF模式。

從動力系統來看,KSF比KPI更有價值:

KPI強調公司的需要,KSF強調員工的需求。

KPI是要求員工為公司而做,KSF是啟發與調動員工為自己而做。

KPI沒有直接給員工足夠動力,KSF強調的就是必須強化源動力。

KSF更關注激勵,是對薪酬的重大變革!

員工肯定不喜歡KPI,但員工對KSF抱有特別的好感。

KSF是企業與員工共贏的橋樑,容易獲得共同利益的平衡。

KSF也是企業力量的爆發點,直指企業成本管控與利潤增長。

附:KSF薪酬績效方案設計範本(請關注我的頭條號,持續分享乾貨、原創)

某企業的落地設計模式(局部內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